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文章基于学校功能理论与战略要求,结合职教中心特点确定了应然功能定位,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从实然层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还比较传统,基本沿用原有的办学功能,但原有办学功能定位存在结构性缺失的问题,且功能发挥不畅。自身服务战略理念被动滞后、“普教化”“去农化”办学问题严重、办学条件薄弱的内源性原因和制度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畅通的外源性原因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功能困境。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不断优化职教中心办学,完善国家与地方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
  学校功能是指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社会大系统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具有价值取向性与事实性的双重特性。学校办学功能和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取决于其办学功能定位的价值取向正确与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县级职A教中心的新使命。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其办学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从1989年河北省获鹿县创办第一所县级职教中心至今,县级职教中心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内涵、外延与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为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尝试为县级职教中心服务战略发展提供支持策略。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应然功能定位
  若探究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必须将“功能”这一笼统的概念进行分解,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针对县级职教中心的特点,确定应然功能定位的内涵。关于学校功能,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关注自古有之,但研究视角和取向实为不同。“与国外更侧重于纵向、深度的挖掘相比,我国学者更侧重于横向、广度上的铺展。”①“陈桂生教授根据学校应有功能、潜在功能与实际功能的条件分析以及学校功能活动机制的考察建立了学校功能分析框架,将学校功能划分为个体个性化功能与个体社会化功能两大类。无论是个体个性化还是个体社会化,都存在一般要求与特殊要求的区别。对于个体的特殊社会化功能,可以根据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成分划分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选择功能。”②为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涵盖性的分析框架,同时厘清功能维度之间的边界,本研究对该框架进行了概括与整合,将学校功能整合成有“学校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的经济功能”“学校的社会功能”“学校的政治功能”“学校的文化功能”五个功能维度的分析框架。值得说明的是,有学者将政治、文化与经济功能概括为 “社会功能”③,而本文中的社会功能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有关社会分化、社会流动以及一些更为次要的社会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期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④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本身就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在新时代战略背景下,根据学校功能理论,本文将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应然功能定位确立为五大功能,见表1。
  如表2所示,若根据“功能作用对象”来划分,“个体富裕功能”与“素质提升功能”则是在县级职教中心系统对受教育者个人所发挥的功能;而“产业振兴功能”“繁荣文化功能”和“完善政治功能”则是县级职教中心系统对其所处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外部环境即所处社会所发挥的功能。
  若根据“功能作用性质”来划分,“个体富裕功能”和“素质提升功能”均属于县级职教中心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存性功能”,“繁荣文化功能”“完善政治功能”属于拓展附加的“发展性功能”,而产业振兴功能是根据不同经济背景会发生变化的一种游离于“生存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之间的办学功能,需要根据不同县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具体分析。
  二、当前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困境及原因分析
  为更加真实、可靠、深入地揭示当前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本文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对全国195所县级职教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问卷又对8位县级职教中心校长进行了访谈,并借助SPSS24.0和NVIVO11软件对问卷数据和访谈文本进行了分析。
  (一)功能困境
  1.为战略服务的办学功能定位尚未确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农村地区的各部分系统共同发挥合力。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专业对接产业,培养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促进乡村人力资本的提升;其二,有效开展多类型职业培训,落实精准扶贫,提高乡村人口收入;其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融合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其四,开展文化活动,增加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精神需求,促进乡风文明;其五,普及相关法律制度观念,开展乡村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养与能力,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后,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功能定位并没有根据战略要求进一步明确或拓展,县级职教中心的实际办学与之前并无两样。如一位校长在访谈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从学校来看,做得很一般。上边也没有要求,学校都还是做原来的事情。”
  2.已有的功能定位存在结构性缺失。县级职教中心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功能定位结构性缺失的问题,其中普遍反映的最严重问题是:当前县级职教中心往往关注学生而忽略成年受教育群体;重视学历升学教育而忽略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县级职教中心在办学过程中发挥最好的是素质提升功能,然后依次是繁荣文化功能、个体富裕功能、产业振兴功能、完善治理功能。可见,个体富裕功能并不是与素质提升功能一起成为县级职教中心发挥最好的两个功能。也就是说,县级职教中心牢牢坚守住了素质提升功能这一根本生存性功能,但忽略了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根本生存性功能——个体富裕功能。这意味着当前的县级职教中心普遍存在过分重视学历职业教育、忽视对各类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另外,产业振兴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在西部以及东北经济欠發达地区。在发展性功能中,促进文化繁荣的功能发挥得最好,甚至普遍好于生存性功能的“个体富裕功能”,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而完善治理功能则普遍未被拓展、发挥出来。   3.办学功能受制于多种因素而发挥不畅。目前县级职教中心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普遍存在招生困境,出现了“招生困难—办学条件差—培养质量不高—服务能力薄弱—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低—招生困难”的恶性循环,导致县级职教中心原有的“多功能属性”逐渐丧失,办学功能发挥无力。问卷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问题:大部分县级职教中心都存在“招生难”的困境,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所在地不再坚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了。职业教育本身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而备受歧视,当地政府若不再坚守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招生政策,对许多地区的县级职教中心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对于实施生均拨款教育经费政策的地区,县级职教中心找不到学生就意味着办学经费的减少,会导致职教中心教师力量薄弱、实训设施不完备、信息化水平落后、人才培养质量差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难以发展的艰难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职教中心只能以升学作为吸引力来维持生存,其他功能早已弱化甚至消失。
  (二)原因分析
  质性分析得出原因构成情况如下页表3所示,可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阐述。
  1.内源性原因。第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办学理念滞后。大多数县级职教中心存在思维、行为短视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即在意识观念层面没有明确学校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办学功能定位,依然像战略出台之前那样开展办学。如访谈中有人说道:“国家在这么高的层面制定出的政策,方向肯定是好的,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能够落到实处,不给我们分配任务我们就不会做了。”由此可见,当前多数县级职教中心没有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办学理念,仍处于一种被动、滞后的阶段,进而导致县级职教中心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办学功能定位尚未普遍确立。
  第二,“普教化”“去农化”的办学问题严重。当前绝大多数县级职教中心为满足學生家长的需求,将办学的重点放在升学教育上,学生培养日渐丧失“职业性”的特点,“普教化”办学问题严重。县级职教中心过分注重升学教育而忽略职业培训,没有意识到发展短期的非正式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的重要功能。一些校长说:“学校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分成升学班和就业班,升学班就以对口升学的考试大纲为指挥棒,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我们学校就是搞升学,主要工作也是升学,其他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都不做,那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只有对口升学才是吸引力。”县级职教中心“普教化”办学还体现为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对接不畅,缺乏“地域性”,难以为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产业振兴功能发挥无力。服务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然而许多县级职教中心在办学过程中为了缓解“生存压力”的需要,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盲目跟风开设一些新兴热门的专业,不仅与区域内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专业设置同质化,甚至也与城市里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同。专业设置难以与当地产业匹配,培养出的人力资本也难以满足当地产业振兴的需要。另外,当前县级职教中心的涉农专业建设岌岌可危,“轻农”“去农”问题突出。尽管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对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但政策吸引力仍然不够,学生不愿意学农,也不愿意务农,更不愿意留农。县级职教中心的涉农专业日渐萎缩,有的甚至连组班都成问题,更别说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与经营等延伸农业产业链的相关新兴农业专业了。在访谈过程中,有的校长说道:“涉农专业学生逐年减少,一个班人数太少了,成班都成问题,像畜牧专业就已经停办了。”“原来这个学校叫作农业技术中学,但近七八年农业萎缩得厉害,现在农林牧仅仅只剩果树一个专业了。” 当前县级职教中心以举办升学教育和发展非农专业作为实际办学的主攻方向,“普教化”“去农化”办学问题严重,导致办学功能定位出现结构性缺失,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不强。
  第三,以经费和师资为首的办学条件薄弱。县级职教中心“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发育不良”,不仅制约其自身的办学能力,也制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办学功能的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薄弱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结构性紧缺两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这是县级职教中心面临的主要难题。当前县级职教中心的经费投入机制是“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坚持地方为主,注重强调社会参与”,总体是一种“维持生存依靠政府财政”“正常运转靠学生教育收费”“努力发展靠竞标项目”的生存状态。这种以县(市)自身教育经费投入为主的经费管理方式容易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也存在资源偏向于普通教育的问题,更不用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教中心面临的经费困境了。另外,“项目竞标”这一学校发展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又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县级职教中心的规模、级别、办学质量、已有的办学条件等都会影响到项目竞标的成功与否,因此容易造成县级职教中心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办学经费难以得到持续、充足和稳定的保障,仅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二是师资队伍中的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和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数据调查显示:当前县级职教中心的生师比平均为28︰1,已经超过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20︰1的比例,教师数量仍然紧缺,且40岁以上教师占比总和为49.73%,老龄化现象突出。另外,县级职教中心的师资问题还表现为专业教师数量紧缺、文化课教师过剩。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需要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受限于教师编制问题,导致新设专业没有专业课教师,淘汰的专业教师又无处安置。职教中心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通常是组织淘汰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或向社会聘请兼职专业教师,但往往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聘请的专业教师无法达到政府补贴的高标准,需要学校自筹经费聘请。由此可见,这两种措施虽然能解决新设专业无人能教的问题,但也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尽管各地区也出台了一些类似“人才引进”的教师招聘政策,但没有结合县级职教中心的实际特点和真实需要,也没有切实解决问题。   2.外源性原因。第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体系不健全。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对于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非常重要。从目前来看,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政策制度不健全、设计缺失的问题,这是制约县级职教中心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外部性障碍。县级职教中心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推动来发展的。政策的执行与落地容易受人事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地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顶层制度设计,但自2017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仅有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中央
其他文献
摘要:世界上增长最有活力的市场就是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同时,更加激起了体育用品的又一轮“消费热”,这些又更加地证明了我国的体育市场真实的具有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江西省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区,而在此地拥有十分浓厚运动娱乐的气氛,以及上天所赋予的处于得天独厚的市场机遇。因此更好地了解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  关键词:江西省
摘要:高等教育产业化是经济学界和教育界讨论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具有产业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等特征。在高等教育产业化日趋深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不能被抹殺。高等教育产业化不仅可以弥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缺陷,加快高校自主办学、实现自治的进程,还有助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科研机构企业化、利用基础设施造福社会等都是高校有选择地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产业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发动机气门间隙和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做进一步的总结介绍,便于专业及维修人员参考。
目前高职学生有的来至职高有的来至普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很大。要缩小这种差距,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
公安法制工作的建设和创新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制度创新和整个公安工作的建设与创新同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依据,根据建国
介绍了将DCS组态软件引入高等教育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如在教学中的运用动画演示功能帮助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运用整体连接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产系统的相互关
EPC模式是实现高效率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深受国际工程项目的青睐。基于此,文章总结EPC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PPP+EPC模式下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考虑到BOT
人事档案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现状在社会转型期的现阶段面临电子信息化的困境。文章分析人事档案具体电子信息化的障碍,并提出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的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