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在电力工业中得到了应用,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电网自动化时期,电网建设的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对电网进行监控,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现状,综合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完善我国电力调度系统。
关键词:电力调度;控制一体化;风险策略
导言:电力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备受关注。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调度自动化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我国综合调度应用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技术还不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解决。为了使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综合技术更加完善,必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优化技术流程,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改革创新,有助于提高电力调度效率。
1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
电力生产运行可分为调度、控制、监视、巡视、试验和维护六个主要部分。调度、控制和监视是对系统或操作部件的操作动作。24小时运行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巡检维护也是一种作用于运行部件的生产行为,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第三节为电网管理、监控与控制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建设要按照统一平台、集中控制、集中监测、分区检修、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单位实际,稳步推进。其中,调度是指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对系统异常运行的持续观察或识别。根据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系统监测和设备监测。按照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区域传统型、区域改进型和区域规制一体化型。在区域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中,运营单位包括调度中心和所有有人值守站。调度中心负责调度和系统监控,电站站负责现场设备的监视、控制和巡检。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区域传统型的基础上,对监控、巡检、维护等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管理,逐步实现无人值守站,即区域改进型。
根据集约化程度的不同,区域改进型可进一步分为调度中心+多集中控制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多巡维修中心两种模式。
2电力行业电力调度自动化现状
2.1系统的平台之间有差异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希望通过完善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给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这一阶段的系统平台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般是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行统一的运行控制,保证电网调度环境的安全可靠,但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种类繁多,在系统改进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IBM、Dell、sun等,不同平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绝大多数电力系统采用RISC架构的小型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设备停机和硬件平台更换的问题,这给集成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2.2电网模型的多变性
国家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计划建设多座变电站和电站,以保持电力平衡和经济发展。然而,正因为如此,电网模式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了完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变电站的建模,需要从设备图纸开始,在数据库中建立关联和记录,将数据库与图形连接起来。可以说,工程量巨大,每建一座变电站,电网模型都需要补充或更换,消耗了大量工作人员的精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这就增加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
2.3电力调度系统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关联性低
电力调度系统是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需要与各平台保持良好的信息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优势。但事实上,系统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关联度很低,信息是孤立存在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会引入一些系统系统和数据库。然而,由于生产地或生产厂家的差异,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同产品之间的接口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了资源共享,阻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3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
3.1系统平台一体化
集成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需要改进所有平台,减少它们之间的差异。系统平台建设中的集成技术主要体现在中间层平台上。平台主要依靠中间层技术来控制系统的运行。中间层平台可以替代现有的不同类型的软硬件。在中间层框架中,系统运行所需的软件主要是分布式的,可以完成信息交互。即使系统之间存在差异,组件也可以完成信息传输。在中间层平台的作用下,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更加规范、统一、兼容。中间层是客户端和系统平台之间的桥梁。客户端需要将需求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又传递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的反馈也通过中间层传递给客户端。
3.2系统图模库一体化
模型会随着配电网改造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增加了配电网系统改造的工作量,增加了配电网系统改造的难度。集成技术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过集成建模步骤,简化和改进了建模过程。建模过程和集成建模步骤应基于系统的公共域进行。集成系统图形模型库的技术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绘图与造型一体化。同一个模型库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平台的应用条件。相关的绘图建模软件具有可编辑性,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该软件实时编辑模型,快速完成建模工作。另外,相关人员可以在软件中搜索到相关的模型数据信息,从而实时监控模型的创建和应用过程。二是全站自动测图。在系统的第一次建模和映射中,需要完成導线定义、设备编号、设备位置和布局。系统图与模型库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站仪自动测图,满足了建模和成图的全部要求。三是图模型库的多重校验。虽然集成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建模速度,简化了建模过程,但存在着绘图建模精度不高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使用技术来检查输入参数和连接关系。如果是合法的,图形模型库的应用效果将更加显著。
3.3系统功能一体化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改造中,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导致新旧功能的数据库和操作界面存在差异,适应性不理想。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利用集成技术对数据库和操作界面进行统一和集成,以提高其适应性,从而使集中控制功能和DTS功能得以顺利应用。系统功能集成主要体现在通信中间件的应用上。组件技术和相关技术可以打破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孤岛,使人机交互更好。集成技术在系统功能改进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集成技术在分布式服务平台中的应用。该平台为不同功能模块提供了一个通信平台。各模块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灵活组合。优化模块集成,使冗余设备正常运行。二是界面集成。统一规范的人机界面将使功能模块的处理过程更加规范,不同功能模块在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方面也将更加统一。三是功能整合。在集成模式下,集中控制功能、PAS功能和DTS功能可以集成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和创新相应的技术体系。虽然现阶段电网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完善,但仍会出现一系列需要员工管理和维护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效率和质量,引入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平台不统一、网格模型多变、信息关联度低等问题。它可以实现电力调度的科学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电力工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隋世亚.综合机械化和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20):76-77.
[2]麻刚.一体化技术在负荷管理械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18,(5):44-45.
[3]张逊.电力综合机械化运行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73,70.
[4]王永.现代负荷管理械中一体化技术综述[J].机械管理开发,2018,33(8):255-256,287.
关键词:电力调度;控制一体化;风险策略
导言:电力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备受关注。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调度自动化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我国综合调度应用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技术还不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解决。为了使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综合技术更加完善,必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优化技术流程,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改革创新,有助于提高电力调度效率。
1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
电力生产运行可分为调度、控制、监视、巡视、试验和维护六个主要部分。调度、控制和监视是对系统或操作部件的操作动作。24小时运行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巡检维护也是一种作用于运行部件的生产行为,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第三节为电网管理、监控与控制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建设要按照统一平台、集中控制、集中监测、分区检修、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单位实际,稳步推进。其中,调度是指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对系统异常运行的持续观察或识别。根据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系统监测和设备监测。按照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区域传统型、区域改进型和区域规制一体化型。在区域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中,运营单位包括调度中心和所有有人值守站。调度中心负责调度和系统监控,电站站负责现场设备的监视、控制和巡检。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区域传统型的基础上,对监控、巡检、维护等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管理,逐步实现无人值守站,即区域改进型。
根据集约化程度的不同,区域改进型可进一步分为调度中心+多集中控制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多巡维修中心两种模式。
2电力行业电力调度自动化现状
2.1系统的平台之间有差异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希望通过完善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给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这一阶段的系统平台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般是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行统一的运行控制,保证电网调度环境的安全可靠,但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种类繁多,在系统改进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IBM、Dell、sun等,不同平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绝大多数电力系统采用RISC架构的小型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设备停机和硬件平台更换的问题,这给集成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2.2电网模型的多变性
国家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计划建设多座变电站和电站,以保持电力平衡和经济发展。然而,正因为如此,电网模式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了完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变电站的建模,需要从设备图纸开始,在数据库中建立关联和记录,将数据库与图形连接起来。可以说,工程量巨大,每建一座变电站,电网模型都需要补充或更换,消耗了大量工作人员的精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这就增加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
2.3电力调度系统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关联性低
电力调度系统是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需要与各平台保持良好的信息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优势。但事实上,系统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关联度很低,信息是孤立存在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会引入一些系统系统和数据库。然而,由于生产地或生产厂家的差异,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同产品之间的接口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了资源共享,阻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3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
3.1系统平台一体化
集成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需要改进所有平台,减少它们之间的差异。系统平台建设中的集成技术主要体现在中间层平台上。平台主要依靠中间层技术来控制系统的运行。中间层平台可以替代现有的不同类型的软硬件。在中间层框架中,系统运行所需的软件主要是分布式的,可以完成信息交互。即使系统之间存在差异,组件也可以完成信息传输。在中间层平台的作用下,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更加规范、统一、兼容。中间层是客户端和系统平台之间的桥梁。客户端需要将需求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又传递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的反馈也通过中间层传递给客户端。
3.2系统图模库一体化
模型会随着配电网改造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增加了配电网系统改造的工作量,增加了配电网系统改造的难度。集成技术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过集成建模步骤,简化和改进了建模过程。建模过程和集成建模步骤应基于系统的公共域进行。集成系统图形模型库的技术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绘图与造型一体化。同一个模型库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平台的应用条件。相关的绘图建模软件具有可编辑性,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该软件实时编辑模型,快速完成建模工作。另外,相关人员可以在软件中搜索到相关的模型数据信息,从而实时监控模型的创建和应用过程。二是全站自动测图。在系统的第一次建模和映射中,需要完成導线定义、设备编号、设备位置和布局。系统图与模型库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站仪自动测图,满足了建模和成图的全部要求。三是图模型库的多重校验。虽然集成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建模速度,简化了建模过程,但存在着绘图建模精度不高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使用技术来检查输入参数和连接关系。如果是合法的,图形模型库的应用效果将更加显著。
3.3系统功能一体化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改造中,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导致新旧功能的数据库和操作界面存在差异,适应性不理想。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利用集成技术对数据库和操作界面进行统一和集成,以提高其适应性,从而使集中控制功能和DTS功能得以顺利应用。系统功能集成主要体现在通信中间件的应用上。组件技术和相关技术可以打破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孤岛,使人机交互更好。集成技术在系统功能改进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集成技术在分布式服务平台中的应用。该平台为不同功能模块提供了一个通信平台。各模块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灵活组合。优化模块集成,使冗余设备正常运行。二是界面集成。统一规范的人机界面将使功能模块的处理过程更加规范,不同功能模块在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方面也将更加统一。三是功能整合。在集成模式下,集中控制功能、PAS功能和DTS功能可以集成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和创新相应的技术体系。虽然现阶段电网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完善,但仍会出现一系列需要员工管理和维护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效率和质量,引入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平台不统一、网格模型多变、信息关联度低等问题。它可以实现电力调度的科学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电力工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隋世亚.综合机械化和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20):76-77.
[2]麻刚.一体化技术在负荷管理械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18,(5):44-45.
[3]张逊.电力综合机械化运行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73,70.
[4]王永.现代负荷管理械中一体化技术综述[J].机械管理开发,2018,33(8):255-25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