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文化的内容是丰富的、精深的,其蕴含的教育价值也是巨大的,然而,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误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充分理解数学文化内涵,狠抓课堂、课外阵地,落实渗透效果,使学生通过数学文化层面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策略;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70-02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一线数学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并逐渐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讲解,但对其内涵理解不全面,教学方式单一。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浓厚,但获取的渠道狭窄。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文化的教学,内化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提升自身素养,充分理解文化内涵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明确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系统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人文观点、美学价值等。我们要知晓数学文化既可以通过如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史料进行熏陶,还可以蕴含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数学美等。例如推导圆面积公式,在经历操作后,引导学生在“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领会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逼近长方形”,“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达到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又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去体现数学文化。
二、狠抓课堂阵地,落实渗透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郑毓信教授指出:“您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您就是一个‘智者’;您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智慧;进而,如果您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那么,即使您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即使您身处偏僻的深山或边远山区,您也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您的生命也因此而充满了真正的价值。”[7]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关于“你知道吗”栏目中《鸡兔同笼》的教学实例,进行剖析思考。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一起来看看吧。
2.理解题意。(1)课件出示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化繁为简。原题数据比较大,不方便研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示改编后的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备注:参考人教版教科书的题目)
2.探究解法。(1)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寻求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的讨论。(2)学生反馈交流各自的想法。方法一:列表法。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得出来结论:鸡有3只,兔有5只。
方法二:方程解决法。
解:设有x只兔,鸡就有(8-x)只。
4x+2(8-x)=26
x=5
鸡:8-5=3(只)
追问:4x和2(8-x)分别表示是什么?
方法三:假设法。
①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算出来的脚和实际的比就少了10只,即26-16=10(只)。因为每只兔少算了2只脚,10里面包含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所以兔子数为10÷2=5(只)。
②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么就有8×4=32(只)脚,这样算出来的脚和实际的比就多了6只,即32-26=6(只)。因为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10里面包含有几个2,就有几只鸡,所以鸡只数为6÷2=3(只)。
3.梳理解法。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的?学生反馈:列表法、列方程求解、假设法。
4.解决《孙子算经》上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完成后汇报。
5.介绍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古人是这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假如让鸡抬起1只脚,兔抬起2只脚,那么有94÷2=47(只)脚。这种情况下,每只鸡1只脚,每只兔2只脚,笼子里只要有1只兔,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所以,兔子数是47-35=12(只)。
三、拓展应用
1.乘船问题。
2.买贺卡问题。
四、小结
1.今天我们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想一想:在数学学习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列表或方程的方法?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剖析思考:开课伊始,通过介绍名题“鸡兔同笼”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分析解答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领等方式,酝酿出了列表法、方程求解、假设法等思路,有效渗透了数形结合、模型等思想。此外,还展示了古人解决此问题所运用的“抬脚法”,使学生为古人的智慧深感佩服。巩固和小结环节,既安排了大量与“鸡兔同笼”相类似数量关系的问题,又让学生找一找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列表或方程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世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以应用为触角,多形式体现
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完成数学文化教学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8]这就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那些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1.动手实践。让学生做一做、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贴一贴,既动手,又动脑。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就可以组织学生画运动会场地。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9]又比如,二年级下期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中的“七巧板”,并动手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愿意学习数学;还能使学生学会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观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2.游戏活动。结合数学课本的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4点大战、玩转火柴棍、俄罗斯方块、骨牌魔术、一笔画、大破数阵图等。[10]
3.开展故事会比赛。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在班级开展讲数学故事比赛。可以讲从“如何确定苍蝇的位置”到创立坐标系的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也可以讲陈景润废寝忘食,不分酷暑严寒,潜心钻研,经历10多年推算,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点亮数学的人文价值。
4.实践应用。利用课后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如统计调查、实际运用、体验活动等,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学习了对称知识,就可以让学生收集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图片,并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实践,可进一步发展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无与伦比的美,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奥秘!可见,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内涵,一方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可用、能用,进而想用、会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实现多元文化下的数学教育目标。
总之,数学是精彩的,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挖掘教材中魅力无穷的文化味,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张辉蓉.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新探索[R].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4.10
[3]宋乃庆.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4]郑毓信.漫谈数学文化[J].小学数学教学版,2008(3):37-38
[5]宋乃庆,于波.小学数学文化丛书·数学与游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作者简介:冯国会,1970.11月出生,女,汉族,重庆市彭水县第二小学,从事小学数学教育20余年。
关键词:数学文化;策略;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70-02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一线数学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并逐渐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讲解,但对其内涵理解不全面,教学方式单一。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浓厚,但获取的渠道狭窄。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文化的教学,内化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提升自身素养,充分理解文化内涵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明确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系统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人文观点、美学价值等。我们要知晓数学文化既可以通过如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史料进行熏陶,还可以蕴含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数学美等。例如推导圆面积公式,在经历操作后,引导学生在“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领会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逼近长方形”,“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达到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又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去体现数学文化。
二、狠抓课堂阵地,落实渗透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郑毓信教授指出:“您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您就是一个‘智者’;您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智慧;进而,如果您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那么,即使您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即使您身处偏僻的深山或边远山区,您也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您的生命也因此而充满了真正的价值。”[7]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关于“你知道吗”栏目中《鸡兔同笼》的教学实例,进行剖析思考。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一起来看看吧。
2.理解题意。(1)课件出示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化繁为简。原题数据比较大,不方便研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示改编后的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备注:参考人教版教科书的题目)
2.探究解法。(1)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寻求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的讨论。(2)学生反馈交流各自的想法。方法一:列表法。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得出来结论:鸡有3只,兔有5只。
方法二:方程解决法。
解:设有x只兔,鸡就有(8-x)只。
4x+2(8-x)=26
x=5
鸡:8-5=3(只)
追问:4x和2(8-x)分别表示是什么?
方法三:假设法。
①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算出来的脚和实际的比就少了10只,即26-16=10(只)。因为每只兔少算了2只脚,10里面包含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所以兔子数为10÷2=5(只)。
②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么就有8×4=32(只)脚,这样算出来的脚和实际的比就多了6只,即32-26=6(只)。因为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10里面包含有几个2,就有几只鸡,所以鸡只数为6÷2=3(只)。
3.梳理解法。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的?学生反馈:列表法、列方程求解、假设法。
4.解决《孙子算经》上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完成后汇报。
5.介绍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古人是这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假如让鸡抬起1只脚,兔抬起2只脚,那么有94÷2=47(只)脚。这种情况下,每只鸡1只脚,每只兔2只脚,笼子里只要有1只兔,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所以,兔子数是47-35=12(只)。
三、拓展应用
1.乘船问题。
2.买贺卡问题。
四、小结
1.今天我们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想一想:在数学学习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列表或方程的方法?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剖析思考:开课伊始,通过介绍名题“鸡兔同笼”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分析解答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领等方式,酝酿出了列表法、方程求解、假设法等思路,有效渗透了数形结合、模型等思想。此外,还展示了古人解决此问题所运用的“抬脚法”,使学生为古人的智慧深感佩服。巩固和小结环节,既安排了大量与“鸡兔同笼”相类似数量关系的问题,又让学生找一找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列表或方程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世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以应用为触角,多形式体现
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完成数学文化教学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8]这就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那些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1.动手实践。让学生做一做、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贴一贴,既动手,又动脑。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就可以组织学生画运动会场地。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9]又比如,二年级下期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中的“七巧板”,并动手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愿意学习数学;还能使学生学会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观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2.游戏活动。结合数学课本的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4点大战、玩转火柴棍、俄罗斯方块、骨牌魔术、一笔画、大破数阵图等。[10]
3.开展故事会比赛。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在班级开展讲数学故事比赛。可以讲从“如何确定苍蝇的位置”到创立坐标系的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也可以讲陈景润废寝忘食,不分酷暑严寒,潜心钻研,经历10多年推算,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点亮数学的人文价值。
4.实践应用。利用课后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如统计调查、实际运用、体验活动等,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学习了对称知识,就可以让学生收集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图片,并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实践,可进一步发展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无与伦比的美,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奥秘!可见,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内涵,一方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可用、能用,进而想用、会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实现多元文化下的数学教育目标。
总之,数学是精彩的,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挖掘教材中魅力无穷的文化味,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张辉蓉.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新探索[R].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4.10
[3]宋乃庆.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4]郑毓信.漫谈数学文化[J].小学数学教学版,2008(3):37-38
[5]宋乃庆,于波.小学数学文化丛书·数学与游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作者简介:冯国会,1970.11月出生,女,汉族,重庆市彭水县第二小学,从事小学数学教育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