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现象都与气象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气象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因此,气象预报准确性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针对气象预报现状,提出几点改善对策。
[关键词]气象预报;现状;对策;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气象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 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气象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一、目前气象预报存在问题
气象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推动天气预报业务不断完善成熟,比较完整的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预报时效已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国家防灾减灾和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预报准确率与精细化程度提高和预报时效延长的因素主要包括:
(1)数据模式预报水平不高。资料尤其是卫星、雷达等遥感资料同化率低;缺乏针对东亚天气特点的模式物理过程描述。
(2)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观测资料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3)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缺乏深入研究。
(4)缺少有效的预报技术和方法。尤其缺乏客观定量预报、概率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方法,业务化的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尚未建立。
(5)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
二、改善气象预报存在不足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
对于决策部门而言,必须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才能保证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综合应用各种气象服务手段
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实际工作可以证明,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般天气的服务,只需要电话或者传真服务信息即可,而当出现转折性或者灾害性天气时,就需要使用短信、电话、网络、电视等比较快捷且覆盖面广的手段,当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则应全面使用各种服务手段,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发送至最多的人手中。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经历了由纸质材料和口头汇报到电话服务,再到短信服务、网络服务等。
(2)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3)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目前省市一级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较多,也较专业,县一级的预报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大都停留在监测降雨系统移动及变化方面,对雷达的基本速度、谱宽、风廓线等数据应用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预报员雷达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短时预报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作用,提升气象服务的效果。
(4)强化服务内容
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对突发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可以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提前预警服务,在服务中尽可能做到突出定点、定时、定量预报,从而取得显著的服务效果。一个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形势下有不同的重点服务内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突出服务重点、针对性强。要掌握不同季节的服务重点,需要在平时的服务中积累,不断思考和改进。尽量减少或避免专业化用语的作用,因为有些专业术语,地方领导和公众很难弄懂。
2.2关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公众气象服务网站
在城区主要场所和路段增设电子显示屏;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发布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依托河北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山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2)加强气象预报员队伍建设
由于预报的不确定性,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二是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河北新一代预报预测系统、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四是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卫星云图等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效益,建立完善多元源资料标准化存储系统,加强各类资料的误差分析和在数值预报模式、预报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工作,提高资料应用分析能力。
(3)提高气象服务产品质量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集数据存储、产品加工、产品自动分发、服务效果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注重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在“针对性”、“专业性”和“影响评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建立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
(4)提高气象服务及时性和针对性
以需求为牵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改变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服务产品,从服务的体制和工作流程上将预报和服务分离,准确定位“精细化预报”与“精细化服务”,依托精细化的预报产品,有针对性地制作精细化服务产品。二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认真分析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新点,结合天气气候发展演变趋势,换位思考,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结束语
天气预报中“预报准确”并不等同于“预报无误”,天气预报作为自然预测学科的一种,天气预报的结果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但必须承认,目前的天气预报水平与公众的期望和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气象工作者将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气象探测,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通过提高整支队伍素质,有效解决气象预报中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梁碧玲.何宇华.李新硕:气象预警信息分发系统建设与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z2)
2.中国气象局天气司:气象服务经济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关键词]气象预报;现状;对策;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气象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 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气象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一、目前气象预报存在问题
气象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推动天气预报业务不断完善成熟,比较完整的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预报时效已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国家防灾减灾和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预报准确率与精细化程度提高和预报时效延长的因素主要包括:
(1)数据模式预报水平不高。资料尤其是卫星、雷达等遥感资料同化率低;缺乏针对东亚天气特点的模式物理过程描述。
(2)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观测资料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3)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缺乏深入研究。
(4)缺少有效的预报技术和方法。尤其缺乏客观定量预报、概率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方法,业务化的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尚未建立。
(5)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
二、改善气象预报存在不足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
对于决策部门而言,必须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才能保证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综合应用各种气象服务手段
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实际工作可以证明,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般天气的服务,只需要电话或者传真服务信息即可,而当出现转折性或者灾害性天气时,就需要使用短信、电话、网络、电视等比较快捷且覆盖面广的手段,当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则应全面使用各种服务手段,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发送至最多的人手中。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经历了由纸质材料和口头汇报到电话服务,再到短信服务、网络服务等。
(2)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3)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目前省市一级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较多,也较专业,县一级的预报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大都停留在监测降雨系统移动及变化方面,对雷达的基本速度、谱宽、风廓线等数据应用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预报员雷达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短时预报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作用,提升气象服务的效果。
(4)强化服务内容
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对突发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可以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提前预警服务,在服务中尽可能做到突出定点、定时、定量预报,从而取得显著的服务效果。一个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形势下有不同的重点服务内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突出服务重点、针对性强。要掌握不同季节的服务重点,需要在平时的服务中积累,不断思考和改进。尽量减少或避免专业化用语的作用,因为有些专业术语,地方领导和公众很难弄懂。
2.2关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公众气象服务网站
在城区主要场所和路段增设电子显示屏;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发布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依托河北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山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2)加强气象预报员队伍建设
由于预报的不确定性,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二是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河北新一代预报预测系统、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四是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卫星云图等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效益,建立完善多元源资料标准化存储系统,加强各类资料的误差分析和在数值预报模式、预报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工作,提高资料应用分析能力。
(3)提高气象服务产品质量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集数据存储、产品加工、产品自动分发、服务效果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注重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在“针对性”、“专业性”和“影响评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建立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
(4)提高气象服务及时性和针对性
以需求为牵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改变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服务产品,从服务的体制和工作流程上将预报和服务分离,准确定位“精细化预报”与“精细化服务”,依托精细化的预报产品,有针对性地制作精细化服务产品。二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认真分析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新点,结合天气气候发展演变趋势,换位思考,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结束语
天气预报中“预报准确”并不等同于“预报无误”,天气预报作为自然预测学科的一种,天气预报的结果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但必须承认,目前的天气预报水平与公众的期望和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气象工作者将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气象探测,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通过提高整支队伍素质,有效解决气象预报中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梁碧玲.何宇华.李新硕:气象预警信息分发系统建设与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z2)
2.中国气象局天气司:气象服务经济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