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商,即智力因素,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性格等也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果不能有机地结合,也会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1-0238-02
学生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同非智力因素有一定倾向的结合,就不可能导致高度的成就。
一、兴趣与学习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因此,学习兴趣问题,受到了众多教育家的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例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总是精神溜号,心不在焉。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以前的学习欠账了,现在有心想学,却听不懂,所以没法产生兴趣。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头补起。在补课之前可以先给他们讲外语小知识,外国小笑话,小幽默,讲外国的风土人情,再讲不会外语引出的麻烦,甚至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最后讲一讲改革开放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把他们按层次分组进行辅导。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因为兴趣与努力是相互促进的,要使学习取得较大的效果,既要有兴趣的参与,又要勤奋学习。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努力又可以促使他进一步刻苦钻研。所以接下来,可以引导他们自学。比如,学会一个单词,要掌握哪几个方面,在讲新课之前,怎样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听课有的放矢,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逐步使这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提高。
二、情感与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孔子就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热烈的情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在学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学生,是与他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分不开的。但是,情感与认识又是互相干扰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当,也会使人对该事物产生不适当的情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不适当的情感,也会妨碍对该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甚至产生不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之产生丰富的情感。我们要学会用理智支配情感,做情感的主人,以克服消极的情感,防止它们对学习产生阻抑作用。
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加上来自周围的榜样的作用,所以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类好学生心理素质较弱,自尊心强到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不允许别人有一点点善意的提醒和暗示。稍有不慎,就可能挫伤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如果到了这种程度,不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而且学生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由原来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消极不合作的捣乱分子,这样的例子在教育实践中比比皆是。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使师生矛盾激化,产生严重后果。倘若发生了与以上情况相类似的问题,切忌急躁。首先要静心,从头至尾梳理事件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细节,要边思考边记录边分析。除此之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量学习并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专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学生正处于青年向成人的过渡期,他们思想敏锐,参与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日渐增强,但判断能力弱,不能对自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渴望进入成人社会,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另一方面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却又不善于理解他人。再加上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等的社会性需要,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与来自他人的,尤其是老师家长的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更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导致他们采取逆向的抵制态度。如果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或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结果就可能发展到误解、冷战,师生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情感也得不到沟通。问题的发生、发展、激化直至解决,可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则要经历严峻的考验,这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如暗夜行路,全靠摸索。没有公式、定理,书本上总结的教育规律,也只能用来参考。所以,我们应该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程度地提高。
三、性格与学习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什么?学习态度、智商高低、性格特征这三者的关系怎样?性格在学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奋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陶行之也从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活动中的良好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奋斗必导致学习的成功。二是实事求是,“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只有承认自己尚不知道的东西,经过努力,终有可能知道的那一天。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识,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方能取得成功。四是有创造精神,将自己的创造力尽量地发挥出来。陶行之的这些论述,对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无疑作了最好的说明。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智活动的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
在个案当中,有的同学的性格属于内倾型,沉静、反应缓慢;谨慎,经常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常因过分担心而缺乏决断力;不善交际,孤僻。这样的学生很少发言,有的还患有口吃,即使会的东西,说起来也很费力。因为学习外语的途径是听说读写,所以应当鼓励这种性格的学生大胆发言,只有连续地说,才能逐渐改掉口吃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彻底掌握学过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逐步做到流利、完整、准确;精神面貌,变得自信、勇敢;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学习上积极主动,愈加勤奋,学习成绩有所长进。
通过以上事例说明,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些因素调动得好,学生就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这些因素调动得不好,学生就会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热情,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创新,只能对学习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我们教师在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旦发现兴趣、情感、性格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使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堂.教学互动程序与方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1-0238-02
学生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同非智力因素有一定倾向的结合,就不可能导致高度的成就。
一、兴趣与学习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因此,学习兴趣问题,受到了众多教育家的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例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总是精神溜号,心不在焉。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以前的学习欠账了,现在有心想学,却听不懂,所以没法产生兴趣。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头补起。在补课之前可以先给他们讲外语小知识,外国小笑话,小幽默,讲外国的风土人情,再讲不会外语引出的麻烦,甚至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最后讲一讲改革开放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把他们按层次分组进行辅导。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因为兴趣与努力是相互促进的,要使学习取得较大的效果,既要有兴趣的参与,又要勤奋学习。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努力又可以促使他进一步刻苦钻研。所以接下来,可以引导他们自学。比如,学会一个单词,要掌握哪几个方面,在讲新课之前,怎样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听课有的放矢,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逐步使这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提高。
二、情感与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孔子就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热烈的情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在学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学生,是与他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分不开的。但是,情感与认识又是互相干扰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当,也会使人对该事物产生不适当的情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不适当的情感,也会妨碍对该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甚至产生不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之产生丰富的情感。我们要学会用理智支配情感,做情感的主人,以克服消极的情感,防止它们对学习产生阻抑作用。
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加上来自周围的榜样的作用,所以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类好学生心理素质较弱,自尊心强到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不允许别人有一点点善意的提醒和暗示。稍有不慎,就可能挫伤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如果到了这种程度,不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而且学生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由原来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消极不合作的捣乱分子,这样的例子在教育实践中比比皆是。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使师生矛盾激化,产生严重后果。倘若发生了与以上情况相类似的问题,切忌急躁。首先要静心,从头至尾梳理事件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细节,要边思考边记录边分析。除此之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量学习并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专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学生正处于青年向成人的过渡期,他们思想敏锐,参与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日渐增强,但判断能力弱,不能对自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渴望进入成人社会,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另一方面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却又不善于理解他人。再加上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等的社会性需要,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与来自他人的,尤其是老师家长的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更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导致他们采取逆向的抵制态度。如果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或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结果就可能发展到误解、冷战,师生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情感也得不到沟通。问题的发生、发展、激化直至解决,可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则要经历严峻的考验,这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如暗夜行路,全靠摸索。没有公式、定理,书本上总结的教育规律,也只能用来参考。所以,我们应该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程度地提高。
三、性格与学习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什么?学习态度、智商高低、性格特征这三者的关系怎样?性格在学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奋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陶行之也从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活动中的良好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奋斗必导致学习的成功。二是实事求是,“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只有承认自己尚不知道的东西,经过努力,终有可能知道的那一天。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识,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方能取得成功。四是有创造精神,将自己的创造力尽量地发挥出来。陶行之的这些论述,对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无疑作了最好的说明。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智活动的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
在个案当中,有的同学的性格属于内倾型,沉静、反应缓慢;谨慎,经常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常因过分担心而缺乏决断力;不善交际,孤僻。这样的学生很少发言,有的还患有口吃,即使会的东西,说起来也很费力。因为学习外语的途径是听说读写,所以应当鼓励这种性格的学生大胆发言,只有连续地说,才能逐渐改掉口吃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彻底掌握学过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逐步做到流利、完整、准确;精神面貌,变得自信、勇敢;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学习上积极主动,愈加勤奋,学习成绩有所长进。
通过以上事例说明,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些因素调动得好,学生就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这些因素调动得不好,学生就会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热情,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创新,只能对学习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我们教师在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旦发现兴趣、情感、性格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使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堂.教学互动程序与方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