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油钻井现场的噪音峰值一般可高达120db,对石油钻井工人、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家家禽、动物等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应从积极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增强做好施工作业噪音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HSE体系文件中相关防噪降噪等措施。
关键词:钻井 噪音 健康危害 防范措施
引言
从近几年钻井队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来看,危害钻井工人的最大职业危害因素是噪音危害。据了解,某地钻井队进入后,因钻井的井眼离一脑神经患者的房子不足100米,钻井噪音致使该患者病发,离家出走造成死亡事件。一些钻井公司近几年来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显示:出现听力损伤的人员占噪音总体检人数的30%。凡在井队噪音环境工作5年以上的作业人员,32.7%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可见噪音危害已成为石油钻井工人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
1 石油钻井噪音的特点
噪音是指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组合。
噪音的监测分析。通过监测分析,石油钻井作业各种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噪音,属于点声源,主要以机房(柴油机)为中心,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辐射,具有中低频声波特点,波长较长,方向性弱,衰减消失缓慢,沿柴油机排气管冷却风扇方向噪音最强。机房平均噪音为103dB(A),最大噪音为112dB(A);钻台平均噪音为91dB(A),最大噪音为118dB(A);井场内区域平均噪音为86.9dB(A);井场边界处最大噪音为88.8dB(A),最小为80.1dB(A),平均噪音为85dB(A);井场边界以外100米处,最大噪音为68dB(A),最小为60dB(A),平均噪音为65dB(A)。
噪音的频谱分析。通过对主要噪音源(机房柴油机)频谱测试分析,由于声音的传播与频率有关,高频声波,波长短,方向性强,消失快;低频声波,波长长,方向性弱,消失慢。例如高空中飞机产生的轰隆声音,其主要以低频声成分为主,衰减的幅度很缓慢,因此在距离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到。石油钻井作业产生的噪音频率,多数分布在低频区,峰值在63-500Hz之间,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大,噪音衰减消失的幅度很慢。
2 当前钻井噪音防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作业场所噪音超标
钻井作业场所环境都比较恶劣,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不说,环境的噪音污染也相当严重。目前由于大部分井队使用的还是机械钻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噪音危害较严重。据检测部门测定大部分井队钻台上噪音都在80dB左右,泵房噪音在85dB左右,机房噪音更高达90dB以上,营房噪音也在60dB左右。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
2010年5月28日,对25型钻机噪音水平进行了调查。绞车和柴油机之间设有隔音罩,泥浆泵柴油机、柴油发电机设有隔音罩,进气和排气管均设消音器,钻井进深200m,平均钻速0.5m/h,进行绞车操作。距离井筒1m处的噪音为101dB,距震动筛3m处为76.6 dB,距泥浆泵3m处为80.5dB。可见,井筒附近噪音较高,超标较多。
2.2噪音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尽管各钻井公司都给井队作业人员配备了噪音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井队领导也在不断强调噪音防护的重要性,要求作业人职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好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但是由于噪音防护品大多用起来会使人感觉不舒服或影响工作等原因,一些职工不愿佩戴。致使噪音防护用品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2.3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过长
由于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人工成本,目前一些钻井队把原来实行的三班两倒改为二个班。工作时间过长,职工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上他们长期在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对其听力造成很大的损害。
2.4噪音防护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职工噪音防护意识不强
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噪音防护意识不强,对噪音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职工噪音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使作业人员对噪音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重视,防范意识不强,防范知识匮乏。
防治职业病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那么,面对噪音给钻井工人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石油钻井企业该如何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措施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的职业危害呢?
3 石油钻井作业噪音危害防控对策
从近年来,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为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3.1积极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要深刻认识作业场所噪音等危害的严重性,增强做好施工作业噪音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HSE体系文件中相关防噪降噪等制度规定。正确认识作业噪音将会造成职工听力损伤,形成生理、心理健康损害,以及一旦发生听力损失难以恢复等特点。
3.2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
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做好接噪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听力检测。井队采取近距离使用个人耳罩,远距离人员使用耳塞。相对来说,耳罩的防护效果要好于耳塞。要认真开展钻井作业场所、作业岗位的噪音等危害检测检查。
3.3改进钻井噪音作业管理
抓好和改进钻井作业企业生产管理层、技术人员、HSE专业人员有关噪音作业管理。做好听力保护措施的培训,做好噪音防护设备用品的选购、更新配备。 防止噪音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接收者和管理几个方面来考虑。
3.4 控制和消除噪音源
控制和消除噪音源,这是防止噪音危害的根本措施。生产设备厂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在产品开发的源头上设计生产出低噪音设备,减少危害;我们在选购钻井生产设备时,应尽可能采用一些无声或低噪音设备替代高噪音的设备。如使用电动钻机、油改电钻机或一些低噪音的配套设备等,都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噪音;要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设备。
控制噪音的传播。对现有高声源设备进行一些必要的噪音消减措施,如对柴油机排气筒加装消声器;改进生产工艺或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等。
3.5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注重对职工使用防护用品教育训练,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和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培训的内容包括:噪音对健康的影响、听力保护装备的作用、各种类型听力保护装备性能、如何选择、使用和维护听力保护装备等。
合理安排职工工休,疗养。减少职工在噪音超标作业场所接噪的时间,积极做好心理调试。加强作业场所噪音防控科研。采取隔离、封闭等降噪防护措施,积极做好动力设备降噪和提高个人防护效果。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钻探企业钻探装备的作业岗位噪音危害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噪音危害防护未能引起重视。存在防护措施不落实,职业健康体检监护不到位,职工噪音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以及工作周期、休息安排还不合理等问题。在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存在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钻井噪音的环境影响、削减措施和效果.李伟等,《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吴迪(1986.03-),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钻井行业工作。
关键词:钻井 噪音 健康危害 防范措施
引言
从近几年钻井队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来看,危害钻井工人的最大职业危害因素是噪音危害。据了解,某地钻井队进入后,因钻井的井眼离一脑神经患者的房子不足100米,钻井噪音致使该患者病发,离家出走造成死亡事件。一些钻井公司近几年来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显示:出现听力损伤的人员占噪音总体检人数的30%。凡在井队噪音环境工作5年以上的作业人员,32.7%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可见噪音危害已成为石油钻井工人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
1 石油钻井噪音的特点
噪音是指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组合。
噪音的监测分析。通过监测分析,石油钻井作业各种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噪音,属于点声源,主要以机房(柴油机)为中心,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辐射,具有中低频声波特点,波长较长,方向性弱,衰减消失缓慢,沿柴油机排气管冷却风扇方向噪音最强。机房平均噪音为103dB(A),最大噪音为112dB(A);钻台平均噪音为91dB(A),最大噪音为118dB(A);井场内区域平均噪音为86.9dB(A);井场边界处最大噪音为88.8dB(A),最小为80.1dB(A),平均噪音为85dB(A);井场边界以外100米处,最大噪音为68dB(A),最小为60dB(A),平均噪音为65dB(A)。
噪音的频谱分析。通过对主要噪音源(机房柴油机)频谱测试分析,由于声音的传播与频率有关,高频声波,波长短,方向性强,消失快;低频声波,波长长,方向性弱,消失慢。例如高空中飞机产生的轰隆声音,其主要以低频声成分为主,衰减的幅度很缓慢,因此在距离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到。石油钻井作业产生的噪音频率,多数分布在低频区,峰值在63-500Hz之间,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大,噪音衰减消失的幅度很慢。
2 当前钻井噪音防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作业场所噪音超标
钻井作业场所环境都比较恶劣,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不说,环境的噪音污染也相当严重。目前由于大部分井队使用的还是机械钻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噪音危害较严重。据检测部门测定大部分井队钻台上噪音都在80dB左右,泵房噪音在85dB左右,机房噪音更高达90dB以上,营房噪音也在60dB左右。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
2010年5月28日,对25型钻机噪音水平进行了调查。绞车和柴油机之间设有隔音罩,泥浆泵柴油机、柴油发电机设有隔音罩,进气和排气管均设消音器,钻井进深200m,平均钻速0.5m/h,进行绞车操作。距离井筒1m处的噪音为101dB,距震动筛3m处为76.6 dB,距泥浆泵3m处为80.5dB。可见,井筒附近噪音较高,超标较多。
2.2噪音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尽管各钻井公司都给井队作业人员配备了噪音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井队领导也在不断强调噪音防护的重要性,要求作业人职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好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但是由于噪音防护品大多用起来会使人感觉不舒服或影响工作等原因,一些职工不愿佩戴。致使噪音防护用品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2.3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过长
由于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人工成本,目前一些钻井队把原来实行的三班两倒改为二个班。工作时间过长,职工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上他们长期在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对其听力造成很大的损害。
2.4噪音防护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职工噪音防护意识不强
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噪音防护意识不强,对噪音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职工噪音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使作业人员对噪音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重视,防范意识不强,防范知识匮乏。
防治职业病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那么,面对噪音给钻井工人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石油钻井企业该如何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措施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的职业危害呢?
3 石油钻井作业噪音危害防控对策
从近年来,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为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3.1积极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要深刻认识作业场所噪音等危害的严重性,增强做好施工作业噪音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HSE体系文件中相关防噪降噪等制度规定。正确认识作业噪音将会造成职工听力损伤,形成生理、心理健康损害,以及一旦发生听力损失难以恢复等特点。
3.2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
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做好接噪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听力检测。井队采取近距离使用个人耳罩,远距离人员使用耳塞。相对来说,耳罩的防护效果要好于耳塞。要认真开展钻井作业场所、作业岗位的噪音等危害检测检查。
3.3改进钻井噪音作业管理
抓好和改进钻井作业企业生产管理层、技术人员、HSE专业人员有关噪音作业管理。做好听力保护措施的培训,做好噪音防护设备用品的选购、更新配备。 防止噪音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接收者和管理几个方面来考虑。
3.4 控制和消除噪音源
控制和消除噪音源,这是防止噪音危害的根本措施。生产设备厂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在产品开发的源头上设计生产出低噪音设备,减少危害;我们在选购钻井生产设备时,应尽可能采用一些无声或低噪音设备替代高噪音的设备。如使用电动钻机、油改电钻机或一些低噪音的配套设备等,都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噪音;要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设备。
控制噪音的传播。对现有高声源设备进行一些必要的噪音消减措施,如对柴油机排气筒加装消声器;改进生产工艺或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等。
3.5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注重对职工使用防护用品教育训练,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和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培训的内容包括:噪音对健康的影响、听力保护装备的作用、各种类型听力保护装备性能、如何选择、使用和维护听力保护装备等。
合理安排职工工休,疗养。减少职工在噪音超标作业场所接噪的时间,积极做好心理调试。加强作业场所噪音防控科研。采取隔离、封闭等降噪防护措施,积极做好动力设备降噪和提高个人防护效果。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钻探企业钻探装备的作业岗位噪音危害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噪音危害防护未能引起重视。存在防护措施不落实,职业健康体检监护不到位,职工噪音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以及工作周期、休息安排还不合理等问题。在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存在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钻井噪音的环境影响、削减措施和效果.李伟等,《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吴迪(1986.03-),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钻井行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