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将主要从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他们顺利就业。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能力;措施
作者简介:吴新菊(1982-),女,福建龙岩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高鸿(1981-),男,福建福州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大学生这一特定就业主体看,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需求相关、动态发展的各种有益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组合。它包括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应具有的最初就业能力,也包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应具备的胜任力。
2.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就业意识浅薄,不能发挥就业主体积极性,就业观念陈旧。绝大多数医学生都喜欢到大城市、大医院、大医药公司或相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到农村工作。
(2)就业知识缺乏,不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不能充分获取就业信息,相关的职业生涯设计缺失。
(3)就業技能不高。首先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其次是职业道德培养有待加强,创新精神不够;最后是求职技能欠缺。
(4)就业心理负担比较重。随着学生从职业理想走向社会现实的转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医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比较重,出现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躁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二、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新形势,参考卫生医疗行业和用人单位看重的人才素质,为促使医学生顺利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因是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外部因素和政策措施必须作用于主体本身才能产生效应。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始终强化学校的主导作用
(1)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育教研室,选拔一批经过职业指导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资格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同时要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结合所学专业、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寓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中。
(2)尽力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第一,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形成由校领导班子、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代表所组成的工作网络。
第二,组建专业化、科学化、全程化的服务团队,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倡感恩诚信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医学生的择业能力。
第三,建立就业信息网,构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宣传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第四,建立历届毕业生联系反馈信息系统,不断调整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以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
第五,强调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尽早抓起,突出“三早”(早发现、早确定和早解决)预防措施,建立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系统的职业指导预防体系,保证各种问题的妥善解决。
第六,实施系统、持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在开展普及性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就业资源的占有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实施系统、持久的指导。
第七,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人生价值。
(3)不断推进医学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调研,按照用人单位和卫生医疗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实习与就业实习基地,加快推进医学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4)积极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如社团的文艺汇演、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及见习等活动,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
(5)努力加强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在未来职业中胜任工作。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其次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强化“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训练,让学生进行“三早”(早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实践,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夯实基本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6)坚持实施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指导。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现场模拟招聘大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模拟机会;每位高年级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各地举办的现场招聘会,通过招聘实践,让学生尽快熟悉招聘程序、环境,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有机会练习推销自己,提高实践求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突出强调社会的参与作用
社会的参与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规范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引导作用,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相联系的实习基地,提供明确的岗位需求信息,纠正以往单纯重学历、重文凭而忽视真实能力与水平的问题,为医学生的培养、开发和提升就业能力提供正确的目标与方向;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等。
4.不断增强政府的促进扶持作用
政府要从宏观上协调和促进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为医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出台“三支一扶”、两个计划等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工作。
总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全方位参与。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彭定基.新形势下对提升壮医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1).
[2]欧胜华,甘庆华.医学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能力;措施
作者简介:吴新菊(1982-),女,福建龙岩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高鸿(1981-),男,福建福州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大学生这一特定就业主体看,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需求相关、动态发展的各种有益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组合。它包括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应具有的最初就业能力,也包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应具备的胜任力。
2.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就业意识浅薄,不能发挥就业主体积极性,就业观念陈旧。绝大多数医学生都喜欢到大城市、大医院、大医药公司或相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到农村工作。
(2)就业知识缺乏,不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不能充分获取就业信息,相关的职业生涯设计缺失。
(3)就業技能不高。首先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其次是职业道德培养有待加强,创新精神不够;最后是求职技能欠缺。
(4)就业心理负担比较重。随着学生从职业理想走向社会现实的转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医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比较重,出现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躁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二、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新形势,参考卫生医疗行业和用人单位看重的人才素质,为促使医学生顺利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因是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外部因素和政策措施必须作用于主体本身才能产生效应。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始终强化学校的主导作用
(1)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育教研室,选拔一批经过职业指导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资格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同时要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结合所学专业、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寓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中。
(2)尽力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第一,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形成由校领导班子、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代表所组成的工作网络。
第二,组建专业化、科学化、全程化的服务团队,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倡感恩诚信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医学生的择业能力。
第三,建立就业信息网,构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宣传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第四,建立历届毕业生联系反馈信息系统,不断调整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以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
第五,强调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尽早抓起,突出“三早”(早发现、早确定和早解决)预防措施,建立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系统的职业指导预防体系,保证各种问题的妥善解决。
第六,实施系统、持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在开展普及性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就业资源的占有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实施系统、持久的指导。
第七,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人生价值。
(3)不断推进医学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调研,按照用人单位和卫生医疗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实习与就业实习基地,加快推进医学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4)积极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如社团的文艺汇演、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及见习等活动,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
(5)努力加强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在未来职业中胜任工作。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其次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强化“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训练,让学生进行“三早”(早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实践,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夯实基本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6)坚持实施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指导。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现场模拟招聘大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模拟机会;每位高年级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各地举办的现场招聘会,通过招聘实践,让学生尽快熟悉招聘程序、环境,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有机会练习推销自己,提高实践求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突出强调社会的参与作用
社会的参与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规范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引导作用,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相联系的实习基地,提供明确的岗位需求信息,纠正以往单纯重学历、重文凭而忽视真实能力与水平的问题,为医学生的培养、开发和提升就业能力提供正确的目标与方向;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等。
4.不断增强政府的促进扶持作用
政府要从宏观上协调和促进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为医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出台“三支一扶”、两个计划等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工作。
总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全方位参与。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彭定基.新形势下对提升壮医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1).
[2]欧胜华,甘庆华.医学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3).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