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不仅能使人在健身活动中体验到运动对身体形态、机能的良好功效,还能使人在活动中相互交往,宣泄压抑。尤其面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形,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学校体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体育 融合
一、前言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健康观念、建立有益健康的行为,并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重要教育形式。所谓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上会遇到或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愤怒等,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然而,我们的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往往单纯以传授基本运动技术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但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摆脱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困扰。
二、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体现
1、有益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学校体育可作为“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的紧张水平。因此,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另外,学校体育中的运动项目丰富多彩,即使是最不喜欢活动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学校活动还时常伴有一定的体育游戏,充满了活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双方面的愉悦情绪,从而缓解了学习压力。
2、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愉快心情舒畅。
3、优化学生德行修养
体育教学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均很强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密切配合和合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精神,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的激烈与艰辛,使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能磨练人的意志,付出极大的努力。在从事学校体育和进行体育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失败、困难、挫折、疲劳、受伤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学校体育常常是在室外活动,学生总是要克服一定的外界阻力,最明显的就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无论天气寒冷还是炎热,都要坚持,所以经过体育课的锻炼,学生的承受力、忍耐力和持久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锻炼而增强,有利于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作为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体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对于焦虑症,体育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种趣味性较强或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活动,在学生练习完后,再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其全身得到充分放松,可采用担、抖全身肌肉的方法;对于抑郁症,可选择一项技巧性的集体活动项目,例如篮球活动是中学生中的一种最普及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这项集体活动项目要求队员之间形成配合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参与的队员应积极配合、思维活跃、勇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许多研究表明集体活动对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是最有效的;对于强迫症状,可选择选其感兴趣的,有利于减轻焦虑、不安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慢跑等项目,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有所改变,使学生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对于神经衰弱,可选择学生感兴趣、重意念的运动项目,如长跑、太极拳、自行车、保健气功等,采用强度适中、幅度大、速度和节奏较慢的动作练习。使过度紧张的神经放松,调整兴奋抑制过程,使之逐渐趋于平衡。从而收到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
2、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及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表现自己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3、拓展学校体育教学时空
(1)专题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课程每学期都应该安排一定时数的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实际价值。(2)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结合体育锻炼项目的特点,加强心理引导,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结合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与进取的精神。(3)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成立学生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安排好学校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开展校际间的体育交流,是创造良好校园体育环境的主要途径。
4、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取心;还可以让学生做总结,通过自己总结,学生可以及时自我肯定和发现优、缺点和不足。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体验成功的经验。,巧妙地把学生取得的进步转变为有形的事实,如请他做示范,使之受到鼓励,又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淡化考试影响,形成灵活多样的成绩评定机制,主要代之以学生平日在主观努力程度、坚持练习等方面的考核纪录来评定,引导学生纵向比较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进步了多少,注重于学生健身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对体育明星的关注热情往往要远远胜过对体育本身的注重程度,而且每项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只能通过运动员将运动本身的广博精神展示在观众而前,而明星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用体育明星具有的坚韧任的精神、挑战失败的勇气、对胜利的不懈追求的艰苦的奋斗历程来激发中学生克服困难的刃气,增强他们实现目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贵生,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管理》,2008年18期.
[2]邢金善,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干预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3期.
[3]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4]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体育 融合
一、前言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健康观念、建立有益健康的行为,并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重要教育形式。所谓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上会遇到或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愤怒等,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然而,我们的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往往单纯以传授基本运动技术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但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摆脱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困扰。
二、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体现
1、有益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学校体育可作为“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的紧张水平。因此,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另外,学校体育中的运动项目丰富多彩,即使是最不喜欢活动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学校活动还时常伴有一定的体育游戏,充满了活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双方面的愉悦情绪,从而缓解了学习压力。
2、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愉快心情舒畅。
3、优化学生德行修养
体育教学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均很强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密切配合和合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精神,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的激烈与艰辛,使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能磨练人的意志,付出极大的努力。在从事学校体育和进行体育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失败、困难、挫折、疲劳、受伤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学校体育常常是在室外活动,学生总是要克服一定的外界阻力,最明显的就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无论天气寒冷还是炎热,都要坚持,所以经过体育课的锻炼,学生的承受力、忍耐力和持久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锻炼而增强,有利于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作为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体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对于焦虑症,体育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种趣味性较强或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活动,在学生练习完后,再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其全身得到充分放松,可采用担、抖全身肌肉的方法;对于抑郁症,可选择一项技巧性的集体活动项目,例如篮球活动是中学生中的一种最普及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这项集体活动项目要求队员之间形成配合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参与的队员应积极配合、思维活跃、勇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许多研究表明集体活动对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是最有效的;对于强迫症状,可选择选其感兴趣的,有利于减轻焦虑、不安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慢跑等项目,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有所改变,使学生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对于神经衰弱,可选择学生感兴趣、重意念的运动项目,如长跑、太极拳、自行车、保健气功等,采用强度适中、幅度大、速度和节奏较慢的动作练习。使过度紧张的神经放松,调整兴奋抑制过程,使之逐渐趋于平衡。从而收到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
2、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及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表现自己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3、拓展学校体育教学时空
(1)专题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课程每学期都应该安排一定时数的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实际价值。(2)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结合体育锻炼项目的特点,加强心理引导,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结合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与进取的精神。(3)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成立学生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安排好学校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开展校际间的体育交流,是创造良好校园体育环境的主要途径。
4、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取心;还可以让学生做总结,通过自己总结,学生可以及时自我肯定和发现优、缺点和不足。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体验成功的经验。,巧妙地把学生取得的进步转变为有形的事实,如请他做示范,使之受到鼓励,又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淡化考试影响,形成灵活多样的成绩评定机制,主要代之以学生平日在主观努力程度、坚持练习等方面的考核纪录来评定,引导学生纵向比较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进步了多少,注重于学生健身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对体育明星的关注热情往往要远远胜过对体育本身的注重程度,而且每项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只能通过运动员将运动本身的广博精神展示在观众而前,而明星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用体育明星具有的坚韧任的精神、挑战失败的勇气、对胜利的不懈追求的艰苦的奋斗历程来激发中学生克服困难的刃气,增强他们实现目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贵生,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管理》,2008年18期.
[2]邢金善,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干预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3期.
[3]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4]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