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V2009年春季发布的“涂鸦”手袋系类,是由The DietchProject艺术廊穿针引线,向2004年因肺癌去世的斯蒂芬-斯普劳斯(Stephen Sprouse)致敬的作品。这位头发油腻,眼珠灰蓝,嘴角倔强的涂鸦大师此刻也许正在火星点头微笑!
是谁让Marc Jacobs奋力一“脱”?
Marc Jacobs一直是斯蒂芬的忠实“粉丝”,现在他已经与斯蒂芬台作了两次:一次是在斯蒂芬活着的时候,一次是在去世之后。
在2009年1月Louis Vuitton最新的广告上,Louis Vuitton设计总监Marc Jacobs咧着一口白牙,赤身叉腿,用涂鸦手袋遮掩住自己的私密部位。斯蒂芬’斯普劳斯标志性的涂鸦文字从手袋蔓延到Marc Jacobs晒成古铜色,锻炼得有模有样的身体上。炫目的视觉效果成为这个新春的开门炮:“摇滚吧,摇滚下去!”Marc Jacobs的“牺牲”没有白费,就在消费极需要被狠狠刺激的当下,已经有人目睹北京的白领提着绽放涂鸦玫瑰的老花包出入上班场所了。
“这是在向斯蒂芬·斯普劳斯致敬!”MarcJacobs愿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这位在5年前去世的先锋大师的致敬,何况这还会为他所负责的产品带来更好的销售——这一点在2001年的初次合作就得到了证明,斯蒂芬大笔挥就的粗体字让那款LV手袋脱销,排队购买的名单长到他自己也没轮上。路易威登公司也自此初尝跨界合作的甜蜜滋味,从那之后每隔一两年便寻找外援设计师碰撞灵感。Marc Jacobs当然有理由认为这次回炉会把秋冬之后的萧素空气捂热乎些。
艺术界的“火星人”
在他的体内,高级时尚与街头流行相安无事,这便是那鼎鼎有名的“80’s mix”流行趋势的发源。
借LV涂鸦手袋这一热潮,纪念斯蒂芬·斯普劳斯去世5周年的艺术展也在纽约开幕,主题为“火星摇滚”。人们提起他时总离不开几个词:涂鸦,朋克、火星气质。翻翻杂志,看看街拍,破烂的牛仔裤,脏兮兮的板鞋,涂鸦图案遍布的Tee衫……斯蒂芬·斯普劳斯这个陌生的名字渗透了你所熟悉的这一切。他的影响贯穿了新浪潮文化席卷的上个世纪80年代。60年代的纽约气质由安迪·沃霍定义,70年代出了个伍迪艾伦,斯蒂芬·斯普劳斯则是80年代的签名。他的朋克范儿比远在伦敦的Vivienne Westwood只会多不会少。薇诺娜·赖德和强尼戴普穿着他设计的衣服,仿佛T台是他们彻夜狂欢后回家抄的小道。而金发变性模特Valkyrie的出场则代表着新一天到来的曙光——用颠覆的眼光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有不甘被视为陈旧老土的年轻人,穿上满是涂鸦的荧光布料摩托车手外套和紧身裤,拿出腔调,这就是潮流。
朋克气质让他不由得对离经叛道的明星格外亲近,这反映在他阵容强大的顾客名单上:麦当娜、朋克乐教父伊基·波普、“性手枪”主唱席德l维瑟斯、滚石主唱米克·贾格、“枪花”主唱艾克赛尔罗斯、“九寸钉”主唱特伦特·雷兹诺,库本的遗孀科特妮拉芙、“变色龙”大卫·博伊等。他让这些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巨星的气质更加视觉化,这些巨星也让他进一步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1953年出生的斯蒂芬自小就敏感自闭。手里从不忘紧握一支画笔,他只有在激情作画时,脸上才会露出坚决而笃定的表情。他还被学校老师戏称为“艺术总监”,而斯蒂芬的父母却总是担心着该如何改善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斯蒂芬9岁时,为自己画了4幅自画像,里面有4个形象:前3个依次是流浪汉、电影明星、父亲,最后一个才是他本人的形象,下面还有一行字:“我最好还是做自己!”这句话就在他此后的人生路中贯彻了下去。
斯蒂芬18岁时,幸运地成为了70年代掌握时尚话语权的大师罗伊·侯斯顿(Roy Halston)的得力助手。他总是能准确高效地用画笔执行侯斯顿的想法,这让他拥有了“画画机器”的外号。在侯斯顿那里,他学会了简洁与奢华的美学。也接触到了以前望尘莫及的社会名流。每一天,他坐着侯斯顿的加长轿车出去参加上流派对,深夜再和同伴凑齐零钱坐地铁回家。空荡荡的地铁站里脚步声的回响,墙上的各色涂鸦,与他逐渐形成的上流触觉并无抵触,在他的体内,高级时尚与街头流行相安无事,这便是那鼎鼎有名的“80’s mix”流行趋势的发源。
除了侯斯顿的提携以外,另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热爱:鲜艳的色彩,波普艺术和乐手。在一场时装发布会上,斯蒂芬遇到了安迪,并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安迪的热爱,安迪与他交换了作品。斯蒂芬后来还获得了安迪的肖像使用权。他被称为“安迪-沃霍尔的孩子”。安迪去世的时候,身上穿的是斯蒂芬设计的衣服。
生意场上的“流星”
没有商业细胞的他面对生产工序,出货交货,管理等难题一筹莫展。“为什么我就是不能成功?”这是他屡战屡败后常常自问的一句话。
与其说斯蒂芬是设计师,不如说是艺术家。80年代初期,已经离开了侯斯顿的他一边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走上商业设计师这条路,一边向父母借了140万美元开始当老板。但上东区的傲慢精明是他不可逾越的坎,生性质朴的他既不愿妥协,更不愿意牺牲艺术,因此后来在生意场上遭遇了一连串的挫败:他从1983年开创的那一系列的服装品牌,因为经营不善,留下的是60万美元欠款和破产声明。“他就是一颗流星,”他的朋友这样描述作为“商人”的他,“划过夜空的光芒无比耀眼,却转瞬即逝。”但是,斯蒂芬的公司清算后卖给二手店铺的服装价格却一路飚高。
在给侯斯顿当助手时,斯蒂芬培养出了对高级面料的敏感度,这让他坚持用当时还未大量生产的高价荧光布作为面料,他还坚持手工印染涂鸦。因此,他的设计被人嘲笑:“要么太复古,要么太未来。”这说明当,时在大多数人眼里,先锋触觉还只是沾生鱼片的酱里那一小团芥末,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太多的商业考量使他艺术至上的初衷逐渐稀释,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失望。没有商业细胞的他面对生产工序,出货交货、管理等难题一筹莫。展。“为什么我就是不能成功?”这是他屡战屡败后常常自问的一句话。将偏执的天才置身于充满功利和妥协的买卖世界,就是这样的不知所措。他的好友说:“我很气愤这个善良又慷慨的家伙总是被人利用。”
尽管生意失败了,但斯蒂芬的设计才华却一直闪耀着灵光,被新锐的设计师们追捧。2001年,他的头号粉丝Marc Jacobs以LV设计总监的身份,邀请斯蒂芬在花押字包上印上一层肆意的粗体签名。首次合作便取得了成功,理应为斯蒂芬的商业之路打开一条新思路,但他却依然对商业运作嗤之以鼻:“我不适合条条框框太多的大公司。”年近50,斯蒂芬最爱做的事情还是坐在华盛顿广场公园,看孩子们玩滑板。
2003年,斯蒂芬被确诊肺癌。每天抽三包烟的他很早就知道自己“肺不太好”,但没想到这个“不太好”竟然严重到危及生命。知晓病情后,他不愿意公布,他一边强装微笑地参加由他负责设计的Diesel门店的开张仪式,结束后又无比失落地拍着桌子对友人说:“我在干嘛,糟蹋自己的才华。”艺术家在面对死亡时的神经质和脆弱,一览无遗。
过完50岁的生日没多久,斯蒂芬便停止了呼吸,葬礼举行的那一天,他的棺木从里到外地布满了涂鸦。在棺盖被盖上的那一刻,有人轻轻地在他的手里塞了一支画笔。
印度小童星的“贫民富翁”之梦 Anna
原本生活在孟买贫民窟的孩子,却因为参演了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 富翁》成了当地英雄式的人物。接下来他们的命运将如何改变。生活 的巨变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暂时是未知数。
当本届奥斯卡公布《贫民富翁》获得“最 佳影片”奖之后,那些穿着礼服的明星大腕们全 体起立,齐声向获奖者鼓掌致贺。台上几个来自 印度的小演员抢尽了风头,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 既陌生又新奇。10岁的伊斯梅尔(幼年舍里姆 的扮演者)是第一次穿西服,打领结;7岁的鲁 宾娜(幼年拉提卡的扮演者)也是头一次穿上这 幺漂亮的裙子。就在颁奖典礼的前一天,他们还 去了迪士尼乐园。
同一时刻的印度孟买,鲁宾娜的母亲蒙尼· 库雷希正在简陋的木屋内观看着奥斯卡的电视转 播,她的另外3个孩子则躺在地上。在这间原本 仪可容3个成年人的木屋里,挤满了拿着相机的 记者。街上则传来片中主题曲《JaiH0》的歌 声,这首歌曲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 奖。鲁宾娜的母亲对记者说:“很高兴我的女儿 赢得这个奖项,我还看到她跟那些大明星一同站 在台上,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部电影早前因为过度强调印度的黑暗面 而一度受到非议,但鲁宾娜的母亲却为影片辩护 说:“我知道此片受到批评,不过,也可以这样 看,一个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小女孩,做梦也没有 想过可以出国,但现在居然可以去参加奥斯卡颁 奖典礼,这有什么不好呢?”
然而,在远征奥斯卡的梦幻旅程结束后, 小童星们必须从星光熠熠,珠光宝气的奥斯卡, 返回孟买继续生活,差异如此巨大的文化冲突会 否对小家伙们造成影响,暂时仍是未知之数。
来自贫民窟的小童星
伊斯梅尔和鲁宾娜的现实生活状况和电影 中的情形非常相似,甚至还要糟糕一些。
在电影《贫民富翁》里的3个小演员中,要 数主角杰玛的幼年扮演者阿俞西的家庭背景最 好。阿俞西虽然也出生在孟买,但他的母亲是教 师,父亲是一名专业的演员,两人的收入都不 低。阿俞西从4岁时就开始演戏,在出演这部电 影之前就已经是印度的小童星了,出演过多部电 视剧。这一点其实从电影中也能看出来——阿俞 西的演技明显要比他的两个小伙伴老练得多。
相比起来,另外两个小演员,伊斯梅尔和 鲁宾娜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 电影中的情形非常相似,完完全全住在孟买的贫 民窟里。事实上,伊斯梅尔真实的家比电影里的 “家”还要破旧简陋:用防水油布和破毯子围起 来的“墙壁”四面透风,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老鼠都旁若无人地四处乱窜。另外,房子还是座 违章建筑,随时都面临被强行拆除的危险。每天 早晨,伊斯梅尔都会蹲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旁 边,用脏兮兮的水洗脸。晚上则和父母挤在一块 很小的席子上睡觉。伊斯梅尔家里的主要经济来 源就靠他的爸爸穆罕默德每个月通过卖木头赚回 20到40美元来维持生活。不过穆罕默德患有严 重的肺结核,很多时候都无法工作,所以有时连 这点收入都难以保证。
鲁宾娜住在离伊斯梅尔家几百步远的地 方。相比较伊斯梅尔的“陋室”来说,鲁宾娜的 小屋要温暖舒适许多。然而,情况也好不到哪儿 去——她家附近有一条臭水沟,是细菌滋生的温 床。鲁宾娜的父亲库赖什是一个木匠,在女儿拍 电影期间,库赖什在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腿,没 法再出去工作,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中断了。
两个小演员的家庭状况都可以用“揭不开 锅”来形容,所以在伊斯梅尔和鲁宾娜参演了这 部电影之后,他们的父母虽然没奢望儿女能大红 大紫,但也希望孩子当演员之后会让他们的生活 有所改变。这部电影在获得奥斯卡奖之前,其实 就已经拿到了很多奖项,比如英国独立电影奖, 金球奖……该片的导演和青年演员都因此而一举 成名,但唯有小演员的情况却依旧像往常一样, 仍然生活在贫民窟里,直到被通知去参加洛杉矶 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他们才第一次走出贫民窟。 谈及此事时。伊斯梅尔的母亲莎麦姆愤怒地说: “在电影里,我的儿子是个英雄。他为电影立下 了不小的功劳。然而,看看他现在的生活,这是 一个功臣应该得到的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 钱和帮助。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们过得简直不是 人过的生活。我很担心,以后将没人记得伊斯梅 尔。”鲁宾娜的父亲库赖什也说:“这部电影能 如此受欢迎,我很开心。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 电影赚了那么多钱,男女主角都大红大紫了,为 什么他们却只给了我们那么一点钱。他们应该给 我们更多。”
对于这样的谴责,导演博伊尔和制片人库尔 森矢口否认,并声称电影拍完后,每个孩子都得到 了丰厚的报酬,伊斯梅尔和鲁宾娜甚至还受到了特 别照顾,而且剧组已经将他们送去上学,并且会一 直资助他们到18岁。完成学业后,剧组还会给两人 一笔钱,至于这笔钱的具体数目,博伊尔并未透 露。库尔森表示,剧组曾考虑一次性给他们一大笔 钱。但是考虑到两个孩子太小,给钱也许并不是一 件好事,所以才决定资助他们上学。同时,为了 表彰他们的精彩演出,孟买市政府日前也决定, 免费给他们每人一套公寓,价值约合人民币30 万元。当地住房部门负责人马哈斯声称:“这些 小演员是印度人的骄傲,理应住上好房子!”
前途依旧令人担忧
如果他们身边的监护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 力,目光短浅地只图眼前利益,只会将孩子原本 光辉的前途毁于一旦。
2月底,小演员们已经离开洛杉矶,返回孟 买。回到家乡后,他们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 被人群高高举起。连印度总统帕蒂尔、总理辛 格和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都向他们发来祝 贺,称赞他们是:“印度的骄傲”。
然而,另一边,他们的命运和前途也依旧令 人担忧。尽管他们的父母得到了导演“完成学业 后,给一笔钱的承诺”和政府奖励的一套公寓, 但穷怕了的父母似乎远远没有满足,反而越来越 沉迷在孩子们所带来的利益之中。回到孟买后的 第二天,伊斯梅尔被获准休课一天,由于刚从洛 杉矶乘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回来,十分疲累,很 想好好休息一天,却被他的父亲要求到屋外去 “作秀”,伊斯梅尔拒绝了父亲的要求。没想到 父亲竟然当众对他又踢又打,令邻居和路人都大 为震惊。尽管他的父亲迫于压力,事后公开道 歉,说对儿子返家感到混乱和紧张,短暂迷失自 我。但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再次发生。
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成为闪耀的明星,对 于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尚无法得知。但如果他们身边的监护人缺乏判 断是非的能力,目光短浅地只图眼前利益,只 会将孩子原本光辉的前途毁于一旦。这样的例 子不是没有,3月1日的一则消息就是活生生的 前车之鉴:4年前,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奖 授予了描写印度红灯区妓女子女生活的纪录片 《生于妓院》。最近《时代》周刊印度版对该 纪录片的主角进行调查时发现,该片让不少孩 子都逃离了妓院,但剧中主角之一的酱瑞蒂·穆 克吉却“女承母业”,成为了红灯区里的妓 女,烟酒不离口的她和2005年手捧小金人,泪 洒柯达剧院时判若两人。普瑞蒂本可以因为奥 斯卡的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导演泽娜给 了普瑞蒂的母亲很多钱,希望可以让普瑞蒂读 书。没想到普瑞蒂的妈妈拒绝了让普瑞蒂读书 的请求,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成为明星后在 红灯区能挣更多的钱。
这样看来,过早地成名有时候并不是件好 事,缺乏判断能力又无力反抗的孩子们很容易 就变成了父母的“摇钱树”。但愿普瑞蒂的悲 剧到此为止,伊斯梅尔和鲁宾娜都能免受干 扰,顺利地完成学业。
是谁让Marc Jacobs奋力一“脱”?
Marc Jacobs一直是斯蒂芬的忠实“粉丝”,现在他已经与斯蒂芬台作了两次:一次是在斯蒂芬活着的时候,一次是在去世之后。
在2009年1月Louis Vuitton最新的广告上,Louis Vuitton设计总监Marc Jacobs咧着一口白牙,赤身叉腿,用涂鸦手袋遮掩住自己的私密部位。斯蒂芬’斯普劳斯标志性的涂鸦文字从手袋蔓延到Marc Jacobs晒成古铜色,锻炼得有模有样的身体上。炫目的视觉效果成为这个新春的开门炮:“摇滚吧,摇滚下去!”Marc Jacobs的“牺牲”没有白费,就在消费极需要被狠狠刺激的当下,已经有人目睹北京的白领提着绽放涂鸦玫瑰的老花包出入上班场所了。
“这是在向斯蒂芬·斯普劳斯致敬!”MarcJacobs愿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这位在5年前去世的先锋大师的致敬,何况这还会为他所负责的产品带来更好的销售——这一点在2001年的初次合作就得到了证明,斯蒂芬大笔挥就的粗体字让那款LV手袋脱销,排队购买的名单长到他自己也没轮上。路易威登公司也自此初尝跨界合作的甜蜜滋味,从那之后每隔一两年便寻找外援设计师碰撞灵感。Marc Jacobs当然有理由认为这次回炉会把秋冬之后的萧素空气捂热乎些。
艺术界的“火星人”
在他的体内,高级时尚与街头流行相安无事,这便是那鼎鼎有名的“80’s mix”流行趋势的发源。
借LV涂鸦手袋这一热潮,纪念斯蒂芬·斯普劳斯去世5周年的艺术展也在纽约开幕,主题为“火星摇滚”。人们提起他时总离不开几个词:涂鸦,朋克、火星气质。翻翻杂志,看看街拍,破烂的牛仔裤,脏兮兮的板鞋,涂鸦图案遍布的Tee衫……斯蒂芬·斯普劳斯这个陌生的名字渗透了你所熟悉的这一切。他的影响贯穿了新浪潮文化席卷的上个世纪80年代。60年代的纽约气质由安迪·沃霍定义,70年代出了个伍迪艾伦,斯蒂芬·斯普劳斯则是80年代的签名。他的朋克范儿比远在伦敦的Vivienne Westwood只会多不会少。薇诺娜·赖德和强尼戴普穿着他设计的衣服,仿佛T台是他们彻夜狂欢后回家抄的小道。而金发变性模特Valkyrie的出场则代表着新一天到来的曙光——用颠覆的眼光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有不甘被视为陈旧老土的年轻人,穿上满是涂鸦的荧光布料摩托车手外套和紧身裤,拿出腔调,这就是潮流。
朋克气质让他不由得对离经叛道的明星格外亲近,这反映在他阵容强大的顾客名单上:麦当娜、朋克乐教父伊基·波普、“性手枪”主唱席德l维瑟斯、滚石主唱米克·贾格、“枪花”主唱艾克赛尔罗斯、“九寸钉”主唱特伦特·雷兹诺,库本的遗孀科特妮拉芙、“变色龙”大卫·博伊等。他让这些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巨星的气质更加视觉化,这些巨星也让他进一步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1953年出生的斯蒂芬自小就敏感自闭。手里从不忘紧握一支画笔,他只有在激情作画时,脸上才会露出坚决而笃定的表情。他还被学校老师戏称为“艺术总监”,而斯蒂芬的父母却总是担心着该如何改善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斯蒂芬9岁时,为自己画了4幅自画像,里面有4个形象:前3个依次是流浪汉、电影明星、父亲,最后一个才是他本人的形象,下面还有一行字:“我最好还是做自己!”这句话就在他此后的人生路中贯彻了下去。
斯蒂芬18岁时,幸运地成为了70年代掌握时尚话语权的大师罗伊·侯斯顿(Roy Halston)的得力助手。他总是能准确高效地用画笔执行侯斯顿的想法,这让他拥有了“画画机器”的外号。在侯斯顿那里,他学会了简洁与奢华的美学。也接触到了以前望尘莫及的社会名流。每一天,他坐着侯斯顿的加长轿车出去参加上流派对,深夜再和同伴凑齐零钱坐地铁回家。空荡荡的地铁站里脚步声的回响,墙上的各色涂鸦,与他逐渐形成的上流触觉并无抵触,在他的体内,高级时尚与街头流行相安无事,这便是那鼎鼎有名的“80’s mix”流行趋势的发源。
除了侯斯顿的提携以外,另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热爱:鲜艳的色彩,波普艺术和乐手。在一场时装发布会上,斯蒂芬遇到了安迪,并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安迪的热爱,安迪与他交换了作品。斯蒂芬后来还获得了安迪的肖像使用权。他被称为“安迪-沃霍尔的孩子”。安迪去世的时候,身上穿的是斯蒂芬设计的衣服。
生意场上的“流星”
没有商业细胞的他面对生产工序,出货交货,管理等难题一筹莫展。“为什么我就是不能成功?”这是他屡战屡败后常常自问的一句话。
与其说斯蒂芬是设计师,不如说是艺术家。80年代初期,已经离开了侯斯顿的他一边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走上商业设计师这条路,一边向父母借了140万美元开始当老板。但上东区的傲慢精明是他不可逾越的坎,生性质朴的他既不愿妥协,更不愿意牺牲艺术,因此后来在生意场上遭遇了一连串的挫败:他从1983年开创的那一系列的服装品牌,因为经营不善,留下的是60万美元欠款和破产声明。“他就是一颗流星,”他的朋友这样描述作为“商人”的他,“划过夜空的光芒无比耀眼,却转瞬即逝。”但是,斯蒂芬的公司清算后卖给二手店铺的服装价格却一路飚高。
在给侯斯顿当助手时,斯蒂芬培养出了对高级面料的敏感度,这让他坚持用当时还未大量生产的高价荧光布作为面料,他还坚持手工印染涂鸦。因此,他的设计被人嘲笑:“要么太复古,要么太未来。”这说明当,时在大多数人眼里,先锋触觉还只是沾生鱼片的酱里那一小团芥末,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太多的商业考量使他艺术至上的初衷逐渐稀释,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失望。没有商业细胞的他面对生产工序,出货交货、管理等难题一筹莫。展。“为什么我就是不能成功?”这是他屡战屡败后常常自问的一句话。将偏执的天才置身于充满功利和妥协的买卖世界,就是这样的不知所措。他的好友说:“我很气愤这个善良又慷慨的家伙总是被人利用。”
尽管生意失败了,但斯蒂芬的设计才华却一直闪耀着灵光,被新锐的设计师们追捧。2001年,他的头号粉丝Marc Jacobs以LV设计总监的身份,邀请斯蒂芬在花押字包上印上一层肆意的粗体签名。首次合作便取得了成功,理应为斯蒂芬的商业之路打开一条新思路,但他却依然对商业运作嗤之以鼻:“我不适合条条框框太多的大公司。”年近50,斯蒂芬最爱做的事情还是坐在华盛顿广场公园,看孩子们玩滑板。
2003年,斯蒂芬被确诊肺癌。每天抽三包烟的他很早就知道自己“肺不太好”,但没想到这个“不太好”竟然严重到危及生命。知晓病情后,他不愿意公布,他一边强装微笑地参加由他负责设计的Diesel门店的开张仪式,结束后又无比失落地拍着桌子对友人说:“我在干嘛,糟蹋自己的才华。”艺术家在面对死亡时的神经质和脆弱,一览无遗。
过完50岁的生日没多久,斯蒂芬便停止了呼吸,葬礼举行的那一天,他的棺木从里到外地布满了涂鸦。在棺盖被盖上的那一刻,有人轻轻地在他的手里塞了一支画笔。
印度小童星的“贫民富翁”之梦 Anna
原本生活在孟买贫民窟的孩子,却因为参演了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 富翁》成了当地英雄式的人物。接下来他们的命运将如何改变。生活 的巨变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暂时是未知数。
当本届奥斯卡公布《贫民富翁》获得“最 佳影片”奖之后,那些穿着礼服的明星大腕们全 体起立,齐声向获奖者鼓掌致贺。台上几个来自 印度的小演员抢尽了风头,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 既陌生又新奇。10岁的伊斯梅尔(幼年舍里姆 的扮演者)是第一次穿西服,打领结;7岁的鲁 宾娜(幼年拉提卡的扮演者)也是头一次穿上这 幺漂亮的裙子。就在颁奖典礼的前一天,他们还 去了迪士尼乐园。
同一时刻的印度孟买,鲁宾娜的母亲蒙尼· 库雷希正在简陋的木屋内观看着奥斯卡的电视转 播,她的另外3个孩子则躺在地上。在这间原本 仪可容3个成年人的木屋里,挤满了拿着相机的 记者。街上则传来片中主题曲《JaiH0》的歌 声,这首歌曲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 奖。鲁宾娜的母亲对记者说:“很高兴我的女儿 赢得这个奖项,我还看到她跟那些大明星一同站 在台上,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部电影早前因为过度强调印度的黑暗面 而一度受到非议,但鲁宾娜的母亲却为影片辩护 说:“我知道此片受到批评,不过,也可以这样 看,一个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小女孩,做梦也没有 想过可以出国,但现在居然可以去参加奥斯卡颁 奖典礼,这有什么不好呢?”
然而,在远征奥斯卡的梦幻旅程结束后, 小童星们必须从星光熠熠,珠光宝气的奥斯卡, 返回孟买继续生活,差异如此巨大的文化冲突会 否对小家伙们造成影响,暂时仍是未知之数。
来自贫民窟的小童星
伊斯梅尔和鲁宾娜的现实生活状况和电影 中的情形非常相似,甚至还要糟糕一些。
在电影《贫民富翁》里的3个小演员中,要 数主角杰玛的幼年扮演者阿俞西的家庭背景最 好。阿俞西虽然也出生在孟买,但他的母亲是教 师,父亲是一名专业的演员,两人的收入都不 低。阿俞西从4岁时就开始演戏,在出演这部电 影之前就已经是印度的小童星了,出演过多部电 视剧。这一点其实从电影中也能看出来——阿俞 西的演技明显要比他的两个小伙伴老练得多。
相比起来,另外两个小演员,伊斯梅尔和 鲁宾娜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 电影中的情形非常相似,完完全全住在孟买的贫 民窟里。事实上,伊斯梅尔真实的家比电影里的 “家”还要破旧简陋:用防水油布和破毯子围起 来的“墙壁”四面透风,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老鼠都旁若无人地四处乱窜。另外,房子还是座 违章建筑,随时都面临被强行拆除的危险。每天 早晨,伊斯梅尔都会蹲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旁 边,用脏兮兮的水洗脸。晚上则和父母挤在一块 很小的席子上睡觉。伊斯梅尔家里的主要经济来 源就靠他的爸爸穆罕默德每个月通过卖木头赚回 20到40美元来维持生活。不过穆罕默德患有严 重的肺结核,很多时候都无法工作,所以有时连 这点收入都难以保证。
鲁宾娜住在离伊斯梅尔家几百步远的地 方。相比较伊斯梅尔的“陋室”来说,鲁宾娜的 小屋要温暖舒适许多。然而,情况也好不到哪儿 去——她家附近有一条臭水沟,是细菌滋生的温 床。鲁宾娜的父亲库赖什是一个木匠,在女儿拍 电影期间,库赖什在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腿,没 法再出去工作,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中断了。
两个小演员的家庭状况都可以用“揭不开 锅”来形容,所以在伊斯梅尔和鲁宾娜参演了这 部电影之后,他们的父母虽然没奢望儿女能大红 大紫,但也希望孩子当演员之后会让他们的生活 有所改变。这部电影在获得奥斯卡奖之前,其实 就已经拿到了很多奖项,比如英国独立电影奖, 金球奖……该片的导演和青年演员都因此而一举 成名,但唯有小演员的情况却依旧像往常一样, 仍然生活在贫民窟里,直到被通知去参加洛杉矶 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他们才第一次走出贫民窟。 谈及此事时。伊斯梅尔的母亲莎麦姆愤怒地说: “在电影里,我的儿子是个英雄。他为电影立下 了不小的功劳。然而,看看他现在的生活,这是 一个功臣应该得到的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 钱和帮助。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们过得简直不是 人过的生活。我很担心,以后将没人记得伊斯梅 尔。”鲁宾娜的父亲库赖什也说:“这部电影能 如此受欢迎,我很开心。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 电影赚了那么多钱,男女主角都大红大紫了,为 什么他们却只给了我们那么一点钱。他们应该给 我们更多。”
对于这样的谴责,导演博伊尔和制片人库尔 森矢口否认,并声称电影拍完后,每个孩子都得到 了丰厚的报酬,伊斯梅尔和鲁宾娜甚至还受到了特 别照顾,而且剧组已经将他们送去上学,并且会一 直资助他们到18岁。完成学业后,剧组还会给两人 一笔钱,至于这笔钱的具体数目,博伊尔并未透 露。库尔森表示,剧组曾考虑一次性给他们一大笔 钱。但是考虑到两个孩子太小,给钱也许并不是一 件好事,所以才决定资助他们上学。同时,为了 表彰他们的精彩演出,孟买市政府日前也决定, 免费给他们每人一套公寓,价值约合人民币30 万元。当地住房部门负责人马哈斯声称:“这些 小演员是印度人的骄傲,理应住上好房子!”
前途依旧令人担忧
如果他们身边的监护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 力,目光短浅地只图眼前利益,只会将孩子原本 光辉的前途毁于一旦。
2月底,小演员们已经离开洛杉矶,返回孟 买。回到家乡后,他们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 被人群高高举起。连印度总统帕蒂尔、总理辛 格和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都向他们发来祝 贺,称赞他们是:“印度的骄傲”。
然而,另一边,他们的命运和前途也依旧令 人担忧。尽管他们的父母得到了导演“完成学业 后,给一笔钱的承诺”和政府奖励的一套公寓, 但穷怕了的父母似乎远远没有满足,反而越来越 沉迷在孩子们所带来的利益之中。回到孟买后的 第二天,伊斯梅尔被获准休课一天,由于刚从洛 杉矶乘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回来,十分疲累,很 想好好休息一天,却被他的父亲要求到屋外去 “作秀”,伊斯梅尔拒绝了父亲的要求。没想到 父亲竟然当众对他又踢又打,令邻居和路人都大 为震惊。尽管他的父亲迫于压力,事后公开道 歉,说对儿子返家感到混乱和紧张,短暂迷失自 我。但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再次发生。
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成为闪耀的明星,对 于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尚无法得知。但如果他们身边的监护人缺乏判 断是非的能力,目光短浅地只图眼前利益,只 会将孩子原本光辉的前途毁于一旦。这样的例 子不是没有,3月1日的一则消息就是活生生的 前车之鉴:4年前,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奖 授予了描写印度红灯区妓女子女生活的纪录片 《生于妓院》。最近《时代》周刊印度版对该 纪录片的主角进行调查时发现,该片让不少孩 子都逃离了妓院,但剧中主角之一的酱瑞蒂·穆 克吉却“女承母业”,成为了红灯区里的妓 女,烟酒不离口的她和2005年手捧小金人,泪 洒柯达剧院时判若两人。普瑞蒂本可以因为奥 斯卡的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导演泽娜给 了普瑞蒂的母亲很多钱,希望可以让普瑞蒂读 书。没想到普瑞蒂的妈妈拒绝了让普瑞蒂读书 的请求,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成为明星后在 红灯区能挣更多的钱。
这样看来,过早地成名有时候并不是件好 事,缺乏判断能力又无力反抗的孩子们很容易 就变成了父母的“摇钱树”。但愿普瑞蒂的悲 剧到此为止,伊斯梅尔和鲁宾娜都能免受干 扰,顺利地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