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高富帅们听到“传统金融将消亡”,并没有站起来辩论,而是坦然应对。他们觉得,死的只可能是“传统金融”,而不是那些勇于改变的金融人。
初冬的北京,阳光温和,风清气爽。互联网“大神”,《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四季饭店的大宴会厅上,大谈互联网的颠覆。与以往的论坛不同,此次听凯文·凯利演讲的不再是互联网的码农,而是正宗金融界的高富帅。
邀请凯文·凯利来到北京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大神不愧为大神,在这场名为数据“酷”的高峰论坛上,凯文·凯利却丝毫没给传统金融面子,他带来了极具前瞻的潮流理念:颠覆通常不是来自高手之间的对决、传统金融将消亡、信用介质多元化……
奇怪的是,那群金融高富帅们听到“传统金融将消亡”,并没有站起来辩论,而是坦然应对。因为,他们觉得,死的只可能是“传统金融”,而不是那些勇于改变的金融人。
的确,金融人也该有互联网思维,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过的,以超常思维研判产业之终极形态,在别人没做过的领域里创新,发挥每 个员工的创造力,就能冲出一片新天地。就像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之前说的,“我们要上火星”。
在这场论坛中,不只凯文· 凯利的演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的分享也毫不逊色:从机械体到有机体、智慧是生物还是机械……精彩观点让在座嘉宾连连称赞。
拥抱未来
“今天在座哪位愿意成为这样的公司呢?利润很低,风险很高,市场还很小,技术也没有被证实。没有人。但是,这就是革命的发生源,革命总是发生在大家不想待在的地方。”凯文·凯利说到。
听到凯文·凯利的预测,相信很多在座的金融界人士,对此也是冷暖自知。P2P、余额宝、比特币,今年以来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传统金融的高富帅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姜奇平觉得,传统银行会毁灭,而且把路径描述得非常清楚,就如同“二战时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把法国兜了一个底”,意思就是互联网公司在迂回包抄整个银行体系。
当然,姜奇平也为传统金融展示了拥抱未来的美好蓝图。“假设银行‘消亡’这个问题发生以后,可以做什么?借助于信息,一种活性的东西进入到了银行的机械价值系统以后,会使银行从一个机械体变成了生命体,越灵活、越复杂、越差异化,可能将来赚的钱是现在的十倍多。”
“但是如果不去把握这个机遇,每年业界25万亿的收入就会被互联网公司赚去。如果你主动迎接这个挑战,这时候银行就走向它的光明彼岸。这是我们看到的大结局。”姜奇平在论坛上侃侃而谈。
对互联网、大数据,金融家们是“又爱又恨”。
银行必须改变,脱离自己的安全区。人之所以怕改变是因为他觉得待在原先的地方很安全,而要去的那个地方是未知的,会很恐惧,而且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被行业给丢下。否则,当听说要改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抗拒。
当然怎么去掉恐惧,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找到了方法,就是学习。“今天互联网确实给大家提供了简单大面积的联结,跨越时空、跨越地点,并且提供非常低成本的学习方式、方法。
在接受《东方企业家》采访时,陈劲反复强调,联结带来学习,学习带来信任,信任最后带来改变。他说,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在每一个池塘里你们都要有所作为,而每一个“池塘”又和大“水坝”联结在一起,将带来更大的震动。
对于陈劲来说,他愿意用不抛弃、不放弃、不迁就的理念希望所有的员工能够一起发展,在新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机制下,转变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超级卡中心。
尽管改变对卡中心七千人的队伍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陈劲在《我们要上火星》文中提到,很多人在谈论到底谁是下一个招行,这就说明我们的“搅动”在市场上产生了影响。当我们7000人都成为搅动的机器,看似杂乱无章,看似无组织,但最后就会成为无组织的组织力。
陈劲最终使卡中心的同事相信,“我们到那个地方是很安全的,现在待在这里才真的是不安全,也许走出这片沼泽地,可以到草原上去,那里阳光很明媚。”
拥抱大数据
“目前银行业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要死还是要活。死的机械和活的生命正在时代浪潮之下走到一体。”姜奇平在反思凯文·凯利提出的问题时强调。
互联网时代,从技术上来讲,钱是不作为价值来用,而是作为交流工具来用。这正是凯文·凯利所强调的。凯文·凯利说,硅谷当中有一些风险投资正在给比特币融资,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加密的货币代表着未来。
姜奇平觉得,银行从机械价值转向生命价值、从货币到信息转型,实际上是从一般等价物到具体信息的转变。有不少理论家提出要把货币理论重点从货币转向信贷,而信贷核心问题就是信息。
他举例来说,广告都是扔一半挣一半,如果跟踪到它的轨迹,就可拿一半钱来,达到同样效果。“大数据就是要穿透一般等价物,穿透货币代表的一般价值,深入到一对一价值。”
有一位银行界人士说的一句话,对姜奇平触动很大。他说你们互联网考虑问题要还原到银行出现之前,银行是什么?姜奇平认为,这恰恰具有大数据时代之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对一。用凯文凯利的话来说就是自我感知,实现纯粹个性化。
任何一个创新,一开始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大数据也是。“大数据对我来说,是件心里很痛的事情。” 腾讯QQ彩贝产品总负责人郑浩剑说,“客观地说,1999年那时候我并不觉得大数据在当时来说是发挥价值的,应该说是让很多大企业付出很多成本,因为它只是被动去接受,只是满足领导和业务上的一些被动需求,并没有创造价值。”
他发现,如果不对一些管理和业务上有更多洞察力的话,大数据是挖掘不出所谓价值的。在他做了管理咨询之后发现还是无法去突破,后来就来到了腾讯。互联网企业是以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最终可以把大数据结合进去发挥作用。“关键是数据和数据结合可以带来很多模式创新,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方向。” 有些企业错失良机。天涯社区总裁邢明对此毫不隐晦:我们确实没有抓住产业创新和产品突破的机会,天涯酝酿了大量网络名人和事件,太多事件产生于天涯,我们加强了天涯媒体的属性,但是教训在于忽视了人和人的关系以及相关数据挖掘。而这两年更重要的是把社交关系作重构,我认为WAP3.0要构建真正网络社交平台,我相信这种社区还有机会。”
作为20年前是最早一批从事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者,爱卡创始人涂志云举了个风险管理的例子。国内银行信用卡申请表,跟美国30年前的一模一样。但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美只相差两三年。这么大的落差,是挑战也是机会。他认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办法是未来10年要走完美国30年的路程。
“当年别人问罗丹,你的雕塑为什么这么好?罗丹说,雕塑就是把石头里边不需要的东西删除了,剩下的就是思想者(雕塑)。”姜奇平引用上述故事是为了说明,我们看到大数据并不是做数据本身的文章,而是要留出有意义的东西。在他看来,大数据就是把有意义的东西留下,把无意义的东西去掉。
颠覆原则
“你们还不晚,我们正在看到的变化仅仅是开始而已,互联网仅仅是20年的历史。但是,它还处于初始的阶段,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变得更加美妙,更加颠覆。” 凯文·凯利说到。
凯文·凯利认为,当出现第一个蒸汽船的时候,大家会嘲笑这些蒸汽船说很可笑,很滑稽,很没有效率。他们经常出故障,然后成本也很高。大家把它们称作玩具,他们的确是玩具,因为他们没有用。但是他们做了一件事情,那些帆船永远做不了的,就是他们能够往上游走。
颠覆是非常快的,现在你越是成功,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市场当中,你就越是被颠覆的对象。不管你现在有多么成功,你现在越成功你越是不愿意去改变,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越难走下去,攀上一个更高的山峰。
处于巨变期,不仅金融行业,即便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
腾讯QQ彩贝产品总负责人郑浩剑在听到“巨变”时,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从一个高峰达到另一个高峰,中间就必须下来,主动走向谷底,再慢慢攀升,“这个感触是很深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腾讯并没有任何优势,是全新的挑战,并且这个痛苦的感受我们会比很多其他公司要强烈得多,移动互联网起来之后,我们损失了原先很多优势。腾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其实包括做微信,当时是背负很多现金损失的。但为了不被颠覆,可能自己必须下山再上山,重新出发。”
大数据的颠覆,对银行来说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存款、贷款为主要经营资源,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建立在大数据和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支付方式、数据管理、财富管理业务正在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一位嘉宾向凯文·凯利提问说,在大数据时代到来时,小企业是不是没有优势,在未来大企业的优势是保持还是很容易被打败?
凯文·凯利说,大家有一种偏见,觉得互联网是小企业的天下,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力量,不只是能够有利于企业做小,也有利于企业做大。他判断的趋势是未来大者更大。“我们能够在未来会看到会有一种新的形势——这是一种分散化的,甚至蜂窝化的组织形式,比如说有一千万人远程办公,一起来完成一件事情,那你可能会惊叹于这个公司有多么庞大,但这却是去中心化的,灵活高效的。”
中信银行信用卡就希望进行卡中心的制度改革,改变“大公司”的做派。未来开放的联结点不仅是总部,每个分中心、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成为开放的联结点,成为与整个社会环境互动的接口。
而在业务中,他会更重视那些同质化大战中被忽略的小角落,而不是大银行直接硬碰硬,“数据的挖掘和整合一定是未来银行和所有企业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
显然听完中信银行数据“酷”高峰论坛后,听众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今天的延续,在平静中和其他人一样,等待没落,但我们更可以选择华丽转身、成功转型。”
初冬的北京,阳光温和,风清气爽。互联网“大神”,《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四季饭店的大宴会厅上,大谈互联网的颠覆。与以往的论坛不同,此次听凯文·凯利演讲的不再是互联网的码农,而是正宗金融界的高富帅。
邀请凯文·凯利来到北京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大神不愧为大神,在这场名为数据“酷”的高峰论坛上,凯文·凯利却丝毫没给传统金融面子,他带来了极具前瞻的潮流理念:颠覆通常不是来自高手之间的对决、传统金融将消亡、信用介质多元化……
奇怪的是,那群金融高富帅们听到“传统金融将消亡”,并没有站起来辩论,而是坦然应对。因为,他们觉得,死的只可能是“传统金融”,而不是那些勇于改变的金融人。
的确,金融人也该有互联网思维,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过的,以超常思维研判产业之终极形态,在别人没做过的领域里创新,发挥每 个员工的创造力,就能冲出一片新天地。就像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之前说的,“我们要上火星”。
在这场论坛中,不只凯文· 凯利的演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的分享也毫不逊色:从机械体到有机体、智慧是生物还是机械……精彩观点让在座嘉宾连连称赞。
拥抱未来
“今天在座哪位愿意成为这样的公司呢?利润很低,风险很高,市场还很小,技术也没有被证实。没有人。但是,这就是革命的发生源,革命总是发生在大家不想待在的地方。”凯文·凯利说到。
听到凯文·凯利的预测,相信很多在座的金融界人士,对此也是冷暖自知。P2P、余额宝、比特币,今年以来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传统金融的高富帅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姜奇平觉得,传统银行会毁灭,而且把路径描述得非常清楚,就如同“二战时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把法国兜了一个底”,意思就是互联网公司在迂回包抄整个银行体系。
当然,姜奇平也为传统金融展示了拥抱未来的美好蓝图。“假设银行‘消亡’这个问题发生以后,可以做什么?借助于信息,一种活性的东西进入到了银行的机械价值系统以后,会使银行从一个机械体变成了生命体,越灵活、越复杂、越差异化,可能将来赚的钱是现在的十倍多。”
“但是如果不去把握这个机遇,每年业界25万亿的收入就会被互联网公司赚去。如果你主动迎接这个挑战,这时候银行就走向它的光明彼岸。这是我们看到的大结局。”姜奇平在论坛上侃侃而谈。
对互联网、大数据,金融家们是“又爱又恨”。
银行必须改变,脱离自己的安全区。人之所以怕改变是因为他觉得待在原先的地方很安全,而要去的那个地方是未知的,会很恐惧,而且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被行业给丢下。否则,当听说要改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抗拒。
当然怎么去掉恐惧,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找到了方法,就是学习。“今天互联网确实给大家提供了简单大面积的联结,跨越时空、跨越地点,并且提供非常低成本的学习方式、方法。
在接受《东方企业家》采访时,陈劲反复强调,联结带来学习,学习带来信任,信任最后带来改变。他说,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在每一个池塘里你们都要有所作为,而每一个“池塘”又和大“水坝”联结在一起,将带来更大的震动。
对于陈劲来说,他愿意用不抛弃、不放弃、不迁就的理念希望所有的员工能够一起发展,在新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机制下,转变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超级卡中心。
尽管改变对卡中心七千人的队伍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陈劲在《我们要上火星》文中提到,很多人在谈论到底谁是下一个招行,这就说明我们的“搅动”在市场上产生了影响。当我们7000人都成为搅动的机器,看似杂乱无章,看似无组织,但最后就会成为无组织的组织力。
陈劲最终使卡中心的同事相信,“我们到那个地方是很安全的,现在待在这里才真的是不安全,也许走出这片沼泽地,可以到草原上去,那里阳光很明媚。”
拥抱大数据
“目前银行业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要死还是要活。死的机械和活的生命正在时代浪潮之下走到一体。”姜奇平在反思凯文·凯利提出的问题时强调。
互联网时代,从技术上来讲,钱是不作为价值来用,而是作为交流工具来用。这正是凯文·凯利所强调的。凯文·凯利说,硅谷当中有一些风险投资正在给比特币融资,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加密的货币代表着未来。
姜奇平觉得,银行从机械价值转向生命价值、从货币到信息转型,实际上是从一般等价物到具体信息的转变。有不少理论家提出要把货币理论重点从货币转向信贷,而信贷核心问题就是信息。
他举例来说,广告都是扔一半挣一半,如果跟踪到它的轨迹,就可拿一半钱来,达到同样效果。“大数据就是要穿透一般等价物,穿透货币代表的一般价值,深入到一对一价值。”
有一位银行界人士说的一句话,对姜奇平触动很大。他说你们互联网考虑问题要还原到银行出现之前,银行是什么?姜奇平认为,这恰恰具有大数据时代之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对一。用凯文凯利的话来说就是自我感知,实现纯粹个性化。
任何一个创新,一开始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大数据也是。“大数据对我来说,是件心里很痛的事情。” 腾讯QQ彩贝产品总负责人郑浩剑说,“客观地说,1999年那时候我并不觉得大数据在当时来说是发挥价值的,应该说是让很多大企业付出很多成本,因为它只是被动去接受,只是满足领导和业务上的一些被动需求,并没有创造价值。”
他发现,如果不对一些管理和业务上有更多洞察力的话,大数据是挖掘不出所谓价值的。在他做了管理咨询之后发现还是无法去突破,后来就来到了腾讯。互联网企业是以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最终可以把大数据结合进去发挥作用。“关键是数据和数据结合可以带来很多模式创新,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方向。” 有些企业错失良机。天涯社区总裁邢明对此毫不隐晦:我们确实没有抓住产业创新和产品突破的机会,天涯酝酿了大量网络名人和事件,太多事件产生于天涯,我们加强了天涯媒体的属性,但是教训在于忽视了人和人的关系以及相关数据挖掘。而这两年更重要的是把社交关系作重构,我认为WAP3.0要构建真正网络社交平台,我相信这种社区还有机会。”
作为20年前是最早一批从事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者,爱卡创始人涂志云举了个风险管理的例子。国内银行信用卡申请表,跟美国30年前的一模一样。但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美只相差两三年。这么大的落差,是挑战也是机会。他认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办法是未来10年要走完美国30年的路程。
“当年别人问罗丹,你的雕塑为什么这么好?罗丹说,雕塑就是把石头里边不需要的东西删除了,剩下的就是思想者(雕塑)。”姜奇平引用上述故事是为了说明,我们看到大数据并不是做数据本身的文章,而是要留出有意义的东西。在他看来,大数据就是把有意义的东西留下,把无意义的东西去掉。
颠覆原则
“你们还不晚,我们正在看到的变化仅仅是开始而已,互联网仅仅是20年的历史。但是,它还处于初始的阶段,未来的20年互联网会变得更加美妙,更加颠覆。” 凯文·凯利说到。
凯文·凯利认为,当出现第一个蒸汽船的时候,大家会嘲笑这些蒸汽船说很可笑,很滑稽,很没有效率。他们经常出故障,然后成本也很高。大家把它们称作玩具,他们的确是玩具,因为他们没有用。但是他们做了一件事情,那些帆船永远做不了的,就是他们能够往上游走。
颠覆是非常快的,现在你越是成功,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市场当中,你就越是被颠覆的对象。不管你现在有多么成功,你现在越成功你越是不愿意去改变,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越难走下去,攀上一个更高的山峰。
处于巨变期,不仅金融行业,即便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
腾讯QQ彩贝产品总负责人郑浩剑在听到“巨变”时,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从一个高峰达到另一个高峰,中间就必须下来,主动走向谷底,再慢慢攀升,“这个感触是很深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腾讯并没有任何优势,是全新的挑战,并且这个痛苦的感受我们会比很多其他公司要强烈得多,移动互联网起来之后,我们损失了原先很多优势。腾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其实包括做微信,当时是背负很多现金损失的。但为了不被颠覆,可能自己必须下山再上山,重新出发。”
大数据的颠覆,对银行来说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存款、贷款为主要经营资源,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建立在大数据和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支付方式、数据管理、财富管理业务正在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一位嘉宾向凯文·凯利提问说,在大数据时代到来时,小企业是不是没有优势,在未来大企业的优势是保持还是很容易被打败?
凯文·凯利说,大家有一种偏见,觉得互联网是小企业的天下,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力量,不只是能够有利于企业做小,也有利于企业做大。他判断的趋势是未来大者更大。“我们能够在未来会看到会有一种新的形势——这是一种分散化的,甚至蜂窝化的组织形式,比如说有一千万人远程办公,一起来完成一件事情,那你可能会惊叹于这个公司有多么庞大,但这却是去中心化的,灵活高效的。”
中信银行信用卡就希望进行卡中心的制度改革,改变“大公司”的做派。未来开放的联结点不仅是总部,每个分中心、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成为开放的联结点,成为与整个社会环境互动的接口。
而在业务中,他会更重视那些同质化大战中被忽略的小角落,而不是大银行直接硬碰硬,“数据的挖掘和整合一定是未来银行和所有企业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
显然听完中信银行数据“酷”高峰论坛后,听众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今天的延续,在平静中和其他人一样,等待没落,但我们更可以选择华丽转身、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