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八个儿子上战场,一个都没回来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事迹是瑞金人民倾尽所有、支援革命战争的一个缩影。苏区时期,瑞金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加入了革命队伍,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7166人,还有更多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他送八个儿子上战场,一个都没回来……日前,电影《八子》上映,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影片背后的真实事件,发生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参军,自己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可儿子们却全部牺牲在战场上。
  当年,“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感人场面在赣南苏区乡村时刻在发生。无数年轻人,为了国家利益背井离乡去参军,直至献出生命……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前,记者走进瑞金,听当地群众为我们讲述“八子参军”的感人故事。
  两个儿子战死沙场
  据介绍,老人杨荣显家住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现属瑞金市沙洲坝镇)。原先,杨荣显夫妇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家十几口挤在两间用茅草竹片搭起来的窝棚里,夏日酷暑蚊叮虫咬闷热难当,冬天北风呼啸,衣单被破寒冷难熬。盼星星盼月亮,受苦人终于盼来了救星共产党,盼来了朱毛红军进村庄。
  从此,杨荣显一家与广大贫苦工农一样翻身得解放,分了田地有山冈,住上瓦屋暖心窝,老人逢人就夸:“共产党好,毛主席好,红军苏维埃好!”
  中央政府在叶坪成立的第二天,杨荣显就高高兴兴地把二十多岁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送到红军部队。不幸的是,不到三个月两个儿子便战死沙场,杨荣显成了烈属。他对前来慰问的干部说:“我家一共有8个儿子,最小的也有12岁了。老大老二光荣了,我不悲伤,没有为我杨家丢脸,是真正的铁血男儿。如果共产党红军需要,我准备把身边的6个儿子也送到前线去!”
  六兄弟争当红军
  英雄父亲杨荣显的铮铮话语,强烈地震撼了当地干部。
  富人欢笑穷人愁,穷人翻身富人恨。蒋介石听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连续三次调重兵“围剿”中央苏区惨败后,在1932年秋,他又不遗余力地调40多万精兵强将,自任“剿匪”总司令,杀气腾腾地从南京飞抵南昌,妄图将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兵员短缺的情况下,杨荣显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扩红支前”的号召,将6个儿子召集到老大老二灵位前,口气严厉地说:“儿子们,我们一家靠共产党、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国民党反动派不想让我们穷人安生,又派几十万白狗子进攻我们苏区,要我们重新回到以前的苦难生活。你们说,怎么办?”
  孩子们听说后,争先恐后地要去当兵。父亲指着老大、老二的灵位说:“去当红军,不是去享福,要随时为国捐躯,就像你们的大哥、二哥一样,你们怕不怕?”
  “不怕!”
  “怕就不是你儿子!”
  杨荣显听到儿子们的话,欣喜地看着他们笑了:“别争,你们都别争了。等一下,区政府主席带着接兵的干部来我们家,让接兵干部挑选吧!我们家享共产党的福太多了,眼下,正是你们报效的时候啊!”杨荣显话声刚落,苏区主席和接兵部队的干部就走进了杨家。结果如老六所言,老七老八还小,没被批准参加红军。从老三到老六,四兄弟高兴地蹦蹦跳跳,高声大叫:“我们四兄弟当红军了!”老七老八缠不过接兵干部,就跑到小河边哭泣了好几个时辰。
  兄弟全部血洒疆场
  蘇区军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可杨家四兄弟都牺牲在战场上,随两个哥哥一起成了烈士。苏区政府派人给杨荣显送烈士遗物时,恰逢杨老汉和老伴两人走亲戚不在家,老七老八接过四个兄长的遗物,抱头痛哭一场。兄弟俩哭醒后商定:先将四个哥哥的遗物藏起不让二老知道,他们俩瞒着二老进城报名参军,要上前线狠狠打击敌人,为兄长们报仇雪恨,为捍卫苏维埃奉献青春!
  1933年9月,在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候,老七、老八参加了反“围剿”红军部队。但在1934年春的广昌战役中,他们像6个哥哥一样壮烈牺牲了。
  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三版以配图报道的方式,图文并茂地报道:“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杨氏一家农民八兄弟相争当红军,并全部壮烈牺牲……”
  这年仲秋,重病在身的杨荣显弥留之际,他深深地思念着前方的儿子,嘴巴嗫嚅着八个儿子的乳名:贱狗仔、老满头……
  守在老人身边的家人,止不住的泪流,谁都不忍心将兄弟们血洒疆场的噩耗告诉这位被人们称为“红军父亲”的老人。老伴强忍内心的悲痛,看着在病痛中受煎熬的老头子,不想让他在等待儿子们中受折磨,找来正在读列宁小学的长孙,便交代一番。长孙擦干眼泪,在爷爷床前举着一个红本本,大声地念道:“贱狗仔、老满头六兄弟在前线英勇杀敌,红军总司令部特通报各嘉奖一次……”杨荣显听后,双眼放光,露出笑容,很快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如今,红都人民把杨荣显老人和8个儿子的故事搬上舞台,取名为《红都·生命的礼赞》,以铭记先烈的功绩、前辈的光荣,激发后代向上的精神。
  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事迹是瑞金人民倾尽所有、支援革命战争的一个缩影。苏区时期,只有24万人口的瑞金,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余人,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加入了革命队伍,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7166人,还有更多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我们不知该如何对他们说声谢谢,铭记、前进,便是我们最好的致敬。
其他文献
为了垃圾分类,有人干脆用《上海滩》的曲调唱了一首《上海滩之垃圾风云》:“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日前,“垃圾分类与干湿分离”成为了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主旋律。网上还广为流传着一个段子,上海市民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奏响”这旋律的,
期刊
和熟人在路上偶遇,你却突然记不起来人家叫什么;排练了无数次的演讲稿,临到现场大脑却一片空白;和朋友聊着天,突然脑袋一卡,“咦,我刚刚想说啥来着”?这种“话到嘴边就忘了”的经历,你肯定有過。是什么“偷”走了你的记忆?  什么是“舌尖现象”  和熟人在路上偶遇,你却突然记不起来人家叫什么;排练了无数次的演讲稿,临到现场大脑却一片空白;和朋友聊着天,突然脑袋一卡,“咦,我刚刚想说啥来着”?这种“话到嘴边
期刊
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二天,到处都洋溢着新春祥和的气氛,邛崃市公安局文君派出所却迎来了一名行色匆匆的报警人。根据报警人张莲(化名)提供的线索,邛崃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买卖户口的案件。出人意料的是,这份被盗户口的案件背后,居然还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离家20年,女子归乡已成黑户  “警官,警官,我的个人身份信息被人盗用了。”2月12日,在外打工多年的张莲(化名)来到邛崃市公安局文君派出所报案,称她
期刊
1934年,王耀武重挫红十军团,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全面抗战爆发后,粟裕和王耀武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成为抗日友军,没了正面交锋的机会。14年后,粟裕终于等到报仇雪恨的一天,“攻入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粟裕与王耀武是两大名将,曾多次在战场上相逢。王耀武对粟裕十分钦佩,曾专门研究粟裕,积累了一大摞研究资料。据说,当王耀武经过特赦放出来后,有人问他除了亲人最想见以外,还有谁能
期刊
男性为何总是习惯性插裤兜?裤口袋的存在,让人在站立的情况下,有了规避“双手下垂不自然”的选项。时间一长,就跟走路摆动双手一样,插裤兜就成了避免尴尬站着的无意识动作习惯。  有朋友吐槽,男友总是习惯性插裤兜,手臂不够长,驼背变成老人样也要插。这是为了保暖吗?  这问题,恐怕她男友自己也回答不上来,就是现在上街随便拽住一个男生问,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男生究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动作呢?  民国时期为
期刊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之十分关注,要求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
期刊
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核心是损失的认定及赔偿责任的划分。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5条裁判规则:  1. 根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可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十倍价款的赔偿金,但前提是要认定涉案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  2. 通过网络交友平台相约开展的户外自助游活动,参与人之间相互平等,不具有管理或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各参与者均应对自身的安全承担最高注意义务。  3. 相约游泳致人溺亡,即使是限制民事
期刊
江都王刘非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治国方略,不仅一改过去王室成员狂妄骄奢、不轨图谋,而且尽守臣职,完成了从被皇帝“安排上了”(准备处理)到安稳度过晚年的绝地求生。  盗墓贼、神秘的死亡、水潭下的墓葬……原本在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没想到竟在现实中发生了。2009年初,江苏警方发现4名盗墓贼在大云山盗墓时神秘死亡。这座墓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埋藏了多少金银珠宝,竟能够让盗墓贼们舍命前往。更
期刊
中国地名,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着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对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是对文化根脉的一种敬畏,而地名就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地名历经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
期刊
李建和孙猛等七人在一家饭馆吃饭,席间七人都喝了酒。大家准备散场回家时,李建发现自己的摩托车钥匙找不到了,便借了孙猛的面包车开回家。途中,李建与骑电动自行车横过马路的张远发生碰撞,张远伤势严重。但李建没有拨打110、120,而是拨通了孙猛的电话。孙猛闻讯,立马带朋友孔杰赶往现场。  到了现场,孔杰顶替李建拨打110报案,谎称自己是肇事司机。  很快,交警前来案发现场处理事故。当交警询问谁是肇事司机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