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务虚笔记》都是当代文坛的重要收获,其中的哲思更是广阔深密。本文试图通过这一作品中女性的命运来探讨史铁生传递给读者的爱情哲思,从而对史铁生哲思体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史铁生的爱情观,获得对爱情的新看法。
关键词:务虚笔记 女性 爱情哲思
作为史铁生的高峰之作,《务虚笔记》涵盖了他对人生以及命运的理解,寄予了他对生与死、孤独、恐惧与爱情等人生永恒问题的探讨,读这部作品就像照镜子,它给你的启示与震撼就是镜子上出现的不同于别人的脸,但这却是真真切切最适合你的答案。身体上的限制使史铁生与外界接触受到约束,但也正因此史铁生更加得观照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对内心世界的静观。
《务虚笔记》摒弃了传统上以真实性和因果关系为基垫的结构方式,而通过虚设的情景与更换人物于重复性事件中的情境来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人本困境的思考,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构也产生了令人惊艳的效果:小说擺脱了是否确有其人其事的牵绊,直接指向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使思维之路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务虚笔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结构方式的创新,也在于其中丰富的思考,源源不断的哲思。“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學智慧决不是残疾解释得了的”,“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肉身,静观和俯察尘世的一切”,《务虚笔记》中的哲思涉及之方面非常之多,本文就其中女性命运所揭示的爱情哲思作简要分析。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书写的主题,《务虚笔记》中的几对男女或因与时代相关的缘由、或因时代之外的缘由有着曲折的或喜或悲的爱情之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稳定性,爱情中的男女们渴求通过誓言来捆定结局,但史铁生却看透了海誓山盟的悲哀——它证明着对未来的恐惧,它只具有当下性,不具有未来性,你越是渴求海誓山盟,越是代表着这份爱情未来的凶险。爱是难的,《务虚笔记》中的女性爱情命运更是曲折凶险而动人心弦的,透过她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不难领悟到史铁生借小说人物传达给我们的爱情哲思。
一.爱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绝对)
纵观全书,女教师O似乎是第一女主人公。她从小生长在南方,温柔而勇敢,纯洁而又富有教养,她在那栋美丽的房子里有着与初恋WR的美好记忆,当WR被时代的错误发配至边疆乃至入狱,少女O依然痴心不改得等待恋人的归来,却不料多年辛苦等待等来的是初恋WR残忍的拒绝。带着对爱情的失望,O匆匆嫁人,而画家Z的到来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点燃了她心中对爱情的希望,随即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她第二次真正的爱情。她最终失望,其转折点正是两人一次漫长的深度对话。女教师O发现了画家Z的自私,发现了爱情中的不平等,却无法辩驳,“你以为人真的能平等吗?你看见人什么时候平等过?人生来就不可能平等!……”“至于爱嘛,就更不可能是平等的,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你能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你为什么偏要离开你的前夫,而爱上我?”这让O深深地绝望,当使她越陷越深的第二个爱情美梦残缺的躯壳摆在她面前的时候,耽于理想,不容污秽的她选择了死亡。
残疾人C说:“对爱和对生命意义的彻底绝望,那才是O根本的死因。”当O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被最亲密的人推翻,当O发现最亲密的人是冷酷而现实、自私的,她对生命意义与爱感到彻底绝望,这世间不再有一块能让她感到亲近与坦诚的地方,她唯有死亡才能摆脱这些烦恼,达到自我解脱。
O是史铁生最想表达却又最难表达的人物,史铁生借助着女教师的形象,渴望与读者共同探讨他所迷茫与困惑的问题,“O是那座古园里的问题,是我写作之夜所见的迷茫”,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但总有些人要失望、被遗弃,这接受与遗弃之间就显示出了差别,为了使自己被爱,就要不断地成为更好的人,否则就注定要一次次被遗弃。但是,爱难道不应该是纯洁得不沾一点世俗功利吗?史铁生借助着O表达着爱的理想与爱的悲剧——爱是美好的,但爱并不是一尘不染的,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正在承受着或给予着不平等。O与WR是不平等的,所以她承受了初恋的破碎,O与前夫是不平等的,所以她对前夫造成了伤害。爱的不平等是绝对的,取舍意味着差别,它时时刻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时时刻刻每个角落的人都无法避免得受到它的恩赐或是攻击。
二.爱情难以超越现实
残疾人C和他的女友X相识相知相爱,但是最终在外界压力和自我担忧中X选择了与残疾人C分手,独自去了南方。“人们曾经说我是一个好人,这样的称赞让我害怕……我害怕有一天我想离开你我就不再是一个好人”,X的离开看似残忍,其中却有迫不得已的无奈,甚至有着“为避免日后残疾人C更加痛苦”的成分,那些“不说话的嘴和总在说话的眼睛”形成一股巨大的压力逼迫着X的空间,在“为了自己也为了对方”的愿望下她选择了放弃这份爱情。
没有人有资格指责X的选择,就算她不顾流言蜚语,倘若有一天爱情逐渐消退,那对残疾人C造成的伤害是否会是一个生理正常人的数倍?X要承受的流言蜚语又是否会是现阶段的数倍?没有爱情的感情要如何继续下去?X要用什么来保证这份爱情从一而终,直至死亡呢?倘若她无法保证,在巨大的代价面前,她的放弃就变得无可厚非。
爱情难以超越现实,这现实里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可能是为己,也可能是为他,可能是内部的瓦解,也可能是外部的施压。对X来说,爱欲终究没能越过“好人”的堤坝,她不过是选择了一种令自己过得更为轻松自由的方式。残疾人C和X的故事存在于每一个时代,也正是这现实的原因使残疾人的爱情比生理正常人更为得坎坷。自古至今,现实都成为横跨在恋人间的障碍,当现实的力量过于强大,爱情总是难以超越。
三.相信爱情可以超越现实
第三对恋人则是医生F与女导演N。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相爱,N的父亲在那个激情的年代被打成右派,F的父母同是高干、以生命威胁着他们的爱情,在此情况下,F像X一样选择在现实面前低头,而N的态度却并不柔弱,而是坚强得质问,“我能够承认现实,我也许不得不接受现实……N说,我不想损害你父母为你安排的锦绣前程,但是我必须得知道这仅仅是现实这并不就是一切的证明”。N的质问换来的只是F的沉默,那次分手之后,F便一夜白了少年头。自此,F绝口不提这段过往,结婚之后也和妻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直至中年的他再次看到女导演N的消息,他毅然而然得去寻找她,再次见到漂亮、健美的N时,他因心中有着深深的自卑而不敢去相认。当F突发心脏病濒临死亡时,他喃喃地说:“如果真的有来生我都要找到N,回答她一直希望希望我回答的:在现实之外,爱,仍然是真的”。
关键词:务虚笔记 女性 爱情哲思
作为史铁生的高峰之作,《务虚笔记》涵盖了他对人生以及命运的理解,寄予了他对生与死、孤独、恐惧与爱情等人生永恒问题的探讨,读这部作品就像照镜子,它给你的启示与震撼就是镜子上出现的不同于别人的脸,但这却是真真切切最适合你的答案。身体上的限制使史铁生与外界接触受到约束,但也正因此史铁生更加得观照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对内心世界的静观。
《务虚笔记》摒弃了传统上以真实性和因果关系为基垫的结构方式,而通过虚设的情景与更换人物于重复性事件中的情境来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人本困境的思考,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构也产生了令人惊艳的效果:小说擺脱了是否确有其人其事的牵绊,直接指向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使思维之路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务虚笔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结构方式的创新,也在于其中丰富的思考,源源不断的哲思。“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學智慧决不是残疾解释得了的”,“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肉身,静观和俯察尘世的一切”,《务虚笔记》中的哲思涉及之方面非常之多,本文就其中女性命运所揭示的爱情哲思作简要分析。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书写的主题,《务虚笔记》中的几对男女或因与时代相关的缘由、或因时代之外的缘由有着曲折的或喜或悲的爱情之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稳定性,爱情中的男女们渴求通过誓言来捆定结局,但史铁生却看透了海誓山盟的悲哀——它证明着对未来的恐惧,它只具有当下性,不具有未来性,你越是渴求海誓山盟,越是代表着这份爱情未来的凶险。爱是难的,《务虚笔记》中的女性爱情命运更是曲折凶险而动人心弦的,透过她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不难领悟到史铁生借小说人物传达给我们的爱情哲思。
一.爱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绝对)
纵观全书,女教师O似乎是第一女主人公。她从小生长在南方,温柔而勇敢,纯洁而又富有教养,她在那栋美丽的房子里有着与初恋WR的美好记忆,当WR被时代的错误发配至边疆乃至入狱,少女O依然痴心不改得等待恋人的归来,却不料多年辛苦等待等来的是初恋WR残忍的拒绝。带着对爱情的失望,O匆匆嫁人,而画家Z的到来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点燃了她心中对爱情的希望,随即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她第二次真正的爱情。她最终失望,其转折点正是两人一次漫长的深度对话。女教师O发现了画家Z的自私,发现了爱情中的不平等,却无法辩驳,“你以为人真的能平等吗?你看见人什么时候平等过?人生来就不可能平等!……”“至于爱嘛,就更不可能是平等的,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你能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你为什么偏要离开你的前夫,而爱上我?”这让O深深地绝望,当使她越陷越深的第二个爱情美梦残缺的躯壳摆在她面前的时候,耽于理想,不容污秽的她选择了死亡。
残疾人C说:“对爱和对生命意义的彻底绝望,那才是O根本的死因。”当O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被最亲密的人推翻,当O发现最亲密的人是冷酷而现实、自私的,她对生命意义与爱感到彻底绝望,这世间不再有一块能让她感到亲近与坦诚的地方,她唯有死亡才能摆脱这些烦恼,达到自我解脱。
O是史铁生最想表达却又最难表达的人物,史铁生借助着女教师的形象,渴望与读者共同探讨他所迷茫与困惑的问题,“O是那座古园里的问题,是我写作之夜所见的迷茫”,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但总有些人要失望、被遗弃,这接受与遗弃之间就显示出了差别,为了使自己被爱,就要不断地成为更好的人,否则就注定要一次次被遗弃。但是,爱难道不应该是纯洁得不沾一点世俗功利吗?史铁生借助着O表达着爱的理想与爱的悲剧——爱是美好的,但爱并不是一尘不染的,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正在承受着或给予着不平等。O与WR是不平等的,所以她承受了初恋的破碎,O与前夫是不平等的,所以她对前夫造成了伤害。爱的不平等是绝对的,取舍意味着差别,它时时刻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时时刻刻每个角落的人都无法避免得受到它的恩赐或是攻击。
二.爱情难以超越现实
残疾人C和他的女友X相识相知相爱,但是最终在外界压力和自我担忧中X选择了与残疾人C分手,独自去了南方。“人们曾经说我是一个好人,这样的称赞让我害怕……我害怕有一天我想离开你我就不再是一个好人”,X的离开看似残忍,其中却有迫不得已的无奈,甚至有着“为避免日后残疾人C更加痛苦”的成分,那些“不说话的嘴和总在说话的眼睛”形成一股巨大的压力逼迫着X的空间,在“为了自己也为了对方”的愿望下她选择了放弃这份爱情。
没有人有资格指责X的选择,就算她不顾流言蜚语,倘若有一天爱情逐渐消退,那对残疾人C造成的伤害是否会是一个生理正常人的数倍?X要承受的流言蜚语又是否会是现阶段的数倍?没有爱情的感情要如何继续下去?X要用什么来保证这份爱情从一而终,直至死亡呢?倘若她无法保证,在巨大的代价面前,她的放弃就变得无可厚非。
爱情难以超越现实,这现实里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可能是为己,也可能是为他,可能是内部的瓦解,也可能是外部的施压。对X来说,爱欲终究没能越过“好人”的堤坝,她不过是选择了一种令自己过得更为轻松自由的方式。残疾人C和X的故事存在于每一个时代,也正是这现实的原因使残疾人的爱情比生理正常人更为得坎坷。自古至今,现实都成为横跨在恋人间的障碍,当现实的力量过于强大,爱情总是难以超越。
三.相信爱情可以超越现实
第三对恋人则是医生F与女导演N。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相爱,N的父亲在那个激情的年代被打成右派,F的父母同是高干、以生命威胁着他们的爱情,在此情况下,F像X一样选择在现实面前低头,而N的态度却并不柔弱,而是坚强得质问,“我能够承认现实,我也许不得不接受现实……N说,我不想损害你父母为你安排的锦绣前程,但是我必须得知道这仅仅是现实这并不就是一切的证明”。N的质问换来的只是F的沉默,那次分手之后,F便一夜白了少年头。自此,F绝口不提这段过往,结婚之后也和妻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直至中年的他再次看到女导演N的消息,他毅然而然得去寻找她,再次见到漂亮、健美的N时,他因心中有着深深的自卑而不敢去相认。当F突发心脏病濒临死亡时,他喃喃地说:“如果真的有来生我都要找到N,回答她一直希望希望我回答的:在现实之外,爱,仍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