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推行绿色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本文就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原则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环保节能
1绿色建筑的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早已从最原始的遮风挡雨!御寒避暑的地方,发展成为能够完成人类梦想,实现更多可能性的空间,建筑的功能正在被无限延展"但人类追求建筑的功能和舒适的同时,建筑能耗也不断增长,己与工业!交通并列,成为全球公认的能耗大户"。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已成为全世界对未来建筑的共同追求"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就是全球绿色建筑科技的汇集地,引领着全球建筑业的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发展一直以来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又是改变自然环境最大的地方"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硬化的地面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各种生态循环,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3.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1节约能源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3.1.2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1.3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1.4利用可再生资源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3.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是一种集成设计,即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它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3.2.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
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3.2.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2.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
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①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②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4.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②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③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④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5结束语
设计是整个建筑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外界的配合会更多,也会更困难。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创新手段来务实工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环保节能
1绿色建筑的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早已从最原始的遮风挡雨!御寒避暑的地方,发展成为能够完成人类梦想,实现更多可能性的空间,建筑的功能正在被无限延展"但人类追求建筑的功能和舒适的同时,建筑能耗也不断增长,己与工业!交通并列,成为全球公认的能耗大户"。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已成为全世界对未来建筑的共同追求"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就是全球绿色建筑科技的汇集地,引领着全球建筑业的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发展一直以来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又是改变自然环境最大的地方"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硬化的地面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各种生态循环,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3.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1节约能源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3.1.2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1.3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1.4利用可再生资源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3.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是一种集成设计,即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它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3.2.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
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3.2.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2.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
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①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②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4.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②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③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④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5结束语
设计是整个建筑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外界的配合会更多,也会更困难。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创新手段来务实工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