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帅哥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岁以前的美,是父母给予:三十岁以后的美,是自己修为。
  木心是个老帅哥。看他三十岁的照片和六十岁的照片,都帅气十足,英气逗人。
  他曾津津乐道:“我的内行,是吃喝玩乐。我的序就说我是个玩家。”他还不厌其烦地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他甚至还说:“我很想以快乐主义者的身份挤进修道院,和知识精英谈谈,然后,吃好菜,喝好酒。”
  他胜人一筹的地方,是能把口腹之欲感官享受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层面。他说:“我懂得酒,我快乐。懂得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占有,占有就是升华。”这个“懂得”太重要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酒为懂己者有,都是至境。他又快樂又享乐:“论快乐的纯度,我不如莫扎特。他是十足的快乐主义。我是三七开,七分快乐,还有三分享乐主义。”幸福是一种能力,快乐当然也是一种能力。木心的快乐能力是非常优质的,他说:“快乐来自智慧,又滋养了智慧”
  他在美国给中国留学生讲世界文学史,一讲五年。上课时,师生席地而坐,常常边吃边讲边听,菜盘子酒杯子铺一地。木心是老师,大家争相把最好吃的夹给他。但是,他显然是有节制的,并不是胡吃海喝,所以老来依然不臃肿,脸不肥腰不粗,一以贯之地帅。他有一种观点:“饮酒是小家气的。最大气的事,身体健康。”他和几个人一起散步,跑道上一位胖老头喘着气跑过。木心说:“咕咾肉。”我在木心的著作里读到这样的话,怦然心动:“他(歌德)的相貌,体格,也完美体现浮士德精神。死后,人揭布窥其尸,无一处赘肉,无一处枯瘦。”
  木心从来不放弃对自己的期许。他对学生说:“我们流亡国外,不好老老实实到中国街去买点菜吃。生活要保持最低限度的潇洒,不要像王尔德那样弄到老而丢脸,死在旅店。早年他与情人饮酒,挥霍无度。”
  帅在外,也在内。内心的帅,来自自信。他有一句自信的名言广为流传:“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岁月。”自信来自天性的纯真朴厚。“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木心崇拜的人都是这样的一路人:老子。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木心说:“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文明境界最高,翻译成法文,瓦莱里拜倒:这种朴素,是大富翁的朴素!”他还说:“我对古人的崇敬,世界范围说就是三位,老子大哥,乔达摩老二,耶稣是小弟。”
  木心的自信是无与伦比的,我没见过比他更自信的人。或者说,有与他一般自信的人,却不敢表白自己的自信,所以也不为人所知。他亲口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比人慧,不比人强,数十年间认识的精英分子前后五六批,凡五十人,有大才,甚至天才,至今只剩我一人。如果他们成了,文艺复兴。”
  他坚信自己是天才与智者,他总是在精神上与天才与智者平起平坐。“我曾模仿塞尚十年,和纪德交往二十年,信服尼采三十年,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多年,和叶慈五十年交情。凭这点死心塌地,我慢慢建立了自己。不要怕受影响。……能创造影响的,是一个天才,能接受影响的,也是一个天才。‘影响’是天才之间的事。你没有天才,就没有你的事。”他对智者有一个很奇妙的定义:“智者,是对一切发生惊奇的人。”他是个有全球视野的人,他喜欢那么多的外国智者,他对中国的智者当然也是一辈子都喜欢:“最近又在看老子,老子是唯一的智者,叹口气:你真是智者,是兄弟。”王阳明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圣人,因为自信不够才使圣人被埋藏了。显然,木心根本不存在不自信的问题,所以他的内心不但有一个圣人,简直是有一群圣人。那一群圣人就是木心,木心就是那一群圣人。
  每个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历史的总和。儿时的景仰,早年的倾慕,奠定着他的人生。他经常和他崇拜当然也为世人所崇拜的英雄称兄道弟:“他是贵族、诗人、美男子、英雄,是多重性格的象征。我小时候一看这名字,还没读作品,就受不了了。再看画像,更崇拜。宝玉见黛玉,这位妹妹好像哪儿见过。我见拜伦,这位哥哥好像哪儿见过。精神血统就是这样。席勒,我总隔一层:雪莱,我视为邻家男孩;拜伦,我称为兄弟。”他不只一次地告诉我们,他喜欢那些外表漂亮内心聪明的人:“中国文学史,能够称兄道弟的,是嵇康。他长得漂亮——如果其貌不扬,我也不买帐——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
  他和拜伦、雪莱、嵇康称兄道弟,可能是感到他们比较“年轻”,对于“年长”些的巴尔扎克、福楼拜,也会视为长辈:“我早年感到自己有两个文学舅舅:大舅舅胖胖的,热气腾腾、神经病,就是巴尔扎克。二舅舅斯斯文文,要言不烦,言必中的,就是福楼拜。福楼拜家,我常去,巴尔扎克家,只能跳进院子,从后窗偷看看。”
  他还有好朋友,司汤达是好朋友,普希金也是的。反正他的亲戚、兄弟、朋友都是最厉害的人。“普希金如果生于现代,又是侨居外国,写得更起劲,更好,我想他是不写意识流的,明白、清新,这才是大路。我们会很谈得来的,相互改改诗——要是他精通中文的话。”
  木心发现一个现象,可能也只有他才能发现:古代画战争,伤的、死的,姿态优美,古人就是懂得一切讲姿态。你要永垂不朽,无穷魅力,就得讲究姿态。
  木心的帅,帅到每一个细节:“我用拐杖是为了风度,拍照需要。”
  我对木心的观点也并不是全盘接受,他的有些观点有些偏激,有的甚至是浅陋。这也不奇怪,峰有多高谷就有多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他绝对是整体地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他显然是一座高峰。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表白中看出,对于他这样一位“非著名大师”,只有通过表白才能认识他。他的表白正是古人的“言志”,狂而得体,并诗意洋溢。
  他给学生讲课时,曾有一个设问:“艺术家要不要介入他的时代?二流作家,最好介入。一流的,可介入可不介入。超一流的,他根本和时代无关。……我对这个时代,永远不介入。”读木心时,我总感觉,很多别人看不懂的他看得懂,别人说不清的他说得清:“文学家的制高点,远远高于政治家——这一点,古今中外从来弄不清,也没有人索性去讲一讲——相反,其他文学家好象逃避现实,耽于享乐。文人爱国,救国,那样也好。密茨凯维奇的诗,后来成了波兰起义的战歌。”   木心的现在总是比过去更精彩,年老时比年轻时还要精彩,所以我说他是老帅哥。“三年前的你,是你现在的学生,你可以教训那个从前的自己。”
  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读书的,就知道这一点了。“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汤显祖,鸡棚牛棚里也挂着书,临时有句,就写下来。”我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洗澡时都看书的人。我們经常听他说到,读某人的书读四十年读五十年:“我与尼采的关系,像庄周与蝴蝶的关系。他是我精神上的情人。现在这情人老了。正好五十年。”他一个人读书的量要胜过一群人:“我有时会顽皮地想,你们七八个人,一天之中看书的总阅读量,还不及我一个人写作之余泛览手边书。”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他一辈子读了多少书:“《唐诗三百首》里好的百来首,每首读过一百遍也不止吧。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堂,天天上。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懂不透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以“篇数”取胜,而是以“遍数”取胜。从木心这里可以看出,“遍数”可能比“篇数”更重要。从前,见到辛笛的话:“宁愿自己的诗只有一个人读一千遍,也不愿一千个人只读一遍。”我还以为辛笛矫情。在木心这里,我才知道世上真有这么爱书的人,世上也真有这么读书的人。这种读书的方法居然是炼制大师的一种途径。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写作,就更知道这一点了。“我十四岁开始正式写作,弄个笔记本,什么都写,不停地写——一写写到五十多岁,都算准备期。‘文革’抄家抄走的,幸亏都是我准备期的。”他练习写作的方法也是我前所未闻的:“就写那些毫无典型性的小人物,一个是一个,不混淆。我写过一百个短篇的小说集《凡仑街十五号》,烧毁了,但至少我练习过,写二三百个普通人。”他这一练也是四十年:“我探索了四十多年,写了近千万字,大部分毁了。自毁。一直这样过来,以为自己会写的。可是直到1983年,才知道以前的东西没有找到个性,好象替别人在写。”29岁到50岁,他3次被非法囚禁。1983年56岁时出国,从前的写作一页纸都没有带走,在国外重新写作。他对自己满意的写作是出国后的写作,用他的话说国内的写作叫准备期,那么国外的写作就可以叫成熟期了。
  但是,他绝不是苦读书读书苦,他是享受读书快乐读书,就是现在的时髦语“悦读”。他的读书和睡觉没有界限:“每个人都记得一点唐诗宋词。我临睡前背背,就睡着了,真是风雅性感。”他是个生活艺术化的人,也是个艺术生活化的人。他的写作和散步也没有界限:“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幸亏我们活在二十世纪,前面有两千多年,甚至五六千年历史。”他把自己置于一个制高点。“有了这个制高点,看起来就很清楚。一览众山小,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其实,制高点有身体的,头脑的,心肠的,才能的,他是全方位占领了制高点的人。正因为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他致死都是帅的。
  他有“一身好肉,里头是一颗黄金的心!”
  福楼拜说:“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我读木心的书不足两本,就已经被他占有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笔者长期担任初中语文课,发现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从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方面着手探索和制定策略是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徑和手段。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师一般对作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缺少有效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应
内容摘要:构式“xx本x”约诞生于2016年7月。在网络流行语中,“xx本x”的使用频率一直极高。由于该构式已经流行了近3年,可见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本文尝试探析“xx本x”构式,陈述有关它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xx本x 构式 生命力   一.格式起源   “xx本x”作为网络流行语出现于2016年7月左右,最早在饭圈流行[1]。最初比较常见的用法为“xx本人”,如
在我阅读、编辑完本期云南德钦的作品,开始构想本文内容侧重点时,我的内心很忐忑。这种忐忑来源于对德钦的认识浅薄、对作家了解不深,甚至是源自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胆怯。“視线背后”这个栏目的实质是编辑手稿或编读感言,这就是一个相对个人的观点了。成长、阅读、环境都塑造出某种只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观察事物的角度。带着这种必然偏狭的角度,观察、分析它们,并得出自己的观点,很可能在旁人看来是片面、浅薄与武断的。然而这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品词析句又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重点词句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并未引导学生沉潜其中,细细体味,因而学生始终置身事外一般波澜不惊。其实,品词析句如果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学生便可能体悟到其中的真意、真情与真味。  一、会真意  理解词句本身的内涵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把握其字面的和隐含的信息是品词析句
“听说了吗?一直在村口那座山上推着巨石的人,从前好像是个国王,和天神也有什么关系,真不知道怎么沦落至此的。”“噢!我也听过,不可能吧?既然和神有关系,干嘛要在这里推石头呢?”“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日复一日的推石头又有什么好玩的。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清晨,一缕缕的温暖的阳光洒在小城中,和煦而宁静,随着这星星点点的议论,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简单而充实。  我瞥了一眼正在闲聊的妇女,提起手中的
葛子平 朱广兵   “考编”的伦理反思  张钟玉 让现实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天空  刘金玉 试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   式的本质特征  林宣龙 同一→异化→回归:教育现象的历   史沉思、现实审视和未来展望  冷学宝 试论两个主体的有效衔接  徐忠宪 原形阅读理论的基本要点  张春华 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听评课   策略  蒋一禾 朱华琴   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唐玉辉 让个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就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动权在于老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和一本二本显然不能比,那么学生的学习又是如何保证呢?本文主要探讨针对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如何学习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整个作文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作文 创新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写作 新课改实施以后,初
内容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戏剧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创意、丰富的主题意蕴和经久不衰的舞台生命力及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使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本文着力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独特新颖的结构 悲剧与喜剧的重设 典雅与戏谑的语言  作为亚洲戏剧界的翘楚,赖声川的戏剧作品一直都备受瞩目。而其代表作《暗恋桃花源》首次在台湾公演便大获成功。
内容摘要:本文对康德和牟宗三的圆善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对于“最高善”、“圆善”、“圆善论”之根据的不同理解,追溯了背后的原因为各自宗教、思想背景的不同造成双方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准设有所不同,并评判了牟氏对康德圆善论的批判。本文试图论述牟氏对康德的批评根本上并非是哲学性的批判,而是从儒家的立场对康德所所持有的基督教理念不能认同。牟氏并未从根本上认同康德,也未在哲学上驳倒康德,而是通过吸收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