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情”“采”飞扬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往往特别注重两点:一、教文言文的“言”和“文”,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运用有生命力的语词和句式,感受文气,理解内容,承继文化;二、教“言文统一”中的“言”和“文”,不是“言”和“文”的“拼盘”。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这样写道:“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充本,变通以趋时。”其意是说根据思想感情谋篇布局后,就要用辞藻表达。随着作者气质的刚健柔婉确立文章的内容后,就要用不同的写法来适应不同文章的要求。
  刘勰所说的“情”与“采”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情”决定“采”,“采”是为“情”服务的,即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关系,“情”与“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新课标”中所选古诗文篇目之多,比重之大,范围之广,逐步使我们认识到,中学生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这对于他们了解、继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采”轻“情”的倾向,一般表现在课堂教学时,只注重讲解字、词的用法,句式的变化及课文的翻译等内容,而忽视结合课后学练要点,对教材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教师往往把一些情文并茂的文章讲成单纯的字、词落实课,文章被肢解得面目全非。这样一来,既不能突出学练要点,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字、词的落实及文言句式的学习,而是强调应根据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新课标”中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比较重视,所以在《唐宋诗词选读》《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教材编排方面颇具特色。具体体现在每篇教材后面都有学练的要点,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学练要求,同一类型的课文学练要点也各有侧重,学生只要牢固地掌握每篇教材的学练要点,汇积起来,便有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同时“新课标”还要求,学生除了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把文言基本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外,还应该能够对所读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作初步的评价分析,并从古人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遭词造句等方面吸取营养,从而提高运用现代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讲授文言文时,既要注意字、词的落实,也要注意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的分析评价,也就是说,既要重视“采”的一面,也不能忽视“情”的一面,而应做到“情”“采”兼顾。
  从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看,几乎都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名人佳作,内容上丰富多彩,风格上各具特色,其“情”“采”各有可取之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学练要点是奇妙的幻想,在这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无不恰到好处。讲授本诗时,如果不结合作者在作品中表露的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对权贵的蔑视及不愿受人羁缚的思想感情来讲,而一味孤立地讲解“之”“兮”等字的用法,或只单纯地把文言诗句译成现代白话诗句,那将无法突出课后学练要点,对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毫无裨益。学生学起来也将会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比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一文,文言的程度并不很深,特殊的句式并不复杂,生字,词也并不难理解。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如果仅仅只去诠释几个字、词,或仅仅只把文言诗句译成白话诗句,而忽视其思想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就显得比较单一。在讲授时,应使学生了解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写作本文的这一年,正是诗人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頓处境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走向消沉,旷达的胸怀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并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就会发现,通观全文,自然美成了作者情绪的依托,成为他思考和认识人生的凭借,作者以旷达的胸怀和人生态度,蓄天地之灵气、化万物之精魂,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的真谛,也同时表现了作者高远的情志。只有这样紧紧联系文章的情感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辨、思考能力,使他们快速掌握主题,掌握文中的思想,进行统整与延伸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人生的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对自己生命价值与人生思考有所突破。“新课标”所选的古诗文绝大部分是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有认识价值,有的尽管表现出历史和阶段的局限,但在某些问题上仍不乏真知灼见,不仅其“采”至今可作借鉴,其“情”仍有一定教育启发意义。
  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词语的诠释,文句的疏通,或满足于把古代书面语言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应重视思想内容的分析,否则,就降低了教育的价值,也将困枯燥无味而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教学要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运用中打破文言与白话的隔膜,激活语言,增进修养。同时教学生古文今读,即教会学生把古与今对接起来,把读古人和读自己联系起来,既尊重历史,尊重文本,也珍重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因此,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技巧,就必须做到“情”、“采”兼顾,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情”“采”飞扬,才能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让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充满诗性和激情。
其他文献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裕丹参在我国
孙成仁在2002年《植物分类学报》第40卷第2期“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一文中对林祁(2000)所做的五味子科分类学修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出解答,
马尾松林是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的一个演替阶段,在广西各个地理区域都有广泛的分布,主要见于海拔1300m以下红、黄壤丘陵山地.本文通过群落分类研究划分出3个群丛纲76个群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作文,可是,收效却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始终得不到明显的进展,症结究竟在哪里?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这一环节没有高度重视。“文章不厌百回改”,强调的就是修改环节。但这里的“改”并不是指老师的批改,而是学生的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新的课程标准就进一步提
【摘 要】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就要开始学习写作文了,这个关键的时期,是小学作文起步的重要阶段,基础打得好,有利于小学生以后能够稳稳地走好习作之路。这至关重要的一步应该怎么走,是每一个接收三年级教学的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就将从作文起步的四大关键问题入手,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  作文起步 留意观察 模仿升级 学习范文 修改习作  三年级是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的起始阶段,这个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