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对西街的整体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西街的内部空间形态、外部空间形态以及场所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保护和塑造良好的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提供实例参考。
  【关键词】西街;空间形态;历史街区
  1、西街概况
  1.1区位
  西街位于都江堰灌口镇南桥社区,东临宝瓶口,西临玉垒山,地理位置极好,是一条长约390米,宽4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街,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也被誉为古代茶马道上的第一街。
  1.2历史沿革
  西街是成都地区著名的玉器市场,明清时是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泥、木、雕、改、石、铁俱全,也零星散落着一些供背子歇脚的客栈和饭馆。解放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西街的手工业和小商业衰退,慢慢的转变为只有居住功能的老街,这时候的西街,基础设施薄弱,房屋为砖木结构,公共设施也严重不足,让西街的整体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灾后重建后,西街焕然一新,打造为吸引眼球的特色风情酒吧一条街,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都江堰古城区的特色街区。
  2、西街空间形态分析
  2.1外部形态分析
  2.1.1街道的形制
  对西街的上半段进行分析,如图(1)左图所示,以建筑为图,开敞空间作底,该区域的图底关系明确,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富有传统风味,区域的图底关系基本可以反转为右图,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街巷空间,街道曲折,小巷幽深,也是四川民居的一大特色。空间感强烈,引发人行走观赏的兴趣。建筑和空间得到互换,街道空间围合性较强,开敞空间主要存在于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里,通过界面连接内外空间,反映了西街特有的街巷关系和格局。街道两侧的高差较大,使对比增强,空间层次更豐富。街道宽度很窄,同时贯穿多条小巷,以及地形产生的高差,沿江的道路较开阔,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房屋错落形成的空间,使空间变得更有趣味,道路为步行道,以石板,水泥为主要材料,路面基本比较平整,绿化较好。
  2.2内部形态分析
  2.2.1空间的界定
  西街背山面水,背靠玉璽山公园,玉玺山作为辅助公园的旅游功能,同时也是西街的一个分界点,面临江水,有较为宽敞的开放空间,同时毗邻南桥,作为片区主要入口的南桥,以及由此延伸的南街,提供重要节点以及完整临街面,玉玺山、内江南桥界定了西街的整体空间;西街内部通过路牌、花台、水系界定了局部空间。
  2.2.2街道的比例
  根据卢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当D:H等于1的时候,产生稳定协调之感,当D:H大于1时,容易产生远离之感;当D:H小于1时,容易产生压抑紧迫之感。
  西街的比值是0.33-1之间,街道感受的不断转变,更给人带来新鲜的体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从狭窄到宽阔的转变,让整个街巷更显得热闹非凡,符合整个西街的定位。
  3、西街具有场所精神
  西街居民多为世代居住于此,现仍然保留着明代古砖、窄巷、大院的建筑格局,百年马桑树等,是都江堰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是见证历史进程,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它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都不容小觑。
  3.1空间独特可辨识度高
  西街片区的建筑组合方式基本都是合院式,都以院落空间作为组合方式。街道较窄,建筑层数较低,道路高差明显,台阶增添空间趣味。街道围合感比较强烈,缓坡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立面。由于丰富的空间变化,独特的街巷尺度,使得西街在都江堰古城区中别具一格。
  3.2西街的文化价值
  西街是都江堰仅存的,在建筑风貌、社会结构及人居文化氛围保存中较为完整的古街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到现在从未中断,大多依赖于西街及其周边的灌县人民对它的尊重和呵护,西街是通往水利工程松茂古道的起始点,一直是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集散中心,也成了灌县居民世代居住的地方。
  3.3西街的社会价值
  3.3.1日常生活的传承
  西街大多数的居民都居住在此,他们身上保留着老灌县人传统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他们大多都习惯川西的聚居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为西街的文化传统的传承提供了最有利的土壤。由于西街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现在仍然没有被破坏,袭击居民仍然完整的保留着灌县人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
  3.3.2知足常乐
  由于西街之前生活设施落后,逐步沦为生活水平较低的街区。但是西街确实出了名的长寿街,这里时代相传的知足常乐的精神态度和强烈的归属感,再加上背山面水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居民对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3.3.3民俗保存完整
  西街至今保存着当地各种传统节日的祭祀或庆典习俗,种种活动体现了西街居民之间深厚的友谊与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这种集体活动是自发的,从西街祖辈代代相传,像这种集体形态传播当地历史文化的街区,在都江堰已经找不到第二例。
  结语:
  西街在灾后重建后重生,其完好的街巷格局与街巷尺度传承了西街人民的精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至关重要,西街可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示范点。西街丰富的空间形态使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的相互联系发挥能动作用,它合理的街道空间、紧凑的建筑密度、恰当的建筑布局、舒适的街区尺度以及丰富的建筑面貌仍然值得历史文化街区改建的借鉴。对西街的空间形态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开发,也对其它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界男性为主导的情况下,有一位女性带着轻盈灵动的白色暧昧建筑引领了时代潮流。妹岛和世使当代建筑从视觉感观角度产生由厚重到轻盈的转变,同时探索建筑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她秉持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变有序为“无序”,增加建筑的不确定性。一个个看似简单易懂的形体背后,是蕴藏着深度的空间精神享受,开创了建筑设计中新的美学篇章。  【关键词】轻盈;穿透性;流动性;不确定性;妹岛和世;建筑
期刊
【摘要】防水防渗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保障居住体验至关重要。但居住建筑的复杂性使得建筑中经常出现漏水,因此防水防渗工程在居住建筑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居住建筑中常见的漏水问题和造成漏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居
期刊
【摘要】承压水是深基坑设计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和研究的设计因素,本文针对宁波地区深基坑施工遇到的深层承压水,结合实际工程条件,从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围护结构投资造价,减小承压水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及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出发,提出了经济性较好的深基坑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方法,在降低基坑内承压水水头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基坑外地面的沉降变形,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深基坑、承压水、沉降、抽灌一
期刊
【摘要】从当前的市政排水施工情况来看,以地下施工为主,采用长距离顶管技术可以避免施工给城市环境造成的干扰,还能够保证城市交通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施工中不会受到城市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施工顺利展开。因此,本文主要对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长距离顶管施工;优势  1、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优势概述  顶管施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并且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给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因此,市政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阶段,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是各行各业前进的方向。针对35kV变电站而言,智能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需要对整个变电站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在提高其自动化管理成效的基础上,让变电站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故障问题,从而增强35kV智能变电站综合管理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35kV智能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能源需求方面
期刊
【摘要】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在关于高职实践性教学的探讨非常有意义。本文以高职建筑制图与BIM课程为例,初步展开对高职实践性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实践性教学的探讨  1、前言  建筑行业发展快速,建筑制图是建筑設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工程建筑质量影响较大。而建筑制图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校应针对建筑制图专业课程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以及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污染问题的管控,并在城市规划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其中,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本文就对海绵城市的概念作一简单介绍,并以镇江四明河湿地项目为例,分析城市雨洪管理措施在海绵城市项目
期刊
【摘要】园林景观能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了延长园林景观中木材的使用寿命,防腐木在园林景观塑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巢湖市滨水景观为例,分析防腐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情况,为我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防腐木;园林景观;滨水景观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意
期刊
【摘要】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以“人一城市一生态和谐发展”的美丽城市为理念,通过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理论经验,首先梳理市域层面的生态要素,构建完善的市域绿色空间网络;其次构筑“三区两线”的空间管制模式,作为绿色开敞空间的基底:最后提取重要水域、风景区及基本农田等非建设用地、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绿地作为绿色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重构包头市绿色开敞空间结构。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