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大优势是有广大群众的基础,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新时期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关注民生民利,让人大工作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与群众近些、再近些。”2006年1月15日,邵世文当选为吉林市昌邑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后,在人大机关全体会议上说。
一句调侃,引发思考:三级代表走进检察机关
邵世文到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后,常听见代表中流行一句调侃语:“代表、代表,散会拉倒。”开始,他没有在意,后来仔细一琢磨,才知道说的是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工作弱化的情况。虽说是一句戏谑,却体现出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对发挥好代表作用的企盼。
这句话引发了邵世文的思考:几百、上千乃至几千张选票,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选出了一名人大代表。如果他在任职的5年里只出席几次代表大会,参加几次视察,没有更深入了解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代表选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参政议政作用,那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人大代表要履行好职责,除了自身要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活动之外,人大常委会也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代表有机会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活动,走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了解、监督其工作,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在主任办公会议上,邵世文谈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建议在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区人大,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走进区法院,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走进区检察院,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几位副主任的一致赞成。此设想与法、检“两院”沟通后,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于是,从2009年开始,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有计划地开展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活动。到目前,已有356人(次)代表参加了这项活动。
人大代表“三走进”增进了对地方国家机关工作的了解,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发现了工作中的亮点,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人大代表、吉林江城中学校长薛宝库在走进昌邑区法院工作中,了解到该院能动司法,多元化调解社会矛盾的成功做法,遂向吉林省法院提出推广该做法的建议,张文显院长当即作出批示,该院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了重要作用。前不久,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就深入开展“三走进”活动召开专门会议,邵世文要求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力争在本届任期内,让每位代表都有2-3次机会参加“三走进”活动。
一句俗语,激励创新: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
在人大工作,常听说的一句话:“天下人大是一家,没有爹来没有妈。”说的是按我国现行体制,上下级人大不是领导联系,而是工作指导关系。2007年之前,昌邑区农村5个乡镇都设有人大主席团,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和活动,由主席团组织开展。而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却没有人大工作机构,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学习、联系选民、开展视察等活动,都是由所在街道代为组织开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经济、城管、计生、卫生、社区服务等任务相当繁重,人大工作常常处于弱化、劣势的位置。
如何尽快改变基层人大工作现状,发挥基层代表组织作用,为代表履行职责服务,邵世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邵世文带着这个课题,率领班子成员,多次到街道社区和代表中间,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集中民智,统一思想,一个创新思维——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渐渐在眼前明晰起来。
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邵世文安排相关人员到大连市考察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经过近半年的认真谋划和筹备,2007年5月,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简称“街道人大工委”)。街道人大工委与街道党委、办事处同级别,主任由办事处主任兼任,并选配了兼职秘书,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经与区政府沟通协调,将每年2000元街道人大工委办公经费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从组织、办公经费等方面,为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给基层代表工作增添了活力,给人大工作带来了新气象。各街道人大工委按区人大常委会安排,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为代表履职服务;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管理,展示了新时期人大代表风采,发挥了建设和谐社会生力军作用。
三年来,人大代表引进大项目62个,招商引资32亿元,为改造街道办公条件、整治社区环境投入资金78万元。街道人大工委定期研究人大工作,工委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议,出席常委会组织的重要活动;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以公告形式在全区乡、镇、街道张贴;人大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到人大工委,传达到社区选民和代表中。延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袁丰收说:“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使人大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工作网络更加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人大工作离人民群众更近了。”
一次接访,拓宽思路:代表进社区为选民办实事
2008年12月一天,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来了4位上访者,邵世文认真地接待了他们。交谈中,邵世文了解到他们都是本市某厂技校退休教师,单位已在企业改制中解体,他们认为自己应随该厂子弟中、小学一起,划规地方管理,提高现行工资标准。他们言辞凿凿,越说越激动。
邵世文劝他们不要激动,有话慢慢说,相信政府会按上级规定处理好这件事,并着手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第二天,他找到了省政府文件,得知按规定这几位教师不属于划规地方管理范畴,现行工资标准正确无误。于是,邵世文把这4位教师请到办公室,拿出省政府文件,进行耐心解释。老教师们感动地说:“虽然按规定我们不能增加工资,但是我们感到很温暖,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大对老百姓的一片诚心和爱心。”
这件事让邵世文陷入了沉思: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调整,一些群众利益受到损失,生活遇到了困难,对政府有各种诉求。这些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需要一座沟通的桥梁,人大代表要发挥这个桥梁作用,主动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心声,维护群众利益,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于是,邵世文在主任办公会议上提出:要搭建代表联系选民平台,创造条件,代表进社区联系选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建议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赞成。
2009年5月25日,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在延安街道鸿博社区举行了全区人大代表进社区启动仪式,同时在全区5个乡镇和13个街道59个社区设立了65块铝合金材质的“昌邑人大”专栏,分别将驻区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电子信箱等信息向选民公开,便于选民联系、监督人大代表。
驻区的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常委会的号召,主动深入选区,接待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同时,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通报人大常委会工作情况和全区工作,深受社区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两年来,全区三级人大代表走进社区为选民办实事158件,涉及教育、卫生、城管、交通、再就业、社会救助等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密切了代表与选民、政府和群众的联系。
几年来,在邵世文的领导下,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安排上,尽量贴近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把着眼点放在民生民利上,常委会议先后听取审议了区政府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等,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走访,旨在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生民利和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视和支持,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全区社会和谐发展。
一句调侃,引发思考:三级代表走进检察机关
邵世文到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后,常听见代表中流行一句调侃语:“代表、代表,散会拉倒。”开始,他没有在意,后来仔细一琢磨,才知道说的是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工作弱化的情况。虽说是一句戏谑,却体现出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对发挥好代表作用的企盼。
这句话引发了邵世文的思考:几百、上千乃至几千张选票,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选出了一名人大代表。如果他在任职的5年里只出席几次代表大会,参加几次视察,没有更深入了解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代表选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参政议政作用,那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人大代表要履行好职责,除了自身要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活动之外,人大常委会也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代表有机会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活动,走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了解、监督其工作,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在主任办公会议上,邵世文谈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建议在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区人大,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走进区法院,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走进区检察院,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几位副主任的一致赞成。此设想与法、检“两院”沟通后,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于是,从2009年开始,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有计划地开展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活动。到目前,已有356人(次)代表参加了这项活动。
人大代表“三走进”增进了对地方国家机关工作的了解,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发现了工作中的亮点,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人大代表、吉林江城中学校长薛宝库在走进昌邑区法院工作中,了解到该院能动司法,多元化调解社会矛盾的成功做法,遂向吉林省法院提出推广该做法的建议,张文显院长当即作出批示,该院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了重要作用。前不久,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就深入开展“三走进”活动召开专门会议,邵世文要求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力争在本届任期内,让每位代表都有2-3次机会参加“三走进”活动。
一句俗语,激励创新: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
在人大工作,常听说的一句话:“天下人大是一家,没有爹来没有妈。”说的是按我国现行体制,上下级人大不是领导联系,而是工作指导关系。2007年之前,昌邑区农村5个乡镇都设有人大主席团,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和活动,由主席团组织开展。而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却没有人大工作机构,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学习、联系选民、开展视察等活动,都是由所在街道代为组织开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经济、城管、计生、卫生、社区服务等任务相当繁重,人大工作常常处于弱化、劣势的位置。
如何尽快改变基层人大工作现状,发挥基层代表组织作用,为代表履行职责服务,邵世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邵世文带着这个课题,率领班子成员,多次到街道社区和代表中间,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集中民智,统一思想,一个创新思维——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渐渐在眼前明晰起来。
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邵世文安排相关人员到大连市考察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经过近半年的认真谋划和筹备,2007年5月,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简称“街道人大工委”)。街道人大工委与街道党委、办事处同级别,主任由办事处主任兼任,并选配了兼职秘书,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经与区政府沟通协调,将每年2000元街道人大工委办公经费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从组织、办公经费等方面,为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给基层代表工作增添了活力,给人大工作带来了新气象。各街道人大工委按区人大常委会安排,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为代表履职服务;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管理,展示了新时期人大代表风采,发挥了建设和谐社会生力军作用。
三年来,人大代表引进大项目62个,招商引资32亿元,为改造街道办公条件、整治社区环境投入资金78万元。街道人大工委定期研究人大工作,工委主任列席人大常委会议,出席常委会组织的重要活动;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以公告形式在全区乡、镇、街道张贴;人大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到人大工委,传达到社区选民和代表中。延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袁丰收说:“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使人大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工作网络更加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人大工作离人民群众更近了。”
一次接访,拓宽思路:代表进社区为选民办实事
2008年12月一天,昌邑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来了4位上访者,邵世文认真地接待了他们。交谈中,邵世文了解到他们都是本市某厂技校退休教师,单位已在企业改制中解体,他们认为自己应随该厂子弟中、小学一起,划规地方管理,提高现行工资标准。他们言辞凿凿,越说越激动。
邵世文劝他们不要激动,有话慢慢说,相信政府会按上级规定处理好这件事,并着手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第二天,他找到了省政府文件,得知按规定这几位教师不属于划规地方管理范畴,现行工资标准正确无误。于是,邵世文把这4位教师请到办公室,拿出省政府文件,进行耐心解释。老教师们感动地说:“虽然按规定我们不能增加工资,但是我们感到很温暖,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大对老百姓的一片诚心和爱心。”
这件事让邵世文陷入了沉思: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调整,一些群众利益受到损失,生活遇到了困难,对政府有各种诉求。这些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需要一座沟通的桥梁,人大代表要发挥这个桥梁作用,主动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心声,维护群众利益,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于是,邵世文在主任办公会议上提出:要搭建代表联系选民平台,创造条件,代表进社区联系选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建议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赞成。
2009年5月25日,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在延安街道鸿博社区举行了全区人大代表进社区启动仪式,同时在全区5个乡镇和13个街道59个社区设立了65块铝合金材质的“昌邑人大”专栏,分别将驻区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电子信箱等信息向选民公开,便于选民联系、监督人大代表。
驻区的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常委会的号召,主动深入选区,接待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同时,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通报人大常委会工作情况和全区工作,深受社区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两年来,全区三级人大代表走进社区为选民办实事158件,涉及教育、卫生、城管、交通、再就业、社会救助等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密切了代表与选民、政府和群众的联系。
几年来,在邵世文的领导下,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安排上,尽量贴近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把着眼点放在民生民利上,常委会议先后听取审议了区政府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等,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走访,旨在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生民利和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视和支持,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全区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