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山海经方位及距离的描述,分析考证山经-北次二经的具体位置。
如果说夏商争战只发生在河南、山西及周边地区,那就太小看古人的扩张和迁徙能力了。古人论身强力壮或四肢发达,今人肯定自叹不如。毕竟古人需要依靠肢体的力量与自然抗争,与野兽搏斗。夏商的更替战斗更大的可能是发生在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及以南的广大区域。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时存在一个夏朝,而且统治了如此大的疆域。根据技术的发达程度,人类的组织能力,夏时期处于父系氏族部落阶段。夏应该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商领导的部落联盟与夏联盟发生争斗以后,注意,商并不一定战胜了夏,因为商联盟的内部争斗,也出于领土扩张的需要,导致其中一个部落或一支部落联盟穿过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的峡谷,先期抵达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即青海、甘肃地带定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又进一步征服了陕西、山西、河南地区的土著部落,稳定在以山西、河南为中心的地区进行发展壮大。此时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马、牛车)及经济作物,为中国中原人类的聚集创造了基础条件。河南山西为中心的商朝,奴隶制才开始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山经-北次二经的位置分布总图如下。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管涔山”是蒙古的肯特山东北首。东边是叶尼塞河,即“在河之东”。山的东首枕靠着鄂嫩河,即“其首枕汾”。鄂嫩河为石勒喀河的上游,而石勒喀河又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最终汇入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此处的“汾”即为额尔古纳河。
“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汾水”即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的支流石勒喀河的支流发源于肯特山东北首,向西汇入俄罗斯的石勒喀河,最终流入中国的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此处称为“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少阳山”位于蒙古的肯特山西南部。
“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酸水”即蒙古的克鲁伦河,向东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 “县雍山”位于蒙古的肯特山中北部。
“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晋水”即蒙古的鄂嫩河,先向东南,再转向西经石勒喀河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狐岐山”位于俄罗斯乌尔汉山西部。
“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胜水”即俄罗斯石勒喀河的上游支流音果达河,向东北经石勒喀河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白沙山”位于俄罗斯的雅布洛诺夫山北部。
“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鲔水”即卡连加河。从雅布洛诺夫山脉中心发源,沿山脉走向往东北流淌,一直到山脉尽头,即“出于其上,潜于其下”。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尔是山”即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的卡拉尔山。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狂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阿尔丹山原西南部。
“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狂水”即阿尔丹河的支流,向西流入阿尔丹河,即“浮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诸余山”位于俄罗斯勒拿河沿岸高原最东端。
“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諸余”即阿姆加河支流,向东流入阿姆加河,即“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敦头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上扬斯克山脉东北角。
“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旄水”即亚纳河上游的支流,向东流入亚纳河,最终汇入亚纳河入海口三角洲,此处称“印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钩吾山”位于切尔斯基山脉中西部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北嚻山”是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莫马山。
“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涔水”即因迪吉尔卡河的支流,先向东再向北,经因迪吉尔卡河,汇入入海口的低地沼泽三角洲,即所谓的“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梁渠山”位于俄罗斯的尤卡吉尔台原西部。
“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修水”即科雷马河上游的支流,向东流入科雷马河。尤卡吉尔台垣西南端与奥姆苏克昌山的西北端形成峡谷的出口,此处称“雁门”。该支流“修水”从峡谷口穿出。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姑灌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与楚科奇自治区交界的库里因斯基垄岗西北部。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湖灌山”是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的阿纽伊山西北端的克利尔文山。
“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湖灌水”即劳丘阿河的支流,向东流入劳丘阿河再汇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即“海”。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沿楚科奇海岸,水路横穿恰翁湾,即“又北水行五百里”,然后再穿过北极荒漠,即“流沙三百里”,就是“洹山”。“洹山”位于楚科奇山原中部。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敦题山”位于俄罗斯楚科奇山原最东端的达斡尔基纳半岛上。
“是錞于北海”。因为“敦题山”位居欧亚大陆最东端,雄踞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岸边,隔白令海峡与美洲阿拉斯加相望,故描述成“是錞于北海”。“錞”通“蹲”,蹲踞的意思。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实际五千四百公里,与方圆“五千六百九十里”误差不大。
参考文献:
[1]刘毅 世界分国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2
[2]聂洪文 俄罗斯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1
(作者单位:北京美仪科技开发公司)
如果说夏商争战只发生在河南、山西及周边地区,那就太小看古人的扩张和迁徙能力了。古人论身强力壮或四肢发达,今人肯定自叹不如。毕竟古人需要依靠肢体的力量与自然抗争,与野兽搏斗。夏商的更替战斗更大的可能是发生在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及以南的广大区域。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时存在一个夏朝,而且统治了如此大的疆域。根据技术的发达程度,人类的组织能力,夏时期处于父系氏族部落阶段。夏应该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商领导的部落联盟与夏联盟发生争斗以后,注意,商并不一定战胜了夏,因为商联盟的内部争斗,也出于领土扩张的需要,导致其中一个部落或一支部落联盟穿过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的峡谷,先期抵达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即青海、甘肃地带定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又进一步征服了陕西、山西、河南地区的土著部落,稳定在以山西、河南为中心的地区进行发展壮大。此时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马、牛车)及经济作物,为中国中原人类的聚集创造了基础条件。河南山西为中心的商朝,奴隶制才开始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山经-北次二经的位置分布总图如下。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管涔山”是蒙古的肯特山东北首。东边是叶尼塞河,即“在河之东”。山的东首枕靠着鄂嫩河,即“其首枕汾”。鄂嫩河为石勒喀河的上游,而石勒喀河又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最终汇入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此处的“汾”即为额尔古纳河。
“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汾水”即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的支流石勒喀河的支流发源于肯特山东北首,向西汇入俄罗斯的石勒喀河,最终流入中国的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此处称为“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少阳山”位于蒙古的肯特山西南部。
“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酸水”即蒙古的克鲁伦河,向东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 “县雍山”位于蒙古的肯特山中北部。
“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晋水”即蒙古的鄂嫩河,先向东南,再转向西经石勒喀河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狐岐山”位于俄罗斯乌尔汉山西部。
“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胜水”即俄罗斯石勒喀河的上游支流音果达河,向东北经石勒喀河流入额尔古纳河,即“汾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白沙山”位于俄罗斯的雅布洛诺夫山北部。
“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鲔水”即卡连加河。从雅布洛诺夫山脉中心发源,沿山脉走向往东北流淌,一直到山脉尽头,即“出于其上,潜于其下”。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尔是山”即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的卡拉尔山。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狂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阿尔丹山原西南部。
“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狂水”即阿尔丹河的支流,向西流入阿尔丹河,即“浮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诸余山”位于俄罗斯勒拿河沿岸高原最东端。
“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諸余”即阿姆加河支流,向东流入阿姆加河,即“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敦头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上扬斯克山脉东北角。
“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旄水”即亚纳河上游的支流,向东流入亚纳河,最终汇入亚纳河入海口三角洲,此处称“印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钩吾山”位于切尔斯基山脉中西部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北嚻山”是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莫马山。
“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涔水”即因迪吉尔卡河的支流,先向东再向北,经因迪吉尔卡河,汇入入海口的低地沼泽三角洲,即所谓的“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梁渠山”位于俄罗斯的尤卡吉尔台原西部。
“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修水”即科雷马河上游的支流,向东流入科雷马河。尤卡吉尔台垣西南端与奥姆苏克昌山的西北端形成峡谷的出口,此处称“雁门”。该支流“修水”从峡谷口穿出。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姑灌山”位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与楚科奇自治区交界的库里因斯基垄岗西北部。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湖灌山”是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的阿纽伊山西北端的克利尔文山。
“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湖灌水”即劳丘阿河的支流,向东流入劳丘阿河再汇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即“海”。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沿楚科奇海岸,水路横穿恰翁湾,即“又北水行五百里”,然后再穿过北极荒漠,即“流沙三百里”,就是“洹山”。“洹山”位于楚科奇山原中部。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敦题山”位于俄罗斯楚科奇山原最东端的达斡尔基纳半岛上。
“是錞于北海”。因为“敦题山”位居欧亚大陆最东端,雄踞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岸边,隔白令海峡与美洲阿拉斯加相望,故描述成“是錞于北海”。“錞”通“蹲”,蹲踞的意思。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实际五千四百公里,与方圆“五千六百九十里”误差不大。
参考文献:
[1]刘毅 世界分国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2
[2]聂洪文 俄罗斯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1
(作者单位:北京美仪科技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