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提出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下仍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工作中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创新 教学实践
“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记》,其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习之后方会知道知识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知识困乏;然后能自我上进,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对于“教学相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也是教师,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另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高。总之,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提出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下仍然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如何去实践教学相长的理论呢?我想谈以下几点感悟:
一、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教学相长启示我们,应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达到互动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三个问题: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着眼未来,让學生会学;知情合一,让学生乐学。通过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疑难剖析,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二、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促专业化成长
教师有无教学经验不在于他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是否在不断的理解与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化道路不能止步于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还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甚至是研究型的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善于发现和思考的教师才能构建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持续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教学相长”从理论落到实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一句老话同样试用于“教”,教学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教导能力。如果专业能力是教好一名学生的基础,那么能够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应该要倚靠的则是一个老师的教导能力。教,顾名思义,把自己所知道的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导,除了知识的授予以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值,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刚刚过去的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加深了我以上的几点感悟并对我今年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入数学建模的学生首先都是数学这一科的爱好者和理论成绩的佼佼者,因此在建模之初,引导他们进入状态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不会出现学生无言以对只能两眼望天花板的状况,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随着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建模也初见眉目。但选题的确定以及大框架的雏形形成,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就出现了一系列让我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参加建模的大二学生基础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牢固,他们或无法解答那些曾今学习过的知识要点,或者完全无法将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到建模中那些实际生活的例子,而当那些知识点出现在那些章节的课后习题中时他们又可以快速而正确的解答出来。这让我充分意识到教学课堂上除了书本知识的授予更多的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将书本从薄学到厚,再从厚学到薄的过程。我们在初教时,应该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书本的问题,问题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将书不断读厚的过程,而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将书本读薄的过程,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脱离书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个在建模中遇到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启发了我在教学中更注重自己联系多点的实际,采用更生动的例子与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讲到经济数学成本论的时候我就用大家最为熟悉的“热干面”来举例,不仅更多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数学教师,我该庆幸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也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数学教学犹如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多教多思考,方能助相长!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创新 教学实践
“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记》,其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习之后方会知道知识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知识困乏;然后能自我上进,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对于“教学相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也是教师,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另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高。总之,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提出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下仍然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如何去实践教学相长的理论呢?我想谈以下几点感悟:
一、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教学相长启示我们,应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达到互动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三个问题: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着眼未来,让學生会学;知情合一,让学生乐学。通过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疑难剖析,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二、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促专业化成长
教师有无教学经验不在于他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是否在不断的理解与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化道路不能止步于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还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甚至是研究型的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善于发现和思考的教师才能构建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持续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教学相长”从理论落到实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一句老话同样试用于“教”,教学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教导能力。如果专业能力是教好一名学生的基础,那么能够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应该要倚靠的则是一个老师的教导能力。教,顾名思义,把自己所知道的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导,除了知识的授予以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值,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刚刚过去的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加深了我以上的几点感悟并对我今年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入数学建模的学生首先都是数学这一科的爱好者和理论成绩的佼佼者,因此在建模之初,引导他们进入状态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不会出现学生无言以对只能两眼望天花板的状况,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随着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建模也初见眉目。但选题的确定以及大框架的雏形形成,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就出现了一系列让我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参加建模的大二学生基础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牢固,他们或无法解答那些曾今学习过的知识要点,或者完全无法将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到建模中那些实际生活的例子,而当那些知识点出现在那些章节的课后习题中时他们又可以快速而正确的解答出来。这让我充分意识到教学课堂上除了书本知识的授予更多的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将书本从薄学到厚,再从厚学到薄的过程。我们在初教时,应该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书本的问题,问题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将书不断读厚的过程,而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将书本读薄的过程,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脱离书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个在建模中遇到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启发了我在教学中更注重自己联系多点的实际,采用更生动的例子与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讲到经济数学成本论的时候我就用大家最为熟悉的“热干面”来举例,不仅更多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数学教师,我该庆幸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也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数学教学犹如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多教多思考,方能助相长!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