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朋友圈与众不同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婆婆的朋友圈是我见过的父辈中最与众不同的。
  一般来说,朋友圈里各位六七十岁的叔伯婶子、大爷大妈都在忙着转发“太可怕了!”“太恐怖了!”“不看后悔!”“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文章。我爸妈更是个中高手。我跟他们抱怨一句“活儿多钱少”,他们给我分享一条:《揭秘!国家主席一个月工资有多少?》;一起看电视,但凡有个外国人说外语,而我没有马上反应出来他说的是什么,他们就会默默刷一条:《还在找借口?虎鲸都会说外语了!》;最可怕的是有一次我让我爸帮我递杯水,没多久就看见他更新了一条:《劳动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直接把他拉进了“不看他的朋友圈”。
  可我婆婆不同,她转发的文章令我感觉格外亲切。比如:《循序渐进识别鸢尾花》《这个星球上游速最快的鱼是什么味道》,来自文艺青年最爱的百科公众号植物星球、物种日历;《英国脱欧后的新世界》《世界经济很平庸,不等于中国经济也不行》,来自政论文章颇多的时政公众号思想潮、侠客岛。这都是我自己平时也关注的公众号、看过的文章。她甚至还关注一些另类公众号,偶尔转发一下《关于大麻:估计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之类的冷门文章,让我目瞪口呆。
  一天,我跟我妈拌了几句嘴,头痛地看她分享的《深度好文: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再看我婆婆分享的《每一位父母都要从神坛上被拽下来》,并引用文章说,“每个父母都要被拽下神坛,我反对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也不接受所有错皆属父母的指责”,忍不住对老公感慨:“你妈阅读品位好高!”结果老公得意洋洋地说:“这都是我引导得好啊!”原来,在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下载微信软件、注册微信号的那一刻,他就把自己平时关注的订阅号给他们关注上了,平时看到关于养老、旅游、时政等老年人关心的话题,以及一些专业医生的科普文章,还会专门分享给他们。“网上信息太多,你要帮父母学习利用和分辨。”他说,“就像他们当年引导我们一样,现在轮到我们引导他们了。”
  细想想,我的确从来没有把引导父母视为自己的责任。看到他们在朋友圈转发那些莫名其妙的文章,无非是笑几声。回家听他们说起网上不着调的消息,也不过是不耐烦地说一句:“别听他们瞎说!”偶尔辩论一番,话赶话,一言不合,还会吵起来,生气地指责他们轻信、固执、缺乏分辨能力,想不通为什么他们经历了世事起伏、人间沧桑,有着那么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却对一些显而易见的谣言和高浓度鸡汤文毫无防备、束手就擒。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们再不用吃那么多盐和那么多饭,就可以借助网络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筛选、掌握第一手资讯,指导自己的实践。而我们的父母,只是不适应这个崭新的学习认知方法而已。这和童年的我们咿呀学语,一点点学会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并无不同。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是以何等的细致耐心一遍一遍地教导我们,我们的年幼无知、年少轻狂,从未遭遇轻蔑与嘲笑,所有疑惑与苦恼都被小心对待、认真解答。如今,易位而处的我们面对要从头学起的他们,怎么就只能无视甚至拉黑呢?
  其实,我们对父母“太可怕了!”“太恐怖了!”“不看后悔!”
  的朋友圈的嘲笑,正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成長,既没有承担引导父母责任的自觉,也没有成功引导父母的能力与自信。一个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是一个可以与父母平等交流、相互引导的成熟个体,而不再是童年时那个觉得他们应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小孩子,一旦幻想破灭,只剩失望与抱怨。
  说到底,我们对父母最大的爱和关心,并不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母亲节,朋友圈里的贴图怀旧和深情感恩;也早已不是常回家看看,洗洗筷子刷刷碗。帮助父母和我们一起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享受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红利,在知识的更新中永葆年轻,才是我们最该为他们做的事。
其他文献
目的:对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运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2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非常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
目的: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1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患者是否
同型半胱氨酸已被证实系引起妊娠相关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包含胎儿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流产等,严重者危及母婴生命.而当机体缺乏维他命如叶酸、
本文对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发生渗漏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造影剂渗漏的原因,总结如何在检查前进行有效预防,以及外渗后的护理方法.注射速度过快、患者血管细、渗透压过高、注
我住院那阵子,女儿每日总会带几只猕猴桃来,还是金毛的那种,贵得吓人。我不许她带,吃什么水果还不都一样有维生素C?我啰啰唆唆反复说,她听烦了,一日正色道:“你知道吗,你每天的住院费、护工费、自付部分的药费检查费,足够你每天吃100只猕猴桃的了,还要省省省!”  够每天吃100只猕猴桃?  我先是惊愕,继而深省,最后露出苦涩的笑。唉,还真是那么回事。  女儿所愤然的“省省省”,便是过分的节俭,便是平日
期刊
四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这样听似新鲜的组合已经在山东德州平原县刘文娟父亲家里存续了6年。在这个家庭中,被照顾的是刘文娟偏瘫的83岁老父亲刘舒仁,照顧刘舒仁的三位老人分别为80岁、70岁和67岁。四位老人搭伙过日子,用互助的方式解决了四个家庭的养老难题,也让解决当今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有了一个新的尝试。  四老做伴生活  “老妹妹今天中午做的韭菜鸡蛋盒子很好吃!两个老弟照料我
期刊
退休前,我是一名企业职工,爱厂如家,尽职尽责,很少顾及家事。做饭炒菜、刷鍋洗碗、擦窗拖地都是老伴的事儿,她总是说:“你忙你的,家里的事儿我包了。”  退休后,就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突然来个急刹车,突然感觉乱了套。老伴看出我的心事,让我当家庭“主管”。她说:“我一直当‘主管’,现在该改选了,由你当‘主管’。”她还说:“松弛的琴弦,弹不出优美的旋律。”  从此,采购员、大厨师、保洁员,全都落到我身上。
期刊
晚上睡觉前,我跟老伴谈起我今天去乡下吃侄儿结婚酒的见闻:侄儿因务工被机器绞断两根手指,如今居然能娶个比他小十岁且蛮漂亮的姑娘,这姑娘家庭条件还不错。老伴快乐地说:“好人有好报,大哥今年娶儿媳,明年抱孙子,美好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已64岁的大哥的确是好人。我老伴年轻时患上肝炎,住院好长时间,病情都没有好转。大哥四处寻访民间医生,帮老伴寻找草药方。后来,老伴的肝病痊愈,她不忘恩情,很关心大哥一
期刊
顾颐是一名摄影师。2014年年初,父亲顾全平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母亲吕爱平骨盆与腿部摔断骨折,由于年龄太大,医生为其进行了保守治疗,还叮嘱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即使骨头愈合,也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考虑到父亲来日不多,顾颐果断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将公司托付给别人打理,自己全心全意地陪伴父母。父母责怪他,顾颐握着他俩的手,哽咽着说:“我们一家三口就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少……”  奇思异想跨洋旅游  201
期刊
老了,一晃76岁了。身体还可以,就是耳朵不好使。我的耳朵不是听不到声,而是听不准声,老是打岔,而且这岔还打得特别不贴边儿,人家问东我答西,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次,我去黑牛屯水库钓鱼,遇见一个学生,我俩一边钓鱼一边闲聊。他问:“崔老师,你眼神儿还行吧?”我答:“小魚儿还行,就是没捞着大的。”那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前几天,我得肾结石住进了医院。护士来打针,她说:“大伯,握拳。”我便往前凑凑。护士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