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属于基层医院,手术多以急诊手术为主,2013年1-6月实施剖宫产286例,其中107例均属急诊,普外及骨科急诊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下面就笔者在手术室10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
急诊手术患者的特点
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即使手术治疗,预后仍不好,例如一些脑出血患者,术后有可能造成意识的丧失,甚至变成植物人。
家属意见不统一,延误手术,影响预后,特别是一些出血的患者,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但手术必须经过家属的签字才能进行,若家属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会拖延手术的时间。
家属的心情复杂,难以接受现实:虽然患者病情突发或病情复杂,但家属总是认为到医院后就应治愈疾病,因此一旦出现恶性的结果,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现实。因此急诊手术患者由于这些特点常易发生纠纷、投诉,造成手术患者家属不满。
急诊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病情重,来势急,时间紧,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向家属很清楚的解释疾病的来龙去脉,只把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风险告诉了患者家属,也常由于医务人员处于紧急的状态,因此解释过程中难免语气生硬,也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满意。
术前查对不认真,落实核对制度不够而出现输血或输液的错误,手术室护士可能对病情、对手术应该采取何种体位都不了解,因此有可能会摆错手术体位,也会出现手术部位的错误。
由于是急诊的患者,术前手术野皮肤准备不完善,或者急诊接台手术,手术室消毒不充分,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疾病传播。
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术中药物标识不清。还可能出现仪器没有定期维修、保养,术中电刀、电机固定不牢造成脱落并且污染,患者身上的金属物、皮肤与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在相互说话时,患者家属也通常在周围,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医护人员有可能会相互责怪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在此过程中若被家属或患者听到,易产生纠纷。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急诊手术准备比较仓促,且医务人员对一些感染指标如HIV、HBV、HCV等结果不知晓、不明确,预防措施未做到位而造成手术室污染以及自身感染。
急诊手术通常在节假日、夜班,此时护理人力不足,值班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一些年轻护士遇到的事情比较少,对需要做的手术尚未完全掌握。
护理记录不够完善,出现漏记、错记,项目填写不全,时间记录不准确,或忙于抢救患者而忽视手术记录,有的护理人员发现记录错误,习惯涂抹。
手术室管理不严,措施不得力,监控不严,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培训不够,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急诊手术应在通知30分钟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入手术室,对来势凶险的危重症、急症以及重大手术患者,安排有较强经验的高年资护师参与,以便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使用各种抢救器械。
急诊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是无预见性的,要求手术室护士精通各种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操作,操作时要准、稳、轻、快。因此科室应加强学习,利用晨会进行提问,特别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护士长应不定时抽查掌握情况,排班时应注意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以老带小可更有效地完成急诊手术工作。
急诊手术执行口头医嘱的机会多,应复述一遍确保准确无误,用药时一定要看清药名、剂量、方法,输血时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提醒麻醉师及时补记。
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立即手术,不能等待相关的化验结果,所有程序按传染患者处理,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数,保证空气质量。
认真落实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准确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及器械清点单,手术前后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急诊手术通常手术室护士只知道来了什么样的患者,对于需要做什么样的手术、手术时的体位还需同手术医师进行沟通。因此手术三方核对制度可避免出现差错事故,是一个安全的屏障。
急诊手术患者的风险防范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能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了解术者操作意图,准确有效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赢得抢救时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学法、懂法,才能依法办事。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好护理记录,这样既约束了自己的行为,也保护好医护人员自己。
护士长应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听取质控人员的情况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使不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同时应对改进方案进行跟踪评价。
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范措施,避免职业暴露,做好安全防护,做到忙而不乱,操作时应谨慎,不直接用手拆卸缝针和刀片,清洗器械时戴防护眼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戴手套等,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严格执行术后各种物品的处理程序。
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急诊手术患者的特点
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即使手术治疗,预后仍不好,例如一些脑出血患者,术后有可能造成意识的丧失,甚至变成植物人。
家属意见不统一,延误手术,影响预后,特别是一些出血的患者,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但手术必须经过家属的签字才能进行,若家属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会拖延手术的时间。
家属的心情复杂,难以接受现实:虽然患者病情突发或病情复杂,但家属总是认为到医院后就应治愈疾病,因此一旦出现恶性的结果,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现实。因此急诊手术患者由于这些特点常易发生纠纷、投诉,造成手术患者家属不满。
急诊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病情重,来势急,时间紧,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向家属很清楚的解释疾病的来龙去脉,只把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风险告诉了患者家属,也常由于医务人员处于紧急的状态,因此解释过程中难免语气生硬,也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满意。
术前查对不认真,落实核对制度不够而出现输血或输液的错误,手术室护士可能对病情、对手术应该采取何种体位都不了解,因此有可能会摆错手术体位,也会出现手术部位的错误。
由于是急诊的患者,术前手术野皮肤准备不完善,或者急诊接台手术,手术室消毒不充分,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疾病传播。
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术中药物标识不清。还可能出现仪器没有定期维修、保养,术中电刀、电机固定不牢造成脱落并且污染,患者身上的金属物、皮肤与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在相互说话时,患者家属也通常在周围,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医护人员有可能会相互责怪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在此过程中若被家属或患者听到,易产生纠纷。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急诊手术准备比较仓促,且医务人员对一些感染指标如HIV、HBV、HCV等结果不知晓、不明确,预防措施未做到位而造成手术室污染以及自身感染。
急诊手术通常在节假日、夜班,此时护理人力不足,值班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一些年轻护士遇到的事情比较少,对需要做的手术尚未完全掌握。
护理记录不够完善,出现漏记、错记,项目填写不全,时间记录不准确,或忙于抢救患者而忽视手术记录,有的护理人员发现记录错误,习惯涂抹。
手术室管理不严,措施不得力,监控不严,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培训不够,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急诊手术应在通知30分钟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入手术室,对来势凶险的危重症、急症以及重大手术患者,安排有较强经验的高年资护师参与,以便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使用各种抢救器械。
急诊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是无预见性的,要求手术室护士精通各种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操作,操作时要准、稳、轻、快。因此科室应加强学习,利用晨会进行提问,特别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护士长应不定时抽查掌握情况,排班时应注意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以老带小可更有效地完成急诊手术工作。
急诊手术执行口头医嘱的机会多,应复述一遍确保准确无误,用药时一定要看清药名、剂量、方法,输血时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提醒麻醉师及时补记。
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立即手术,不能等待相关的化验结果,所有程序按传染患者处理,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数,保证空气质量。
认真落实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准确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及器械清点单,手术前后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急诊手术通常手术室护士只知道来了什么样的患者,对于需要做什么样的手术、手术时的体位还需同手术医师进行沟通。因此手术三方核对制度可避免出现差错事故,是一个安全的屏障。
急诊手术患者的风险防范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能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了解术者操作意图,准确有效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赢得抢救时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学法、懂法,才能依法办事。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好护理记录,这样既约束了自己的行为,也保护好医护人员自己。
护士长应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听取质控人员的情况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使不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同时应对改进方案进行跟踪评价。
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范措施,避免职业暴露,做好安全防护,做到忙而不乱,操作时应谨慎,不直接用手拆卸缝针和刀片,清洗器械时戴防护眼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戴手套等,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严格执行术后各种物品的处理程序。
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