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以爱为前提,进行德育创新,巧抓爱的机遇,巧用爱的力量,巧用爱的艺术,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机遇;力量;艺术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加强德育建设,轻拨爱的心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给孩子一滴雨露,他就能还你一片阳光。
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创新,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我在思考,在探索,怎样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爱的机遇: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慢慢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我的做法是:巧抓爱的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等等。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充满爱心,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让爱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二、 爱的力量: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然后巧用爱的力量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例如:我班有个学生罗X。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慢慢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三、 爱的艺术: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教育学生免不了批评,但不少老师对批评又拿捏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你对立的理由,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又净化他们的灵魂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教师批评学生时,要巧用爱的艺术,要注意这几点:
(一) 批评学生要分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马上大声呵斥,动辄全班批评,全校点名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因此在批评学生时,不要当着学生的同学、家人的面,最好是私底下谈。比如我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成绩下降很厉害,我没有全班点名批评,而是和他促膝谈心,寻找他成绩下降的原因,后来,男孩告诉我他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同时他愧疚地哭了,向我保证要用心读书。可见,批评的场合是很重要的。
(二) 因人择时,灵活采用有效教育
对于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学生,不要采取一味打击的批评方式,宜采用暗示、表扬反衬的方式提个醒;对于自尊心强和自高自大的同学,在他上课不认真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对于“吃软不吃硬”和倔强的同学,老师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不要和他“顶牛”;对于“吃硬不吃软”和懒惰的同学,就不能姑息和过分的宽容。
总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老师要以爱为前提,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方法。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去培养新时代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余岚,一级教师,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第四学区石林小学。
关键词:机遇;力量;艺术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加强德育建设,轻拨爱的心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给孩子一滴雨露,他就能还你一片阳光。
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创新,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我在思考,在探索,怎样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爱的机遇: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慢慢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我的做法是:巧抓爱的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等等。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充满爱心,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让爱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二、 爱的力量: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然后巧用爱的力量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例如:我班有个学生罗X。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慢慢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三、 爱的艺术: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教育学生免不了批评,但不少老师对批评又拿捏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你对立的理由,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又净化他们的灵魂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教师批评学生时,要巧用爱的艺术,要注意这几点:
(一) 批评学生要分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马上大声呵斥,动辄全班批评,全校点名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因此在批评学生时,不要当着学生的同学、家人的面,最好是私底下谈。比如我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成绩下降很厉害,我没有全班点名批评,而是和他促膝谈心,寻找他成绩下降的原因,后来,男孩告诉我他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同时他愧疚地哭了,向我保证要用心读书。可见,批评的场合是很重要的。
(二) 因人择时,灵活采用有效教育
对于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学生,不要采取一味打击的批评方式,宜采用暗示、表扬反衬的方式提个醒;对于自尊心强和自高自大的同学,在他上课不认真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对于“吃软不吃硬”和倔强的同学,老师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不要和他“顶牛”;对于“吃硬不吃软”和懒惰的同学,就不能姑息和过分的宽容。
总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老师要以爱为前提,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方法。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去培养新时代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余岚,一级教师,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第四学区石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