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句话强调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想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用好奇心,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了好奇心,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乐于接触、认识、探索这种事物,并力求形成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利用好奇心推动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开阔视野,激励学生自主钻研、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自然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学生边读边想,重点在于“想”字,学会设疑、释疑;捕捉文中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关键字、词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利用课文所讲的境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俗话说:“熟能生巧”,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会使学生在多读中激发情思,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地自学課文。如果学生带着最佳的心境自学,并能进行品词品句,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这不是难事,不仅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更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反复阅读,掌握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自学方法便是学生开启自学大门的钥匙,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把“自学钥匙”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人物课文教学中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文意边做练习,通过人物外貌描写看特点,理解人物语言描写知特点,分析人物动作描写抓特点,体会人物心理描写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总结人物的特点。在对写事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重点去读课文,了解文中描述的事情经过,读懂课文。让学生抓住描写事情经过的重点词句,不断品评,精读相关段落,弄懂课文。有些课文每个段落内容的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就拣出一段作为精讲,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他段落,这样做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
不仅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不同的课文时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还要教学生抓住重点词或重点段落,加强理解文章内容,并教会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要让学生把学习方法转化成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经常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通过长期反复阅读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百家争鸣,增强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要摆脱“一言堂”的思想,形成“多言堂”现象,真正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告诉学生“机会均等”“人人皆可为尧舜”,鼓励学生大胆动脑思考、大声开口讲出来。遇到生字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词典,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大胆提出心中疑问,再从反复的读书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增长见识、补充必要的知识,对文中一些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自学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把问题变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桃子,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对在学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带着成就感去自学的学生会更有动力,这样便能牢固地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四、强化训练、培养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常跟学生讲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自学习惯定为每节课教学的目标,并始终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训练之中,对学生的自学活动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在文学天地里反复实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最终使之成为自然。为此,教师要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成功做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鼓励其他学生效仿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学习风气,进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参考文献:
孟权义.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编辑 薛直艳
一、用好奇心,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了好奇心,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乐于接触、认识、探索这种事物,并力求形成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利用好奇心推动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开阔视野,激励学生自主钻研、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自然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学生边读边想,重点在于“想”字,学会设疑、释疑;捕捉文中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关键字、词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利用课文所讲的境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俗话说:“熟能生巧”,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会使学生在多读中激发情思,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地自学課文。如果学生带着最佳的心境自学,并能进行品词品句,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这不是难事,不仅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更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反复阅读,掌握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自学方法便是学生开启自学大门的钥匙,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把“自学钥匙”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人物课文教学中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文意边做练习,通过人物外貌描写看特点,理解人物语言描写知特点,分析人物动作描写抓特点,体会人物心理描写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总结人物的特点。在对写事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重点去读课文,了解文中描述的事情经过,读懂课文。让学生抓住描写事情经过的重点词句,不断品评,精读相关段落,弄懂课文。有些课文每个段落内容的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就拣出一段作为精讲,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他段落,这样做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
不仅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不同的课文时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还要教学生抓住重点词或重点段落,加强理解文章内容,并教会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要让学生把学习方法转化成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经常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通过长期反复阅读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百家争鸣,增强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要摆脱“一言堂”的思想,形成“多言堂”现象,真正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告诉学生“机会均等”“人人皆可为尧舜”,鼓励学生大胆动脑思考、大声开口讲出来。遇到生字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词典,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大胆提出心中疑问,再从反复的读书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增长见识、补充必要的知识,对文中一些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自学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把问题变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桃子,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对在学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带着成就感去自学的学生会更有动力,这样便能牢固地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四、强化训练、培养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常跟学生讲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自学习惯定为每节课教学的目标,并始终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训练之中,对学生的自学活动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在文学天地里反复实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最终使之成为自然。为此,教师要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成功做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鼓励其他学生效仿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学习风气,进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参考文献:
孟权义.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