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是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年,出版社纷纷改事业编为企业制,全国的出版社分批进行改制,改制后的出版社分地域或者跨地区组建出版集团,以出版集团、时代集团以及凤凰集团为代表的出版集团纷纷上市,实施“走出去”战略。本文试图在文化体制改革和组建出版集团这两个背景下,对出版集团如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走出去”、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政府角色定位等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出版集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版社改制 出版集团 市场主体
一、背景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自从实施出版集团改制以来,出版行业市场主体基本形成,企业法人代表单位数量已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有435家已经完成转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在境外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已有41家。中国的出版行业掀起了组建出版集团的浪潮,出现了像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型出版集团,在这股组建出版集团的大浪潮的背后,有很多的问题是值得注意与思考的,正视这些问题将为出版集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
1、出版集团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资产、人才等管理机制。出版集团要想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首先,出版社的管理者要转变思想。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部级部门接触时,发现很多中央单位较积极欢迎外来投资,但不愿“卖掉出版社”;各社有积极性,欢迎重组,但不愿意与母体彻底脱钩。
其次,出版集团员工身份转换问题解决不到位,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一些集团解决人的问题采用的办法是提前退休或者买断,老人满意,新人不走,中层人员容易流失。
2、组建出版集团不要盲目跟风,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培育一些品牌性出版机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拟与多家公司合作,在出版连锁经营、手机阅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领域加大投资。出版集团与民营机构合作后双方如何实现利益、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实现长远发展,需要重点考虑。
3、正确对待“走出去”。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都面临对海外的出版业不够熟悉,缺乏适合在海外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上市后如何运转募集的资金等问题。“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很多集团存在“虚化”的现象。很多的中国出版集团在实施“走出去”中也频频推迟并购计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海外并购的谈判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轮,由于各种原因搁浅。
4、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问题。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出版集团在壮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品牌经营。数字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内容泛滥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集团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牛津出版社的经营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牛津出版社依托圣经、词典类产品进行特许经营、品牌经营和数字化经营模式。
5、出版集团呈现大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地方政府的定位很重要,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否则会妨碍出版集团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破坏出版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势出版、发行集团在实现跨区经营、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在市场整合中如果搞“拉郎配”,不按市场规律协调、出版集团无法进行出版、发行资源的整合。很多出版单位在跨地域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工商、税务、财政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相关的政策,这就使得重组的出版单位需要与各部门层层沟通、协调,实际操作手续繁琐。
结语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组建出版集团的大背景下,出版集团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留住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实现商业利益的共赢,2020年才能实现中国成为出版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牛国良,《现代企业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②孙如枫,《牛津大学出版社产权关系与经营模式研究》,《出版与发行研究》,2009(5)
③文心,《对话谭跃:集团改制面临的三大问题》,《出版参考》,2008
④周百义,《出版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www.cjcb.cn/news_ynxxshow.asp?id=8219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出版社改制 出版集团 市场主体
一、背景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自从实施出版集团改制以来,出版行业市场主体基本形成,企业法人代表单位数量已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有435家已经完成转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在境外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已有41家。中国的出版行业掀起了组建出版集团的浪潮,出现了像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型出版集团,在这股组建出版集团的大浪潮的背后,有很多的问题是值得注意与思考的,正视这些问题将为出版集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
1、出版集团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资产、人才等管理机制。出版集团要想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首先,出版社的管理者要转变思想。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部级部门接触时,发现很多中央单位较积极欢迎外来投资,但不愿“卖掉出版社”;各社有积极性,欢迎重组,但不愿意与母体彻底脱钩。
其次,出版集团员工身份转换问题解决不到位,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一些集团解决人的问题采用的办法是提前退休或者买断,老人满意,新人不走,中层人员容易流失。
2、组建出版集团不要盲目跟风,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培育一些品牌性出版机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拟与多家公司合作,在出版连锁经营、手机阅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领域加大投资。出版集团与民营机构合作后双方如何实现利益、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实现长远发展,需要重点考虑。
3、正确对待“走出去”。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都面临对海外的出版业不够熟悉,缺乏适合在海外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上市后如何运转募集的资金等问题。“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很多集团存在“虚化”的现象。很多的中国出版集团在实施“走出去”中也频频推迟并购计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海外并购的谈判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轮,由于各种原因搁浅。
4、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问题。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出版集团在壮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品牌经营。数字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内容泛滥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集团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牛津出版社的经营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牛津出版社依托圣经、词典类产品进行特许经营、品牌经营和数字化经营模式。
5、出版集团呈现大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地方政府的定位很重要,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否则会妨碍出版集团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破坏出版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势出版、发行集团在实现跨区经营、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在市场整合中如果搞“拉郎配”,不按市场规律协调、出版集团无法进行出版、发行资源的整合。很多出版单位在跨地域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工商、税务、财政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相关的政策,这就使得重组的出版单位需要与各部门层层沟通、协调,实际操作手续繁琐。
结语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组建出版集团的大背景下,出版集团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留住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实现商业利益的共赢,2020年才能实现中国成为出版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牛国良,《现代企业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②孙如枫,《牛津大学出版社产权关系与经营模式研究》,《出版与发行研究》,2009(5)
③文心,《对话谭跃:集团改制面临的三大问题》,《出版参考》,2008
④周百义,《出版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www.cjcb.cn/news_ynxxshow.asp?id=8219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