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章《大学里没教的两件事》,感触颇深。
文章是作者在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她在演讲中所说的其中一件事便是“大学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没有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她还在文中介绍说:“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于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强烈感觉龙先生所言的“大学没教的两件事”之一在“小学”也极为普遍。不由得想起了听过的一节科学课——《水的浮力》,当老师提问:“鸡蛋在加了盐的水中会怎样呢?”马上,学生习惯性地几个人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每个人都是底气不足地试探性地说自己不成熟的见解,这样的讨论,这样的合作,长此以往,真难想象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今天的小学课堂,恐怕说的最多又最时髦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没有错,小组讨论也不怕,最后怕只怕学生都形成了思维依赖,一个问题的解决,非小组不可: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策略,非讨论不可;又好象只有热热闹闹的讨论才符合合作学习的流行趋势。诚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无可厚非,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可是,这热热闹闹的讨论背后似乎缺失了什么,到底缺失了什么呢?正如龙应台所说:“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引伴的快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问题;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在空间的配置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相濡以沫’。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不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作这样一番设想:当老师提问后,每个人都不要急于作答,让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安静的四五分钟,让每个人去独立地思考,去判断。教师所做的只是期待,期待每一个生命的独立绽放,之后或许也可以有热热闹闹的讨论,有小组的合作,但那是在一个个独立思考后的思想的碰撞、交融,才是拿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以上的苹果。教师应教会学生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独立,学会与自己相处。
独处时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减少对于外界的依赖。
独处可以静观自我,可以宁静地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金城镇中心小学)
文章是作者在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她在演讲中所说的其中一件事便是“大学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没有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她还在文中介绍说:“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于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强烈感觉龙先生所言的“大学没教的两件事”之一在“小学”也极为普遍。不由得想起了听过的一节科学课——《水的浮力》,当老师提问:“鸡蛋在加了盐的水中会怎样呢?”马上,学生习惯性地几个人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每个人都是底气不足地试探性地说自己不成熟的见解,这样的讨论,这样的合作,长此以往,真难想象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今天的小学课堂,恐怕说的最多又最时髦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没有错,小组讨论也不怕,最后怕只怕学生都形成了思维依赖,一个问题的解决,非小组不可: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策略,非讨论不可;又好象只有热热闹闹的讨论才符合合作学习的流行趋势。诚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无可厚非,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可是,这热热闹闹的讨论背后似乎缺失了什么,到底缺失了什么呢?正如龙应台所说:“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引伴的快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问题;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在空间的配置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相濡以沫’。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不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作这样一番设想:当老师提问后,每个人都不要急于作答,让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安静的四五分钟,让每个人去独立地思考,去判断。教师所做的只是期待,期待每一个生命的独立绽放,之后或许也可以有热热闹闹的讨论,有小组的合作,但那是在一个个独立思考后的思想的碰撞、交融,才是拿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以上的苹果。教师应教会学生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独立,学会与自己相处。
独处时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减少对于外界的依赖。
独处可以静观自我,可以宁静地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金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