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行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活一世,都想过得好,但回头一看,却是不如意的好多。于是,便有了埋怨……
  在我看来,这是修行不够,多了小我,少了大我。一生走过,就是修行一世。不知何时起,我开始了学佛,最大所得,便是懂得了向善。
  向善,夸夸其谈是讲不来的,也不能从书本里生搬硬套,唯有修行得来。我学佛,见庙都会进去拜菩萨,带着心,虔诚地跪着,请菩萨点化自己。起初拜菩萨,求财求好运,太多太多,过了些时日一算,感觉所得无一,唯落个沮丧。不过所幸依然去拜菩萨,慢慢得到一些领悟。后来渐渐有了能力改善家庭,還能为亲戚朋友帮些小忙。再拜菩萨时,悄然发现自己已不再求这求那,反倒一无所求,就如看望好友,心境豁然开朗起来。
  面对生活,越来越多了正面的思考。于小处讲,时刻自我检讨和改善不足,对爱人和儿子更好;往大处讲,对亲戚,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特别有心去搭把手。于是,爱人觉得有福气,儿子懂得感恩,时常对我们说:“你们真好。”我自然也感到幸福满满,在外也有了更多挚友。所得是太多幸运。
  万事皆有因果,细心想来,这都是修行的果。
  回想当初拜菩萨反倒让自己窒息般的痛苦,那是因为私心太重,只顾求菩萨给予自己很多,丝毫没有想到付出,完全是自私的行径,绝谈不上修行。
  现在有幸悟出了些许道理,似是重生,这是菩萨给我的点化,我须感恩菩萨。故而,如今拜菩萨,便不再夹杂世俗,只有虔心修行。
  修行久了,就领悟了更多。
  菩萨有一颗菩萨心肠,普度众生。我能力不够大,不敢诳语普度众生,但修行日久,倒也有了一颗菩萨心肠。我不但愿意尽我之所能,无求回报地帮助我之左右;我更鞭策自己努力前行,提高能力以能帮到众人更多。
  我带着儿子,向社会伸出我们的双手。儿子起初不理解,现在却能为战乱国家儿童而担忧,为贫困地区儿童而牵记。很多家长在面对小孩叛逆的苦恼时,我的儿子在思考另外的问题。
  我不杀生,连小小飞虫也是,但我洁癖如命,看到屋里有小虫,便打开了窗,耐心放出去。儿子刚开始总是笑话我,后来却能把好不容易抓到的小鱼放回水池。也多次听到儿子说在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复习功课,还要保护这个那个。
  每每想到这些,我便倍感欣慰,相信儿子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在帮助亲戚朋友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世俗所说的不领情。我爱人有些沮丧,我便开导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得到了菩萨的点化,菩萨教会我们帮助众人,而且和菩萨普度众生相比,我们所做的太少了,我们应该提高自己,帮助别人更多。虽然别人对我们有所误解和抱怨,那是别人尚未领悟,我们不要计较,应该学菩萨一样不求回报,心容一切。我爱人听完,看其神情,似拨云见日。如果我不修行,定然不能很好化解这个困惑。因而,我确实应该感恩菩萨给我的点化,当然也知道更应修行。
  一路走来四十余载,帮过我的人也很多,有的极有修为,无私地帮助我,值得一生敬重。也有的是出于一些目的,但于我而言,应该不见其功利心,放大其积极面,正如万物皆有两面性。于此,我便记住了众人对我的恩德,也因此,我始终如一推动着自己努力前行,尽力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咸味芋圆汤  某天,我刷微信时,看到朋友小青自己做芋圆卖,还在摆布文学的作者群发广告了,想到小青在我做图书漂流活动时帮过多次忙,我向她预订了五盒。  芋圆隔天就到货了。我跟爱人说,明天煮芋圆给她吃。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去江头市场买空心菜和三层肉,还买了两个菜包回家。爱人吃了菜包忙着打扫卫生,我吃完菜包开始煮芋圆。  我洗锅烧水,择菜、洗菜、切三层肉,水烧开了,我就把芋圆倒进去。当我准备把空心菜和三層
期刊
小时候,我经常听走村串巷的说书人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才得知瓜洲这一地名,但不知道瓜洲在哪里。后来逐渐长大,我又因两句民谣“人到扬州老,船到瓜洲小”,才对瓜洲有所了解。前一句极富人生短暂的感慨,后一句是张扬气势和动感,令人遐想的是帆船云集、艨艟连江的景光。瓜洲是个古渡口,是杜十娘怒沉宝藏的地方,给人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驱使着人们的好奇心。  时光穿越无限,人们一提到瓜洲,就意味一种情义的嘲弄和
期刊
因脾胃虚寒的缘故,我常年吃乌药调理。乌药不大好吃,但很通灵,从名字到性状。  时珍有言:乌以色名。查历代本草著作,唯觉《乘雅》之阐释最妙“乌药气秉阳暄,中纹似觳,而日魄为乌,堪天行,与地道,诚扶轮侍阴凝留碍,有妨生气者,仗此阳暄,以之救药。”然救命之功尚在其次,常有山民误砍去作柴烧。江南俚语“白背乌药当柴烧”,即缘于此。这也毋怪,乌药根木质有车毂纹,俗称铜钱柴、白叶柴、盐鱼子柴。至于“吹风散”和“
期刊
白日,烽火;长河,孤烟;铁骑,苍狼。他是倚天仗剑的侠客,跨越了耿耿星河,迢迢银汉,带着满身的沧桑与历史向我走来。  是广阔的千里黄云,是苍茫的黄沙漫漫;是烈日炙烤下的熊熊火焰,是星夜静空下的冰肌玉骨;是铁马金戈的叱咤风云,是温煦如风的侠骨柔情。不知道你曾在西北伫立了多少的岁月,也不曾有幸一睹你神秘的尊容,但你曾一次次地穿行在我的梦里、遥想里和期盼里……也想与你来一次芳华灿烂的邂逅,也想触摸你亘古辽
期刊
傍晚时分,前往西城区去观赏油菜花,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不用问,就知道是前去观赏和已经回归的人们,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就看到了一派喜气祥和。  “十里流金似画卷,蝶舞蜂回现奇观”,果真名不虚传,公路两边停满了大小车辆,连个空地都没有。好不容易将车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隙里便迫不及待地直扑油菜花田。呵!那金黄,繁花一片,铺天盖地,滔滔金浪犹如汹涌的波浪迎面扑来,那么纯粹,那么炫目,又像新婚的伉俪缠绵浪
期刊
作者简介: 陈克锋,一九七六年农历二月二生,山东沂南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探索中国新诗会所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纪实作家,资深文化创意人,出版专著六部,发表摄影作品若干。文学作品散见于《星星》《北京文学》《青年文学》《山东文学》《芳草》《绿风》《北方作家》《诗探索》等刊物,作品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星星诗人档案》等诗集。曾获得首届金雀山文学奖。  晾衣绳上的
期刊
作者简介:鞠杨,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现就职于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股份公司。诗歌散见于《诗神》《人民日报》《参花》《星星》等报刊,代表作品《母亲的味道》。  今夜  今夜——  我窸窸窣窣地听到  玉米、谷子、高粱集結  拽着我,从村庄走过……  阳光撒在故乡的河面上  陈设已久的记忆  轻盈地,荡起串串涟漪  思  太阳还没有长到成年  就径直地和我走出家乡
期刊
作者简介:吴蔚琪,女,17岁,江苏苏州人。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苏州高新区作协会员。在《奔流》《散文选刊·下半月》《西部散文选刊》《扬子晚报》《散文诗》《湖州日报·散文诗月刊》《天津诗人》《苏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有合著《00后苏州十人选》出版。  从春天出发  有人说,春天是场盛大的相遇。  遇见新生的枝叶,  遇见飞回的候鸟,  遇见破冰的河流,  遇见拂面的东风,  
期刊
作者简介:刘国华,笔名华夏儿女、阿华,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金凤凰文学家园网》特约诗人。出版小说、散文、诗歌等四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词典》《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等,并在《诗潮》《诗博刊》《安徽诗歌》《湖北文学》等刊物发表。  西藏是个神圣而又神秘的
期刊
作者简介:郑书晓,女,系燕京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3》《当代华语诗歌精华》、中国红色传承公益工程《爱我中华》大型有声诗集、《当代文学精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6中国诗歌选》《2015中国诗歌选》等选本。已出版《我的花园》《两人小集》《时光吟》等文集,偶有作品获奖。  这是冬天——百花的忌日  皑皑的雪,宛如洒下的泥土  早已把万千花朵埋葬  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