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从破烂王到副校长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岁丧父,8岁开始独自照顾患病的母亲;为求学捡过破烂、睡过猪圈,最终如愿考上大学;婉拒热心人的资助,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默默帮助贫困学子……
  “要说苦,《平凡的世界》里那些人连饭都吃不饱呢,起码我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吃饱穿暖。”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贫寒农家。在他4岁那年,父亲病故,姐姐走失,母亲受到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1996年,刘秀祥的哥哥感到生活无望,卖掉家中的耕牛后一去不返。生活的重担,落在了8岁的小秀祥肩上。
  每天天一亮,小秀祥就得起床做饭。饭做好后,他才叫母亲起床,然后照顾母亲梳洗、吃饭,自己再匆匆扒拉几口,一路小跑去上学。母亲一旦犯病,刘秀祥得知后还要从学校跑回家照顾她。虽然很多时间花在了学习之外,但刘秀祥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年龄太小种不了庄稼,小秀祥就把家里几亩水田租给别人,一年能得到500斤稻谷。每年到了七八月份,家里的粮食就吃完了,母子俩就靠镇政府发放的救济粮度日。发放点离家20公里,因年幼体弱,刘秀祥每次只能背回一半,需往返两趟才能把粮食全部背回家。家里没钱花,他就趁周末上山挖药材,背到县城去卖,卖了钱先给母亲买药,余下的再买油盐。
  语文老师了解到刘秀祥的情况,送给他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了这本书,刘秀祥深受鼓舞,认定勤劳和读书能改变命运。正是有了这个信念,他坚持读完了小学,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望谟县最好的初中——实验中学。
  但因家中贫困,刘秀祥没有去上县实验中学,而是在县城找到一所民办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的机会。为继续照顾母亲,他把母亲带到了县城。没钱租房,他就在距学校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搭了个简陋的窝棚。
  初中三年,刘秀祥白天上学,放学后四处捡废品卖钱。现在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仍透着乐观:“夏天去垃圾场捡废品,尽管气味刺鼻,但每次捡到一个饮料瓶我都很兴奋,那意味着我和母亲有食物充饥。要说苦,《平凡的世界》里那些人连饭都吃不饱呢,起码我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吃饱穿暖。”
  有人感叹,在当时的处境中,刘秀祥既要读书,又要照顾母亲,能活下去已经不易,可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有一个大梦想——考大学。
  中考前夕,老师考虑到刘秀祥的实际情况,劝他报考师范学校,那样就能早日参加工作挣钱了。但刘秀祥要考高中,将来考大学,理由是他将来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一份糊口的工作。最终,他考取了贵州省安龙县一中。
  为了攒够学费,开学前的整个暑假,刘秀祥都在附近一座水电站打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体重只有40公斤左右,每天干的却都是苦活累活,有一天竟然在脚手架上累得晕了过去,险些出事。
  “与其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发光!”
  高中三年,是刘秀祥最劳累的三年。他利用周末和假期做家教、去餐厅做服务员、去工地当小工。学习之外,他必须养活自己、照顾母亲。在他的精心照顧下,母亲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犯病次数越来越少。但因劳累过度,平时成绩很好的刘秀祥却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
  坚持带病参加了高考,刘秀祥感觉考得很不理想。这个意外打击,让他第一次有了轻生念头。他觉得老天爷太不公平,他这么努力,为何还要遭遇这种意外?!但转头看到母亲正对着他傻笑,他心里一激灵:没有他,母亲怎么活?他突然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活着。
  “与其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发光!”当晚,刘秀祥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决定复读。
  恰好,贵州省义兴市一所高中的校长获知刘秀祥的情况,被他的孝心和上进心感动,邀请他进校免费复读。于是,刘秀祥背上母亲,拎着一包锅碗瓢盆来到兴义市。为节约生活费,他在城郊一个农户家租了间废弃猪圈,用编织袋简单装饰后,和母亲一起住了进去。
  他始终相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和母亲的命运。因此,生活越艰辛,他就越坚强。经过一年复读,2008年夏,刘秀祥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他激动得抱住母亲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至于接下来的路费、学费,刘秀祥觉得都不是问题。异于常人的苦难经历,早已磨炼出他坚毅的心志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他觉得路费可以打工赚到,学费可以通过和大学签“卖身契”解决——只要能继续读书,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抱着这样一个有些幼稚又无比坚定的信念,8月底,他毅然带着母亲奔赴山东。
  “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刘秀祥的故事立即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很多爱心人士向他伸出了援手,但被刘秀祥一一婉拒。入学不久,刘秀祥陆续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中华新“二十四孝”提名奖等荣誉,不少爱心人士再次提出资助他,但他仍然拒绝,说:“人生得靠自己去奋斗。”
  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个不喜欢被资助的人,却默默地资助起了家乡的几个孩子。原来,在上高中捡废品时,刘秀祥结识了三个当年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为了让那几个和自己一样的苦孩子继续读书,上大学后刘秀祥每个月都会把他做兼职挣的钱拿出一部分,寄给那几个“弟弟妹妹”。
  在学校,刘秀祥还竞选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全院师生的广泛好评。
  2012年,读大四的刘秀祥陷入了择业的苦恼,他一时决定不了是回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打拼。当时已经有多家企业找到他,想跟他签订聘用合同。
  恰在这时,家乡一个曾跟他一起捡废品的小妹妹给他来信说,她不读书了,要嫁人。这件事让刘秀祥突然下定了回家乡的决心。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家乡还有很多贫困孩子正经历着他曾经的苦难。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放弃学业,向生活妥协。他必须回去,告诉孩子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2012年7月,刘秀祥毕业后回到贵州省望谟县民族中学,做了一名教师。随后的6年里,他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3个班的班主任,并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   刘秀祥坦言,刚回到家乡执教那阵儿,他内心是有点失落的。“当时我们学校升学率很低,本科录取率不到10%,学生的基础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大多数孩子选择上高中,只是因为还不到打工的年龄。”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们明白读书的意义和奋斗的价值,刘秀祥跑遍了全县各个乡镇进行家访,6年间骑坏了好几辆摩托车。
  “苦难不能束缚灵魂,我们要相信奋斗的力量。”“国家的未来在哪里?就在今天的课堂上!”刘秀祥还不遗余力地通过演讲等方式告诉学生,奋斗、读书的重要意义,6年间演讲上千场,听众上百萬人。每一次,他都会当众讲述自己的苦难经历。他说:“没有谁乐意把自己的伤疤一次次揭开,但为了激励学生,我必须这么做。”同时,他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子1700多人。
  “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学子圆梦,让他们拥抱精彩人生!”
  身材瘦小、皮肤黝黑、面容冷峻,乍一看有些严厉的刘秀祥,在学生们眼中却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温柔体贴的。学生们常相互提醒:“祥哥来了,赶紧奋斗!”只要“祥哥”一来,就没有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8年夏,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刘秀祥被调到望谟县实验高中担任副校长。当时他正就读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并入选“中国好教师”和“中国好人榜”,还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从当年的“孝心大使”到如今的“爱心大使”,刘秀祥把爱延伸到了更多人身上。
  “早上来得比谁都早,晚上走得比谁都晚。”这是望谟县实验高中团委书记韦小万对刘秀祥的印象,“刘校长很勤快、积极,学校大事小事他都会参与。”
  早上第一堂课7:30分开始,没有早课和教学任务的老师可以9点到校,但刘秀祥每天早上6点多会准时到校,看学生的早餐情况、陪学生早读、巡查校园,然后开始上第一节课。没课时,他就与各处室和教研组的老师交流工作。
  “也有老师觉得我很‘烦’,因为我讲得太多。”刘秀祥喜欢和老师们交流,觉得每个人随时都要充电,“如果继续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今天的学生去解决明天的问题,怎么能搞得定呢?现在的知识更新太快了,不能再抱着以前的那套教学方法不放了。”刘秀祥抓住一切机会向其他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
  刘秀祥还经常找学生聊天。与成绩优秀的学生聊梦想和未来;帮成绩稍差的学生树立自信;对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他会跟他们聊人生的路在哪里,应该如何走好每一步。
  刘秀祥坚信,育人不是育分数,而是育心。他说:“人都有感情,学生也如此。你对学生好,他能感知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他一直都坚持“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从一个捡破烂、睡猪圈的苦孩子,到拥有硕士学位的优秀副校长,刘秀祥用他不向苦难屈服的顽强精神,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但他觉得这还不够,说:“我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学子圆梦,让他们也能拥抱精彩人生!”
  〔编辑:冯士军〕
  子女是否可以不赡养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父母?
  问:张老汉夫妇二人退休之后,没有到大城市同儿子一起生活,而是继续留在老家县城。为了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二老从家政公司雇了保姆小慧。小慧尽心照顾两位老人,深得老人欢心。为了让小慧安心工作,张老汉夫妇同小慧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小慧给他们养老送终,他们将名下的房屋赠送给小慧。张老汉的儿子得知后,十分生气,叫来亲戚做见证,立下书面字据,断绝同张老汉夫妇的关系,声称以后不再赡养二老。请问,张老汉儿子能否不赡养老人?
  答:遗赠扶养协议签订后,遗赠人与其子女、扶养人与其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因此即使遗赠人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如果遗赠人有子女的话,其子女仍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本案中,张老汉将房子赠送给小慧,并不影响张老汉的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律师 陈鸽
  咨询律师:成务律师事务所 网址:www.chengwucn.com
  法律热线:0371-63846498 60958785
其他文献
苦苦寻觅,她透过镜头发现商机  2015年10月,得知市直机关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消息,冷菊贞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饶河县小南河这个全省闻名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有人说她傻:“何必去碰这种棘手活儿。”冷菊贞说:“饶河是我的出生地,我不去谁去啊!”  冷菊贞从小在城里读书,已习惯了城市舒适便捷的生活,刚进村时很不适应。村里每户人家都养着大狼狗,每当她经过,狼狗都会凶
期刊
笔者:粉丝都知道你对老公的称呼很多,你最喜欢哪个称呼?  赵丽颖(以下简称赵):我最喜欢喊他“二叔”。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我扮演的明兰称呼他扮演的顾廷烨为“二叔”,我俩也因为这部电视剧确定了恋爱关系。拍这部戏时朋友称我是“拼命三娘”,在剧中我是女主角,台词太多,而且很多台词还是文言文,让我压力很大。有时候剧组一起出去聚餐,我也會选择留下来背台词。知道我没吃饭,每次聚餐回来,他都会给
期刊
“生活鸡零狗碎,人性的弱点挥之不去,哪有一劳永逸的恩爱?都不过是一点点用心挣来的。”——  1  那天,我乖乖跟冯宣回成都过年。结婚5年,这是我第一次没吵没闹就妥协了,心里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我真的不愿我们的婚姻继续恶化。  冯宣显然更不适应,好几次都想说什么,可看看我又把话咽了回去。  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前年我不情不愿跟他回老家过年,冷着脸,耍性子,害得他颜面尽失,婆家人整个春节都在郁闷。  从
期刊
连饭都不做哪像个家?  “怎么没叫方静吃饭?”母亲从厨房出来,一边把馒头放到餐桌上一边问我。“她说没胃口。”我随口说道。“不吃饭哪行!是不是不舒服?”母亲一脸关切。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方静立即从卧室跑出来去开门——她点的外卖到了。母亲的脸色顿时很难看——原来方静不是没胃口,而是不想吃她做的饭!  餐桌上的气氛有些凝重,我赶忙转移话题,向母亲打听老家亲戚的近况。母亲回答得心不在焉。我知道她心里不好
期刊
2001年,她成为贵州省盘州市少数民族村寨中唯一的女性村党支部书记。此后,她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致富路,让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村子,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村”。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她向习总书记推介“人民小酒”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老支书希望她带领村民们换个活法  笔者:您刚嫁到岩博村时,村里是什么情形?您适应吗?  余留芬(以下简称余):我20岁嫁到岩博村,当时村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
期刊
2008年,在大正集团公司的流水线上工作了三年的路华,突然接到人事经理的电话,让他到集团内刊的编辑部做编辑,路华非常高兴。  谁知,他到编辑部上班的第三天,人事经理又找到他说:“我知道你喜欢写东西,而且文字功底不错,所以这个岗位缺人后,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你。但老板听说你只有初中学历后,要我继续招人。你放心,我会想办法让老板招不到合适的人。毕竟,招来学历再高的人,也不会比你更了解我们集团。”  在人事
期刊
心语姐姐:  我和男友是姐弟恋,在一起三年了,他未带我见过他家人,但对我的感情一直都还好。我一直很主动,现在一不主动发现我们根本找不到共同话题。我该怎么办?  陈菲  陈菲妹妹:  相比一见钟情,我更认可日久生情。因为前者停留在感官吸引,后者才属于心灵吸引。姐弟恋其实不算问题,但如果年龄小的一方当成问题,那你们的前景就不妙。恋爱三年未带你见过家人,只能说明在他心里这段关系的走向不一定是婚姻。你说现
期刊
编者按:  提起“闪婚”“闪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听说过“闪辞”吗?如今有些年轻人,因为刚入职就辞职,一言不合说走就走,在网上被称为闪辞。数据显示,现在的职场新人,近六成属于“闪辞族”,其中入职不足一个月就辞职的不在少数。那么,他们为何闪辞?闪辞会产生哪些后果?若一定要闪辞,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90后”成职场闪辞主力军——收入低、没前途、工作单调、工作环境不理想等是闪辞主因  田茵大
期刊
心语姐姐:  我最近在一家教育机构报班考公办老师。大考在即,机构为了使学员更努力,每天在群里发晚上11点还在教室自习的学员照片,说一段文字刺激我们。其实我也想成为优秀的人,却总是难以克制地偷懒,再不停地否定自己。难道我这辈子就注定要当个小丑,成不了优秀的人吗?  小靳  小靳弟弟:  你当然可以成为头顶光环的人,因为一个人到底是小丑还是英雄,是自己说了算的。但是,怎么做才能实现这样的期许呢?英雄也
期刊
恋人借款,愿以婚姻作保  现年41岁的邱国庆,是江西省永新县的一名普通工人,因常年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与妻子聚少离多,导致感情破裂,几年前离了婚。离婚后,邱国庆一直想重新组建一个家庭,于2018年5月底在“永新QQ群”上发布了征婚启事。  不久,邱国庆与应征者杨春燕互加了QQ、微信好友。通过聊天,邱国庆了解到,杨春燕与他同岁,几年前与丈夫离异,想找一个好男人共同生活。“只要两个人情投意合,我不排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