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打改革开放以来,也跟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协会、学会、研究会。官办的持久不衰,民间的则像是昙花一现。然而在湘潭众多民间派生的学会、研究会中,有一个以老红军、老八路和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以系统研究党的优良传统为宗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却以“坚守时间长、学术成果多”而引人注目。研究会成立20周年来,特别是近14年来,几乎年年都有10多篇紧扣时代脉搏、继承革命传统、服务党的重大政治活动的论文选送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每年总有一至三篇论文选送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理论研讨会。谈及这些成绩,研究会的同志众口一词:“搭帮我们的老会长陈中虎,是他领着我们用延安精神办延安精神研究会。”
陈中虎这位曾经赴朝抗美的志愿軍老兵,对延安精神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我在战争年代没有到过延安,但我是在延安窑洞灯光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我参加工作后,许多领导人都是老红军、老延安,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加入研究会,特别是从2002年担任会长以来,对办好延安精神研究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认为办延安精神研究会这个政治性极强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就必须把延安精神与新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到理论层次。为此,他经常带领会员走访老红军、老八路、离退休老干部,请他们当顾问,讲革命光荣传统。同时,针对研究会人员老化的问题,跑高等学校,吸收了一批有志于弘扬延安精神,对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兴趣的年轻的教授、研究生以及刚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同志,确保了研究会队伍的新老交替,为开创研究会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促使了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复退军人为主体的“兵之家”,岳塘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分会,并协助湖南科技大学成立了省内第一个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们中间,甚至有个别领导把延安精神误认为“外地真经”,对当地作用不大。陈中虎始终坚信: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满怀革命理想,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是我党我军永恒的精神之光,是全国各族人民凝集人心、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为此,他带头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仅从2006年起,先后有4篇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入选,其中《延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决策者——毛泽东》被评为一等奖。为了宣传延安精神,他经常不顾酷暑寒冬,带领研究会成员坚持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宣讲延安精神,进行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他风趣地说:“现在讲延安精神,有些人是不爱听,有时讲了也是白讲了。但我们还是要讲,而且要多讲,多联系实际讲,有针对性地讲,讲多了人们爱听了,就会觉得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建设路街道办、兵之家分会就是因为陈中虎等几位老会长反复宣讲延安精神后主动要求组建成的,他们说延安精神与韶山精神、湘潭精神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坚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憾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
陈中虎已是近90岁的人,身体不算太好,可他不忘初心,偏不服老。他到基层宣讲延安精神,不管是自己主动去,还是人家请去的,都坚持做到“不接、不送、不吃、不拿”。如今他的“四不”已经成为湘潭延安精神研究会下基层的铁规矩。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是“三老”自发组建的,由于是民办群众性学术团体,经费来源全靠自己想办法。后来通过争取有了一点常年经费,但少得可怜,参加全国性理论研讨会,陈中虎等几位老同志都坚持不坐飞机坐火车,不睡卧铺坐硬座,真正做到了“一个铜板掰开花”。2015年,湖南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委托研究会组织“韶灌精神大家谈”的征文活动。原计划由对方提供5万元用来作为交通、打印、采风、编审等方面的开支。这期间陈中虎因患腰间椎盘突出卧床不起。然而,他不顾病痛折磨,一方面发动会员参与征文,卧床帮助改稿审稿,另一方面与主事的会长们商议,如何发扬延安精神,做到精打细算……当年年底,研究会在确保高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近30万字论述韶山灌区精神的《银河之魂》论文集的采稿任务,而经费却要求对方少付了2万元。陈中虎欣慰地说:“我们以实际行动又一次践行了延安精神。”
从2017年起陈中虎已将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这杆大旗交给了新人,但他依然同过去一样关心研究会的工作,积极参与研究会活动。新年伊始,研究会新班子策划将坚持多年的“五进”活动扩展为“弘扬延安精神,讲好湘潭故事”。对此陈中虎表示极大热情,积极为新班子出主意、想办法,并带领新班子成员找市领导,跑相关部门……有人劝他多休息休息,他笑着答道:“只要我还跑得动,我就要为弘扬延安精神出一点力,争一份光。”
陈中虎这位曾经赴朝抗美的志愿軍老兵,对延安精神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我在战争年代没有到过延安,但我是在延安窑洞灯光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我参加工作后,许多领导人都是老红军、老延安,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加入研究会,特别是从2002年担任会长以来,对办好延安精神研究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认为办延安精神研究会这个政治性极强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就必须把延安精神与新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到理论层次。为此,他经常带领会员走访老红军、老八路、离退休老干部,请他们当顾问,讲革命光荣传统。同时,针对研究会人员老化的问题,跑高等学校,吸收了一批有志于弘扬延安精神,对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兴趣的年轻的教授、研究生以及刚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同志,确保了研究会队伍的新老交替,为开创研究会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促使了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复退军人为主体的“兵之家”,岳塘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分会,并协助湖南科技大学成立了省内第一个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们中间,甚至有个别领导把延安精神误认为“外地真经”,对当地作用不大。陈中虎始终坚信: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满怀革命理想,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是我党我军永恒的精神之光,是全国各族人民凝集人心、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为此,他带头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仅从2006年起,先后有4篇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入选,其中《延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决策者——毛泽东》被评为一等奖。为了宣传延安精神,他经常不顾酷暑寒冬,带领研究会成员坚持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宣讲延安精神,进行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他风趣地说:“现在讲延安精神,有些人是不爱听,有时讲了也是白讲了。但我们还是要讲,而且要多讲,多联系实际讲,有针对性地讲,讲多了人们爱听了,就会觉得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建设路街道办、兵之家分会就是因为陈中虎等几位老会长反复宣讲延安精神后主动要求组建成的,他们说延安精神与韶山精神、湘潭精神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坚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憾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
陈中虎已是近90岁的人,身体不算太好,可他不忘初心,偏不服老。他到基层宣讲延安精神,不管是自己主动去,还是人家请去的,都坚持做到“不接、不送、不吃、不拿”。如今他的“四不”已经成为湘潭延安精神研究会下基层的铁规矩。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是“三老”自发组建的,由于是民办群众性学术团体,经费来源全靠自己想办法。后来通过争取有了一点常年经费,但少得可怜,参加全国性理论研讨会,陈中虎等几位老同志都坚持不坐飞机坐火车,不睡卧铺坐硬座,真正做到了“一个铜板掰开花”。2015年,湖南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委托研究会组织“韶灌精神大家谈”的征文活动。原计划由对方提供5万元用来作为交通、打印、采风、编审等方面的开支。这期间陈中虎因患腰间椎盘突出卧床不起。然而,他不顾病痛折磨,一方面发动会员参与征文,卧床帮助改稿审稿,另一方面与主事的会长们商议,如何发扬延安精神,做到精打细算……当年年底,研究会在确保高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近30万字论述韶山灌区精神的《银河之魂》论文集的采稿任务,而经费却要求对方少付了2万元。陈中虎欣慰地说:“我们以实际行动又一次践行了延安精神。”
从2017年起陈中虎已将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这杆大旗交给了新人,但他依然同过去一样关心研究会的工作,积极参与研究会活动。新年伊始,研究会新班子策划将坚持多年的“五进”活动扩展为“弘扬延安精神,讲好湘潭故事”。对此陈中虎表示极大热情,积极为新班子出主意、想办法,并带领新班子成员找市领导,跑相关部门……有人劝他多休息休息,他笑着答道:“只要我还跑得动,我就要为弘扬延安精神出一点力,争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