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中“书”影寻迹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各种讨论可谓沸沸扬扬,学生究竟该如何学习?平板电脑该如何唱响课堂?一切言犹在耳。我们寻径探幽,在“云”教育模式大背景下,再次掀开电子书包的面纱,又将有何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先来个有趣的设想:活字印刷的发明人毕昇穿越到了现在,会有怎样的表现?当他走进教室,看到学生的课本时,尚频频颔首,甚感欣慰,可猛一回首,看到电子书包的瞬间,立刻老泪纵横了。
  毕竟,电子书包冲破了千年的尘土羁绊,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毕昇的老泪蕴藏了深刻的内涵。然而,透过《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篇却难以找到电子书包的字眼。人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如教育信息产业发展、云教育模式构建等表述里略猜一二。信息化主管部门视而不见,还是忽略不见?或许另有隐衷,毕竟一个简单的字眼可能意味着整个国家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某一走向。相比邻居韩国,其大力提倡电子书包的气势,我们更显谨慎和务实。我们的谨慎的确是有道理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当前的教育都没真正做好迎接电子书包时代到来的准备。姑且不论是否全面推广电子书包,单就电子书包现有产品的成熟度而言,亦如丑媳妇一般,一时难以见公婆。不管谁研制的产品,始终有这三个问题须谨慎面对。
  电子书包作为主体还是辅体?历史告诉我们,每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都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竹简到纸张,从纸张到电脑,信息的载体呈现不断向前演进的趋势,每次变革的初期也同样给教育教学带来阵痛和改革。电子书包的概念在平板电脑诞生之初,就开始朦胧产生,而到了云教育模式下,开始推向极致。我们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享受着云的快乐,在云海中畅游,却从未担心过,孩子有可能在茫茫的云海中迷失自我。如果轻易地让所有孩子抛弃现有的课本,教师该怎么教?孩子该怎么学?教与学的模式又该如何因势而为?我们看到的是专家漫天的呼吁,却很少看到有人精心地研究怎样才能让电子书包适教、乐学。我们听到媒体的宣传,可又少有人冷静地分析电子书包的利弊与优劣。如果这些不去思考,电子书包带来的恐怕就不是突破而是倒退,会把孩子引向有如吸食鸦片一般的沉迷。
  电子书包以教师还是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会决定你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从目前已有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来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的话题依然值得讨论。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教师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两者又呈互相融合之势。以教师为中心的电子书包系统,其功能倾向适教性,更侧重于备课系统的对接、教学系统的掌控、考核系统的反馈、管理系统的服务等方面,云资源更多的是备课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书包系统,其功能倾向乐学性,更侧重于个性学习的选择、知识趣味的并重、自我学习的评价、同学互动的交流等方面,云资源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是,教师认为学生很难脱离教者这个“奶爸(奶妈)”,这样的心理定位,很难让孩子迅速独立。备课资源的泛滥与自我学习资源的稀缺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子书包定位为普通商品还是教材教具?如果你稍微细心观察,就能发现,目前电子书包的研发、推广都采取市场化的思维来进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电子书包与教学有较大偏离。偏离的后果可能会导致需求和供应两张皮现象。在现有课程标准下,电子书包最好的定位应是教学辅助用具。但如果举国推行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只能是学生缴纳了学费后国家统购配发的教具,而不应是别的任何商品。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当前,“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课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研究——对电子教材课程标准予以确立,对教材教法分区域预研,对云服务的架设分模块实施,对电子书包的终端产品定点生产。教育部门、企业、出版社等立于云端服务,定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称为“电子教材”,而其余厂家生产的产品顶多叫做“教辅材料”。这样的定位对电子书包规范发展大有裨益。
  我们更要认真思考电子书包更加实际的操作层面的东西。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彻底摒弃纸质书本的成熟条件,我们需要找寻现状下的解决之道,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思路。
  系统性规划。把电子书包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研究、实践体系,统筹规划所有可能涉及的操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侧重于全局方案规划,拿出行之有效的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电子书包产品的执行标准、教材内容的实施策略、云服务的构建方案。教育科研部门主要研究电子书包的教学特点,提出有效教学对策。企业具体实现电子书包终端生产、教育教学支撑软件研发、云服务的搭建、教学网络的覆盖等。实现管理行政化,研究科学化、生产企业化,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又互相关联,避免企业孤军奋战,推而不动的局面产生。《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虽然未提电子书包的宏伟规划,但其中许多功能都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来实现。这为系统解决电子书包发展问题提供了决策可能。
  模块化思维。把电子书包中的“书本”,当做一个个模块来实现。这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使用电子书包后,教学效果应该提升,而不是下降。否则,电子书包绝无推广的可能!扪心自问,现有的电子书本产品真的能替代课本了么?如果你回答是,那你愿意让你自己的孩子丢掉课本来使用吗?电子书包研发更多地应从教与学的视角来看。从学生的角度看,他关心电子书包怎么让其学得更好,学得更多,学得更快。从家长角度,他关心电子书包别像游戏机一样,最好能通过电子书包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从教师的角度,他关心的是能快捷地找到优质的备课资源,有效地把教学课程实施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领导则期望通过统计、监控整个学校层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教育主管部门希望能够对教学宏观层面整体把握,全面掌控。各个模块之间的独立、关联,数据链路的流向,在开始就要有所考虑。具体模块可以有不同的处置方式,整体上模块化思维必不可少。
  阶段性实施。把全面实施电子书包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分阶段来做。电子教材可以做两种,一种是单机版,一种是网络版,满足不同需求。全国如果算做一盘棋的话,电子教材的棋子可以从欠发达地区落子,顺带解决东西部差距。教育发达地区,固有的教材观念也更深,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教辅教材先期无纸化,教育均衡问题、学业负担问题、纸张环保问题、企业发展等问题合并解决,一举多得。云服务也不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先从辅助教材来,形成电子阅读习惯,然后推及教材,最后建立完善的教育云。电子教材研究上,可以先从需求入手,探讨当前需求的教材、合适的服务,待试点后,总结、提升、拓展。分阶段实施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综合来看,电子书包的发展到了一个微妙的阶段。“云”雾中看风景,景致大不同,电子书包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书”影并非无迹可寻,书影就藏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细细品味,自有一番豪情在心头。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仅最近30年来,就出现了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和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等大批新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新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弥补中学物理教学现有实验装置的不足,克服传统实验的局限。限于篇幅,本文仅对钕铁硼材料、超级电容、红外热成像仪和3D打印技术引入中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案做粗浅讨论。  钕铁硼材料在电磁感应教学中的应用  钕
<正> 1 实验部分 1.1 原理设X射线衍射峰的纯加宽(包括晶粒度和微观应力引起的加宽)峰形为f(y),仪器峰形为g(z),样品峰形为h(x),有: A_n=F_R(n)=[H_R(n)&#183;G_R(n)+H_I(n)&
本文探讨了东南地洼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波速结构、地热、电性、重磁场异常等),由此反映出该区的深部构造特点;综合分析了该区地洼构造形成、演化的历程和力源机制。
西伯利亚东部阿尔丹—斯坦诺夫地区一些前寒武纪Fe、Cu—Ni、Pb—Zn、REE矿群与远东滨海活化区达尔聂哥斯克中新生代Pb—Zn和B矿群的对此研究表明:原地洼矿群与中新生代矿群
由北京师范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应用国际会议将于2014年7月12日~1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  本届大会主题为“全球化下的STEM教育:跨文化脉络中的连结”,旨在为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从事STEM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分享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创新思想及系统开发经验。  
为了确定汽轮机热力性能指标,首先推导了机组的理想比内功率、理想循环效率、理想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汽轮机内效率等热力性能指标的公式;其次,以660 MW汽轮机
介绍了利用计算机、中继板卡、语音板卡组建小型呼叫CTI系统的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它能提供的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功能,从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组建过程,为有需求
针对有关地洼区研究中引起不同看法和争议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①地洼区的属性问题;②地洼区与活化区;③地洼区与地球动力学;④地洼与一些有关的其它盆地(如地洼与裂谷、地洼与断拉
利用APIZYM试剂盒和酶活力测试盒检测了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虫寻]3种海产蟹血淋巴中的19种酶及血清中6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有5种酶在3种蟹血淋巴中含量较高,有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