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曾尝试在完全封闭的建筑内模拟向外星殖民的环境,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环境太小,生态太简单,因而很不稳定。生态经常被用来比喻经济,人类也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发展出今天如此复杂的金融业。尽管如此,仍然只能惠及人类的一小部分。展望未来的普惠金融,更需要构建丰富而有机的环境。
中国长期以计划经济替代金融,金融生态更加脆弱。在传统金融生态尚未完善的时候,又迎来了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套用老生常谈,这是巨大的危险也是机遇。
互联网金融既是独立的趋势,也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现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开始和一些领域的商业行为融合,比如叫车软件。并且融合以后利润来源就改变了。这一点值得给予足够关注。
互联网金融可能对宏观经济政策也带来很多影响,可能会加快利率的市场化。“金融和商业,互联网融合以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地很准确,但是影响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
万事开头难
门槛低才称得上普惠金融,这是对受众而言,而对于普惠金融机构,却意味着门槛高,需要极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用宜信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简称MFC)专业的术语来说,“基于风险定价的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在执行标准、管理架构和风险控制工具上高度统一,又能兼顾不同业务、区域和人群的特点,融入相当的灵活性,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一般按照征信、评级、授信和催收的流程来操作,在大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信用管理模型十分重要,帮助金融机构预估成本、定价并分散风险。但在中国征信记录的获取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只有和银行打过交道,才会在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中留下信用记录。然而很多小微企业主没有这样的记录,使得征信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实际操作有两种模式,一是个人独立完成寻找客户、实地征信、风险评估、贷后管理全过程的“信贷员模式”,一是批量、流水线作业,完成营销、审批、放款和催收流程的“信贷工场模式”。两种模式最终都导入数据决策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现金流分析、风险定价模型、催收策略模型等。
普惠金融不限于小微企业,由于传统金融业的规模经济,介于大众金融服务和高端私人金融服务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某种程度被忽视了。过去几年内,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了长足发展,这一阶层才日益进入金融机构的视野。
宜信财富投资理财部总监赵若冰有十余年金融服务管理经验,历任多家外资银行高管, 于2008年加入宜信,据她的判断,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理财经理就像医生一样,要望闻问切,收集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对症下药,才能为客户提供产品类别的最佳组合,做出最恰当的财富管理计划。所以从其行为模式到思想意识、态度、知识结构、销售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等,所有这些模块都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灌输和引导,再加上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
其次是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支持。通常在一个新行业产生以后,才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出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目前正在向规范期过渡,需要出台政策、法律以及监管加以促进。“我们希望这样的支持能来得更快一点。不要等到一些不良的企业对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之后,再去规范它。”
教育用户
常言道顾客是上帝,也意味着顾客最终塑造了市场的形态。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大众富裕阶层崛起之快,其物质财富的增长往往超过了驾驭财富的能力。
今天国内很多人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还局限于单纯地追求投资收益。实际上收益只是一部分,财富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投资理财,还包括子女教育、税务计划、养老计划、遗嘱传承等各个方面。
财富管理的恰当观念在于追求一种平衡的整体规划,而不是实现单一的财务目标。要想获得这种平衡的幸福感,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现金流的需求等情况,制定好短、中、长期的财务目标,然后逐步去实现它们。
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戴险峰指出,专业化管理有两个维度,一是供给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程度,一是需求方,高净值客户对待财富管理的态度。据他在中美两地从事基金的观察,中美财富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种专业化态度。
在美国基本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他人对这些专业化人才也放心。而很多中国人的财富都是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财富管理也倾向亲历亲为,不是特别放心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但根据历史发展规律,我觉得最终肯定是要改变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指出财富管理的另一大“国情”:“中国有一点财富的人被房地产市场长期高速的发展宠坏了,预期都很高。”这时候财富管理市场需要教育。“我们对民众的教育做的不够,第一是风险的意识,第二是高收益一定高风险,收益和风险相关联。全行业真正的本土化,首先要做的是对民众的财经教育,不能只是自己玩。”
中国长期以计划经济替代金融,金融生态更加脆弱。在传统金融生态尚未完善的时候,又迎来了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套用老生常谈,这是巨大的危险也是机遇。
互联网金融既是独立的趋势,也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现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开始和一些领域的商业行为融合,比如叫车软件。并且融合以后利润来源就改变了。这一点值得给予足够关注。
互联网金融可能对宏观经济政策也带来很多影响,可能会加快利率的市场化。“金融和商业,互联网融合以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地很准确,但是影响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
万事开头难
门槛低才称得上普惠金融,这是对受众而言,而对于普惠金融机构,却意味着门槛高,需要极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用宜信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简称MFC)专业的术语来说,“基于风险定价的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在执行标准、管理架构和风险控制工具上高度统一,又能兼顾不同业务、区域和人群的特点,融入相当的灵活性,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一般按照征信、评级、授信和催收的流程来操作,在大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信用管理模型十分重要,帮助金融机构预估成本、定价并分散风险。但在中国征信记录的获取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只有和银行打过交道,才会在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中留下信用记录。然而很多小微企业主没有这样的记录,使得征信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实际操作有两种模式,一是个人独立完成寻找客户、实地征信、风险评估、贷后管理全过程的“信贷员模式”,一是批量、流水线作业,完成营销、审批、放款和催收流程的“信贷工场模式”。两种模式最终都导入数据决策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现金流分析、风险定价模型、催收策略模型等。
普惠金融不限于小微企业,由于传统金融业的规模经济,介于大众金融服务和高端私人金融服务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某种程度被忽视了。过去几年内,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了长足发展,这一阶层才日益进入金融机构的视野。
宜信财富投资理财部总监赵若冰有十余年金融服务管理经验,历任多家外资银行高管, 于2008年加入宜信,据她的判断,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理财经理就像医生一样,要望闻问切,收集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对症下药,才能为客户提供产品类别的最佳组合,做出最恰当的财富管理计划。所以从其行为模式到思想意识、态度、知识结构、销售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等,所有这些模块都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灌输和引导,再加上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
其次是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支持。通常在一个新行业产生以后,才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出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目前正在向规范期过渡,需要出台政策、法律以及监管加以促进。“我们希望这样的支持能来得更快一点。不要等到一些不良的企业对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之后,再去规范它。”
教育用户
常言道顾客是上帝,也意味着顾客最终塑造了市场的形态。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大众富裕阶层崛起之快,其物质财富的增长往往超过了驾驭财富的能力。
今天国内很多人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还局限于单纯地追求投资收益。实际上收益只是一部分,财富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投资理财,还包括子女教育、税务计划、养老计划、遗嘱传承等各个方面。
财富管理的恰当观念在于追求一种平衡的整体规划,而不是实现单一的财务目标。要想获得这种平衡的幸福感,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现金流的需求等情况,制定好短、中、长期的财务目标,然后逐步去实现它们。
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戴险峰指出,专业化管理有两个维度,一是供给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程度,一是需求方,高净值客户对待财富管理的态度。据他在中美两地从事基金的观察,中美财富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种专业化态度。
在美国基本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他人对这些专业化人才也放心。而很多中国人的财富都是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财富管理也倾向亲历亲为,不是特别放心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但根据历史发展规律,我觉得最终肯定是要改变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指出财富管理的另一大“国情”:“中国有一点财富的人被房地产市场长期高速的发展宠坏了,预期都很高。”这时候财富管理市场需要教育。“我们对民众的教育做的不够,第一是风险的意识,第二是高收益一定高风险,收益和风险相关联。全行业真正的本土化,首先要做的是对民众的财经教育,不能只是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