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研究“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背景、培养需求、人才应用要求和培养措施及培养成果。
  关键词: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宋宁宁,女,硕士,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物流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6-0020-03
  一、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研究背景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服务部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从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均保持在8%以上,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46.9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实现年均增长21.1%。[1]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热点的一个行业。这也加大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上海市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为上海发展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中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上海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 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上海物流业已经形成了多级联动机制。
  上海已成为国际物流业的重要枢纽。上海按照建设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外高桥、空港、西北综合及临港等物流园区并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 5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6%。与保税区紧邻的外高桥港区1~5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538.7万标准箱,占上海港近六成。其中,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全国首个“区港联动”试点区域,2010年,物流园区完成进出区货值近千亿美元,实现年集装箱综合处理量100万TEU,同比增长44.7%。[2]
  经济腾飞,港航先行。高素质港航人才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保证。洋山港及空港并入浦东后,显然,现代物流专业的用人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浦东新区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龙头,在代表上海乃至全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体职能,向东增强国际联系,向西拓展内陆腹地都需要物流体系的支撑,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是浦东新区融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关系到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链中的竞争力。浦东新区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大平臺”(物流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政策平台)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交通通信网络、综合交通体系,使浦东具备了发展大进大出的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基础。四大国家级开发区的迅速崛起,强化了浦东的综合服务功能,成为驱动浦东经济快速增长的四个轮子。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张江高科技园区聚焦战略效应凸显,金桥出口加工区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外高桥保税区成为上海与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接轨的重要平台,成为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用要求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可在货代企业从事客服、订舱、制单等工作;报关公司从事接单、制单、现场报关等工作;配送中心从事物流配送业务工作;仓储工作的装卸、检验、保管、拣取、流通加工等一线操作人员;可以在集装箱堆场从事物流相关工种的工作;可在企业中担任业务咨询、业务洽谈与揽货、市场调研、营销计划、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可在企业中从事国内外现代物流信息采集、处理等相关业务工作。[3]具体应用要求包括六个方面:(1)具有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和气质,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商务交流、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能力;(2)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活动过程并具有初步的实践工作经验;(3)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发布;(4)具备从事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所要求的岗位技能;(5)能制定初步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估,具有熟练的安全作业和环保、消防能力;(6)专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能解决物流岗位工作中碰到的一般问题。
  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
  从2012年至今,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培养“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具体包含如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结合区域经济与物流行业建设实际,从多个角度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紧贴产业发展需求,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为区域经济、为市场需求服务。
  企业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企业实践的专业知识培训,准确判断需求,明晰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使学校的培养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面向社会的需要。
  (二)注重实践、职业技能培养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如有机会可实习培训,接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建设了与行业标准、企业岗位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多功能模块耦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和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充分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机制
  建设一支专职和兼职合作的师资团队,聘任企业专业人士为职业教育服务,鼓励学校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校企交流的教学机制。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培养。海大职校建设了专兼互助的师资团队,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优化“双师”职称结构,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知识与技能素质。
  (四)实施评价制度
  学校建立了就业单位相关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重点评价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对培养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绩效进行系统评价和反馈。
  (五)探索中高职系统培养机制
  学校同步探索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贯通建设。这为物流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契机和挑战。所以,探索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目标、课程和资源整合上贯通,开发阶梯式理论和能力培养的人才机制。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振兴建设要求,面向第三方物流、专业运输、仓储、生产制造、流通、货代、船代等行业,能够从事物流采购及供应、仓储配送组织与管理、运输接单及调度、信息采集与处理、货代与船代等技能性、管理性、运营性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其培养方案应具有高标准、多元化、嵌入式、灵活性。其培养措施将这些特点概括和内化,满足区域与行业发展需求。
  四、“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初步成果
  2012年至今,学校成功探索了中职在校生获取高级技能证书的途径。“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站”在该校挂牌后,每年来自全区9所拥有相关专业的中职校的几十名名优秀学生經过校内选拔,拿到了“入学资格”,到该校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
  课程安排非常注重实训,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邀请了重量级的校外专家,包括物流集团副总级的资深业内人士,他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战经验的授课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视野和职业技能。学校的市级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练兵环境。最终,在每年七月的统一测试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严格考试,超过九成的学生拿到了上海市人保局颁发的职业技能高级证书。
  学生没出校门就成了高工,物流企业主动找到学生所属学校,开出高薪希望提前“锁定”这样的高级技能人才。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和中职在校生的职业技能水准很难满足企业“水涨船高”的需求的矛盾。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在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探索中高职贯通的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等方法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爽.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服务人才柔性培养模式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商业时代,2012(21):34-35.
  [2] 余名宪.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2(31):430-433.
  [3] 邓冬梅,陈丽英.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8):115-117.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但服务意识与自身能力服务途径不畅、激励机制欠缺等因素均制约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等途径,以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浙江省现代职
期刊
摘 要:借鉴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着眼于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体系与核心能力的凝练与形成,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实践中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關键词:德育管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欧阳志梅,女,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高职全程导师制注重对学生高职三年全过程循序渐进的科学指导及因材施教。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注重全程导师制的制度建设、搭建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平台、构筑全程导师制的项目载体、实施校企双导与学生助导制等高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措施,以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导师制;人才培养;个性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
期刊
摘 要: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从组织机构、顶层设计、职业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推进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从而深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发展与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开发;方法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职研究院课题“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4031);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探讨了技能大赛的作用和必要性。以技能大赛中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为例,提出了技能大赛项目的导向性和资源转化问题,从竞赛项目内容、流程,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证了技能大赛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教学改革;双师型队伍  作者简介:徐岩,男,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影视动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以宿城中专为例,从课堂、活动、体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述如何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中合理开展诚信教育,由此帮助中专学生发展成为有诚信、有素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诚信教育方案;平台;机制  作者简介:马培培,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45-
期刊
摘 要:过程性考核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运用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考核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过程性考核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整体分析;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张勇,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教
期刊
摘 要:通过统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大学英语新四六级翻译考试,分析和对比“语态、主从结构、词类转换、语序、词形变化”等五个重要的汉英翻译技能在新翻译考试中的考查频率,及学生在听力、阅读和翻译各项的得分比例,指出大学英语由“教学翻译”转向“翻译教学”亟待落实。进而提出,翻译教学不应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而应扩展到语篇层面,应从词、句、段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翻译技能,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中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2015年颁行的奥地利《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学徒职业教育法》其文本在内容上明确职责,面面俱到;结构上条理清晰,法法相连;职能上权力下放,多方兼顾;权益上关注弱势,注重公平。该法案的这些特征启示我国现代学徒制法案建设可从细化学徒模式中的相關对象,详细制订法文;注意与其他法律紧密结合,结构层次分明;给予地方教育部门更多自主权
期刊
摘 要:结合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15年开展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探索,在成功借鉴、创设“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并解决了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关键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也给予当前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的启示。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大国工匠;特色职教;品牌发展;江苏省太仓市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侯宏强,男,江苏省太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