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言内涵 培养语感能力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强调语言因素的渗透与沟通。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课堂上那些如饥似渴的双眸“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呢?结合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着手实践。
  首先,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再造形象是最基本的方式方法。
  联想和想象,是一种运用最多的自我而及他的思维过程。联想是人类的翅膀,语文课堂之上,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所描绘的语言环境中,经由文字的多重含义从表层到本质体会出文本文句所创造的多重内涵,以期达到作者所传达的形象目标,从而由文字之路到达形象目标。这种由表及里的联想与再创造就达到了基本的语感训练。
  结合教材的材料,从生活意义上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七情六欲各不相同,同样是“笑”,几乎都是描写一个人在各种不同场合下欢愉欣喜甜美的感受。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表达和描写,创造出不同的心理和情感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曹雪芹笔下的“门子”都有不同的“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引导学生们以“笑”为突破口,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特定的环境进行联想和再现,作品中的人物便会以不同的姿态呈现于学生们的心灵当中,以不同的形式得以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是,咸亨酒店中,孔乙己就会以自己独有的言行踱来踱去,于笑声中来又于笑声中隐去,于看似热闹的气氛中传达凄凉和炎凉。而门子伴在贾雨村身边不冷不热、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同时又是半真半假、半有半无、半是半非的“笑”,若隐若现地展示着伪善狡诈的主子和趋炎附势奴颜婢膝奴才相貌,这“笑”的背后是黑暗腐朽官场的真实缩影,是旧社会罪恶的统治阶级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黑暗社会的最本质的现实。
  教材中的多样人物,多样性格,多重社会关系,多姿多彩的地域景观,都是借助于语言文字的聚合来呈现的。所以,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再造形象是最基本的方式方法。
  其次,深入内心,借助朗诵,揣摩情感是最常用的方式方法。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艺理论家刘勰如是说。从这段话里可知,文章中的情感源头必须是而且一定是语言主题的心灵。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想尽办法渗入到主体的情感心灵实质当中去才能真正打开语言层面之下的情感世界。所以说,阅读,特别是诵读,是进入心灵世界的有效而宽敞之门。
  指导学生找打并打开这扇大门却绝非易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感的规律,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情境,把握形象性格,了解體验到情感的特征。但是更多的学生却往往苦于书山无路,寻情无门。大量无序的机械训练,有害而无益。教师的作用这时就凸显出来。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读中寻,在读中想,在想后读,直至悟出个中滋味,语中之情,方为达到目的。唯此寻情问愫别无他途。从中亦可见到诵读之于语感之功效。读《背影》于是可知作者为何反复感叹自己“太聪明了”;读《我的老师》于是可知作者为何要用“狡猾”来形容儿童;读《七根火柴》于是可知卢进勇的视野虽然“模糊”却可以“清晰”见到无名战士的手了。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任何一本教材当中的任意一篇课文中寻来,只要合理地引导到位,学生自可在练习中有所收获。所以,深入内心,借助朗诵,揣摩情感是最常用的方式方法。
  其三,经由文字,深入本质,便可飞跃,获得文中哲理是最重要的方式方法。
  哲理之于文本,往往是作者经久体验的浓缩,是人类在久远的生活中的理性概括,而且是语言美的最高层次的表达和表现,是写作者的深入骨髓的认知总结。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情理当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感知并接受甚至是体验到作者的理性冷静的深层思考。这是把语感训练置于德育美誉当中去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方法。桎梏于不同个体的经历学识深浅差别,受限于个体的文化层次、人生体验各有不同,学生们在理解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也会千篇万别,语感的领悟也会深浅不一。所以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而真正地领悟作者的哲理内涵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所以,经由文字,深入本质,便可飞跃,获得文中哲理是最重要的方式方法。
  另外,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积累,可以帮助大家很快捕捉到语言文字的旨趣。
  “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白居易如是说。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心中郁积的爆发。是作者从生活中来又转而对生活的再现,不过,是艺术地再现,而非一对一的呆板返照。对此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从生活中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情感真能够接近,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接近作家的旨趣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的积聚已久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将阅读预感的培养放置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当中去体验、练习、积累,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切实培养和带动形成预感快速捕捉语言之趣的决定因素。
  总之,切实地重视语言文字的领悟,努力探究语言的丰富内涵,是引领学生增加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深层次的内在追求,是语感能力培养的一方沃土。
其他文献
摘 要:观现状,问原因?有些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和我们的课堂,如果年年守着一本教案,没有思考和新意,把复习课简单地处理成知识的重复加记忆,必然是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上课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中考化学复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考化学复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学生答卷 中考化学 复习策略  中考在即,做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
期刊
中考日益临近,如何搞好复习,全面提高学生历史成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是我对如何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一、研读考纲,做到有的放矢  初三历史复习,首先就应该弄明白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历史复习中不走弯路,提高效率。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明确规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其次,我们还要认
期刊
一、换一种说法  有些同学作文,往往贪快不求新,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到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要是描写春天公园里的色彩,便是“红的、黄的、绿的”……这样经常引用别人用俗了的话,写得千篇一律,使人读了就味同嚼蜡。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就有许多说法,拿写“清晨”来说,就有“天色微明”、“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鸡叫三遍”、“窗户纸发白”等好多种说法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古老却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但是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使学生们无法有效地学习。尤其是对于我国现今情况下,在经济应用数学的课堂上存在着比较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得学生们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经济应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经济应用学 学习兴趣 途径探析  经济应用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个部分,是
期刊
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今天,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古文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古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背景  古文的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
期刊
近年来,语文教坛群星荟萃,教改之风劲吹校园,各种流派教法竞相登台,百花齐放。然而也时时传来一些声讨:什么灌输知识啦,支离破碎啦,该教的没教好啦,不该教的教得太多啦,误尽苍生啦,诸如此类。这些说法的确很刺耳,但也不能说无中生有,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随随便便,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多讲,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少讲或不讲,并没有把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比较科学地结合起来,致使学生成为死板教条的书呆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学习效率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课堂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驗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
期刊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教师在读写结合环节中指导方式死板单一,内容空泛。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写出来的片段干巴巴的,既没有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言语能力也未能有效提高。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尝试探索提高学生读写结合效率的策略。  一、教学引导语言:准确并具有
期刊
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项技能,通过设疑、解疑和反馈,指明方向、启发思维、调节气氛、承上启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在推进有效教学的今天,探究课堂有效提问,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下面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有效设计课堂提问的发问点  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以提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使用提问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