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展新区既“内接”都市功能拓展区,又“外连”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具有宽广的发展腹地、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便捷的地理区位。城市发展新区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发挥“联动主城、传递周边”的“双粘连”作用,是亟须谋划的一篇大文章。
从涪陵等区县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发挥好“粘连地带”的作用,关键在于实现四大衔接。
产业布局的衔接。按照功能规划,都市功能核心区不再新增工业,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两翼”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寄托在城市发展新区。所以城市发展新区必须解决过去与其他区县产业同质、竞争无序等问题,实行差异化产业导向,打造若干支柱型、战略性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做细产业板块,在主城东部,依托长寿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打造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在渝西,依托双桥经开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工业园区,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梁、潼南工业园区,打造机械加工、轻纺食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在渝南,对资源枯竭导致暂时困难的万盛经开区、綦江、南川等板块,要加大转型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
人口布局的衔接。按照功能规划,都市功能核心区要适当疏解人口,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合理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两翼”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出政策。因此,城市发展新区必须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力争2020年常住人口新增200万,达到1200万人,所以应进一步加大产城融合力度,推动璧山县青杠—璧城片区、江津区几江—双福片区、合川区合阳—草街片区等区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机衔接,引导其更多地参与主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通过产业发展承载更多的人口。同时,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要同步配套,让转移出来的人口能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基础设施的衔接。网络化、配套化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新区与其他功能区互促共进的前提。作为“中间地带”,城市发展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既要“承上”无缝对接主城区,又要“启下”与周边有机互联。以交通为例,关键在于补两头,一头是按照同城化发展要求,在主城区与渝西之间,加快新型轨道交通、市郊铁路、桥梁隧道等建设,构建内部顺畅、外部通达、集约高效、无缝换乘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进而密切相互联系,促进联动发展。一头是加强与“两翼”等周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互通互联,实现通乡通村公路交叉纵横、有机衔接。
合作带动的衔接。城市发展新区地处“两翼”的交汇带和川渝、渝黔战略腹地,理应努力打造“圈翼”互动的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涪陵、长寿两区在推动产业承接、人口转移上,应进一步发挥对“两翼”区县的带动作用。处在成渝之间的渝西区县,应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集群功能,做好成渝两地产业和人口的对接,变成渝两大城市的“哑铃型”发展为“带状”支撑,以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綦江、南川等与贵州接壤的区县,应着力推动双方资源和资本优化嫁接,加快建设国家级冶金工业园区、煤炭化工产业集群、能源基地,发展绿色产业基地,推进生态旅游合作。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
从涪陵等区县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发挥好“粘连地带”的作用,关键在于实现四大衔接。
产业布局的衔接。按照功能规划,都市功能核心区不再新增工业,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两翼”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寄托在城市发展新区。所以城市发展新区必须解决过去与其他区县产业同质、竞争无序等问题,实行差异化产业导向,打造若干支柱型、战略性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做细产业板块,在主城东部,依托长寿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打造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在渝西,依托双桥经开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工业园区,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梁、潼南工业园区,打造机械加工、轻纺食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在渝南,对资源枯竭导致暂时困难的万盛经开区、綦江、南川等板块,要加大转型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
人口布局的衔接。按照功能规划,都市功能核心区要适当疏解人口,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合理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两翼”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出政策。因此,城市发展新区必须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力争2020年常住人口新增200万,达到1200万人,所以应进一步加大产城融合力度,推动璧山县青杠—璧城片区、江津区几江—双福片区、合川区合阳—草街片区等区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机衔接,引导其更多地参与主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通过产业发展承载更多的人口。同时,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要同步配套,让转移出来的人口能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基础设施的衔接。网络化、配套化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新区与其他功能区互促共进的前提。作为“中间地带”,城市发展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既要“承上”无缝对接主城区,又要“启下”与周边有机互联。以交通为例,关键在于补两头,一头是按照同城化发展要求,在主城区与渝西之间,加快新型轨道交通、市郊铁路、桥梁隧道等建设,构建内部顺畅、外部通达、集约高效、无缝换乘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进而密切相互联系,促进联动发展。一头是加强与“两翼”等周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互通互联,实现通乡通村公路交叉纵横、有机衔接。
合作带动的衔接。城市发展新区地处“两翼”的交汇带和川渝、渝黔战略腹地,理应努力打造“圈翼”互动的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涪陵、长寿两区在推动产业承接、人口转移上,应进一步发挥对“两翼”区县的带动作用。处在成渝之间的渝西区县,应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集群功能,做好成渝两地产业和人口的对接,变成渝两大城市的“哑铃型”发展为“带状”支撑,以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綦江、南川等与贵州接壤的区县,应着力推动双方资源和资本优化嫁接,加快建设国家级冶金工业园区、煤炭化工产业集群、能源基地,发展绿色产业基地,推进生态旅游合作。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