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错,这就是我对台湾的第一个印象——安全帽很多。早在台剧中对机车与安全帽的匹配见怪不怪,就像港剧中的法庭上必会看到律政人员头戴假发一样,可是当身处那个环境,切实置身其中时,还是说不出的感觉。假发是殖民者西式法庭遗留的形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一种被侵略的见证,但是台湾的安全帽却大不相同,它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文明发展的象征。
爱生命:流汗总比流血好
对台湾数百万机车骑士来说,骑机车戴安全帽这个动作,已经成为每天上路前的第一件事。这项十几年前推动的强制政策,虽然一开始引起不少的反对,但是一句"流汗总比流血好",说动了许多贪一时方便的民众。
自1997年6月1日起,台湾"骑机车戴安全帽"立法通过,因为这项政策的强制实施,因机动车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而事故伤害死亡人数也从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降到第五位。这项政策执行成果同样受到国际瞩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行全球第一本道路安全手册中就援引台湾的成功经验,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实施骑乘机车配戴安全帽的计划。
戴安全帽被写进立法时,估计当时定是遭到了各种不解与抱怨,面对冰冷的法律,不想被罚款,只能不情愿地把头塞进安全帽里。十几年过去了,戴安全帽已然成了一种随手的习惯。骑车前的下意识就是把安全帽戴到头上。当习惯成自然,佩戴安全帽已经不再是一种拒绝处罚的形式,而是热爱生命的态度内化。
爱生活:随手拍的责任
现代科技让随手拍成了一种习惯,微信、微博随时更新着自己的小心情,发布着身边的小变化。然而这种拍摄大多源于自我满足,如同我在台北看到一辆类似于我们交通事故处理的车上停满了各色机车,并继续把停靠在路边的机车往上搬时都好奇地拍下来发微博,发朋友圈,导游事后却说,那是因为机车放错了位置,要被拖走,而相关机构得知哪里有放错位置的机车也是因为民众的举报。
当时大家非常不理解,这在我们看来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不过现在想来,台湾随处可见机车整齐停放,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是对的,我们随手拍发的是好奇,而他们却在运用科技随手拍发结果。正是强烈的公民责任心让他们敢于去正视这些问题,而非看笑话的心理去揭露。科技发展是为了生活地更美好,台湾民众的社会责任心已经渗透在日常的街角见闻中。
诚然,他们已经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爱环境:垃圾不落地文化
任何地方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文化自觉。台湾的垃圾不落地文化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甚至可以套用一句名言:整洁,不是一天做到的。
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垃圾费随袋征收"和"垃圾分类进社区、入家庭"等办法,通过官民数十年的努力,现在台湾的垃圾不落地文化,已从台北普及到乡下,成为一种民众自觉和习惯的"垃圾文化"。每晚8点左右,台湾街区会固定响起"祈祷的少女", 垃圾车和资源回收车伴着音乐、闪烁着橘黄色的灯光缓缓的开来,而这时,大家会拿出自家垃圾投入垃圾车中。而这种垃圾车音乐文化,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台湾每个家庭必须把自家的垃圾分类好,在固定时间把垃圾提到固定的地点等垃圾车来收集垃圾。
不仅如此,台湾的垃圾分类也做得很好。台湾目前的垃圾回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回收资源垃圾,第二类就是厨余垃圾,生熟厨余、剩菜剩饭等。厨余又分为喂猪用和堆肥用。第三类就是一般垃圾。由于垃圾回收是定时按路线回收的,所以如果有时恰好没赶上回收的时间,就只好放一放。
用心呵护环境,生活岂会辜负美好?
安全帽是台湾文化的一种外延显示,诸如之类的文化小外延在台湾并不罕见,垃圾的明确分类、食物打包文化……形式之下,是宝岛文化的真切体现。来这里,不需要说什么,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就好。
爱生命:流汗总比流血好
对台湾数百万机车骑士来说,骑机车戴安全帽这个动作,已经成为每天上路前的第一件事。这项十几年前推动的强制政策,虽然一开始引起不少的反对,但是一句"流汗总比流血好",说动了许多贪一时方便的民众。
自1997年6月1日起,台湾"骑机车戴安全帽"立法通过,因为这项政策的强制实施,因机动车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而事故伤害死亡人数也从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降到第五位。这项政策执行成果同样受到国际瞩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行全球第一本道路安全手册中就援引台湾的成功经验,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实施骑乘机车配戴安全帽的计划。
戴安全帽被写进立法时,估计当时定是遭到了各种不解与抱怨,面对冰冷的法律,不想被罚款,只能不情愿地把头塞进安全帽里。十几年过去了,戴安全帽已然成了一种随手的习惯。骑车前的下意识就是把安全帽戴到头上。当习惯成自然,佩戴安全帽已经不再是一种拒绝处罚的形式,而是热爱生命的态度内化。
爱生活:随手拍的责任
现代科技让随手拍成了一种习惯,微信、微博随时更新着自己的小心情,发布着身边的小变化。然而这种拍摄大多源于自我满足,如同我在台北看到一辆类似于我们交通事故处理的车上停满了各色机车,并继续把停靠在路边的机车往上搬时都好奇地拍下来发微博,发朋友圈,导游事后却说,那是因为机车放错了位置,要被拖走,而相关机构得知哪里有放错位置的机车也是因为民众的举报。
当时大家非常不理解,这在我们看来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不过现在想来,台湾随处可见机车整齐停放,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是对的,我们随手拍发的是好奇,而他们却在运用科技随手拍发结果。正是强烈的公民责任心让他们敢于去正视这些问题,而非看笑话的心理去揭露。科技发展是为了生活地更美好,台湾民众的社会责任心已经渗透在日常的街角见闻中。
诚然,他们已经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爱环境:垃圾不落地文化
任何地方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文化自觉。台湾的垃圾不落地文化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甚至可以套用一句名言:整洁,不是一天做到的。
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垃圾费随袋征收"和"垃圾分类进社区、入家庭"等办法,通过官民数十年的努力,现在台湾的垃圾不落地文化,已从台北普及到乡下,成为一种民众自觉和习惯的"垃圾文化"。每晚8点左右,台湾街区会固定响起"祈祷的少女", 垃圾车和资源回收车伴着音乐、闪烁着橘黄色的灯光缓缓的开来,而这时,大家会拿出自家垃圾投入垃圾车中。而这种垃圾车音乐文化,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台湾每个家庭必须把自家的垃圾分类好,在固定时间把垃圾提到固定的地点等垃圾车来收集垃圾。
不仅如此,台湾的垃圾分类也做得很好。台湾目前的垃圾回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回收资源垃圾,第二类就是厨余垃圾,生熟厨余、剩菜剩饭等。厨余又分为喂猪用和堆肥用。第三类就是一般垃圾。由于垃圾回收是定时按路线回收的,所以如果有时恰好没赶上回收的时间,就只好放一放。
用心呵护环境,生活岂会辜负美好?
安全帽是台湾文化的一种外延显示,诸如之类的文化小外延在台湾并不罕见,垃圾的明确分类、食物打包文化……形式之下,是宝岛文化的真切体现。来这里,不需要说什么,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