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搬家,孩子越来越悲观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刊登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的一项研究表明,搬家过于频繁容易使儿童心理受到创伤,容易造成孩子自闭、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那些搬家超过三次的儿童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自杀的冲动。

案例


  王港(化名)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做生意的父母带着他辗转了四座城市,转学过两个幼儿园、三所学校。语文老师发现王港抄写作业错字多,书写特别潦草,朗读课文时经常念错字、漏行。数学老师也发现王港常常显得漫不经心,对于安排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其他老师也反映,王港总是把玩着手中的铅笔,草草在本子上随意写下答案。
  班主任老师以为王港是态度问题,所以特意将他留下来个别交谈,也请家长留意王港在家的学习情形。然而,王港的成绩仍是一路下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请王港的父母面谈。

根源分析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过搬家对儿童的心理影响。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140万个孩子的数据资料,查看每个孩子从出生到14岁时的迁移情况,又追踪他们从15岁到40岁的健康情况。负责该研究的Roger T. Webb博士说:“童年时期搬家与多种长期的负面影响有关。高频的搬家,让家庭成员出现一些心理或人际交往的问题。很多孩子因搬家而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甚至出现自杀和犯罪行为。”
  在商讨中,心理咨询师将以上的报道给王港父母看时,他们很疑惑地说:“我们是温州人,总是走南闯北地打拼。我们小时候也随着父母搬家转学多次,都好好的,为什么王港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咨询师解释说:“00后的这一代孩子对于搬家更敏感。一次,王港在图书馆看书,大多数同学拿到自己喜欢的书后读得津津有味,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王港却挑挑拣拣,走走看看,最后他拿起一本色彩丰富的绘本,躲在角落中阅读,生怕同学看到会嘲笑他……我问他说:‘你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吗?’他回答说:‘没有啊。我不会挑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我追问原因,他说:‘反正图书馆的书,又不属于你。’”
  王港母亲说:“怪不得,这孩子心事重重,我觉得他越来越悲观,很多问题都往消极负面的方向去想。”
  父亲也说:“有阵子,他跟我讨论‘蓝鲸游戏’,我上网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对这种源自俄罗斯的集体自杀游戏这么感兴趣。”

辅导策略


  王港父母不善言辞,咨询师建议他们将道歉内容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父母要读信给王港听时,王港最初非常反感抵触。听着听着,王港的心被融化了,他不知不觉地流泪,感到自己压抑多年的痛苦被父母理解了。信的部分内容如下:
  亲爱的孩子:
  在你4岁的时候,我们举家从深圳搬迁到苏州。那时候你哭得特别伤心,因为我们的楼下有一个小院子,是政府为保留古建筑而特别改造成的公共社区。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方空间,却是你童年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常带你下楼玩耍学步。在那里,你看过竖琴弹奏演出,看过工艺展、漫画展……还吃过美食展览的点心和橙汁;你最爱楼下大厅花花绿绿的宣传单,你有几个小伙伴每天都过来玩。搬家后,你郁郁寡欢很久,经常闹着要回去。我们那段时间恰好生意不顺利,经常呵斥你。我们是多么无知,以为4岁的孩子不会念旧、不会有分离的痛苦。
  ……
  假如时光倒流,我们会在搬家前好好跟你谈一谈,鼓励你拜访过去的小伙伴。我们会在搬家之前带你一起去看看新家,让你熟悉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们会在你表达孤独痛苦的时候,不再埋头看手机,而是对你的情绪要有足够的关注。
  请求你接受爸爸妈妈真诚的道歉,让我们重新建造一份安全感给你。
  王港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咨询师给王港父母布置了一些作业,比如:每天至少有15分钟时间跟王港聊天,一家人吃饭时不许看手机,向王港阐明出差的理由并每天视频交流等。
  在即将到来的寒假,王港父母计划带他去深圳,走访以前的邻居,让王港看看小伙伴。这个过程能够帮助王港告别过去,帮助他在当下的环境中积极自如地生活。
  心理老师还建议“建立亲子关系的其他方式”,比如在学习一些语文课文前,家长挑选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事件来讨论,增加王港的学习兴趣。学习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之前,爸爸先跟王港一起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之前,妈妈分享家中饲养宠物的经验,童年时见到动物的生活等。
  王港非常喜歡爸爸陪他下棋。父子默默地对弈,也是抚慰他内心孤独感的最佳方式。随着父母的悉心陪伴,他的各科成绩开始进步。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帮助,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他的自信。王港的状态大为改变,他一定会走出阴霾,重新找到阳光快乐的自己。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1  故事要从我儿子讲起。  儿子是我妈妈最小的外孙,她视如掌上明珠。老人家娇宠外孙,却从不放纵。按她的說法:惯吃惯喝,不能惯毛病。  老人家规矩极严,吃饭不能翻拣菜肴,只能吃菜盘朝向自己的那一面;不能掉饭粒,掉了要立马捡起来吃掉;盛到碗里的要吃光;餐桌上不许边吃边聊……  儿子从小就被这样要求,渐渐习惯了餐桌上的规则,吃饭不费事,在幼儿园常常受到老师表扬,身体也长得很好。  不过,我妈妈的一个习
期刊
1  慧慧是我同学家的孩子,生在新西兰,也长在新西兰,偶尔回国探亲。  我第一次见时她才1岁多,就已经拖着纸尿裤晃晃悠悠到处跑了。  当时直感叹她妈妈的心大。  她妈妈说,在安全的空间内,不用刻意管她,有需要帮助,她会自己来找你。我将信将疑。  果然,我们吃饭聊天,慧慧就在房间里溜溜逛逛,自己找喜欢的东西玩,完全没有国内孩子们常见的哭哭闹闹求抱抱,她的爸爸妈妈也完全任由她去,只是时不时看她一眼,确
期刊
管束还是放纵  父母爱孩子,无私且伟大。作为家长,你思考过与孩子的关系吗?当下的关系有利于孩子成长吗?  你的命令是一言九鼎,孩子不能有丝毫的违抗——那是君臣关系;你总觉得孩子不听话,总是跟你对着干——那是敌我关系;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那是占有关系……  以上关系,都不正常,至少不理性。  美国教育学者艾尔菲·科恩的近著《溺爱孩子是编造的故事》一书中,列举了众多美国的媒体
期刊
Q 老师,您好,我是一位职场妈妈,35岁,儿子6岁。在教育儿子上,我费尽心机,可儿子的爸爸却像一个影子,对儿子不闻不问,我该如何让爸爸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A 众多女性朋友吐槽丈夫在育儿方面只想做甩手掌柜。我们也许可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去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真的都是男人造成的吗?1  我的沙盘游戏治疗室有个小来访者,叫小琪,今年8岁。他来做沙盘游戏治疗是因为性格太内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从不敢反抗,只
期刊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江苏儿童发展和儿童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儿童发展重点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目标。  儿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改善  儿童的发展受到成长背景中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從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儿童与环境方面,《规划》明确了儿童生存发
期刊
心理舒展,才会有效学习  一段时间以来,微信群、朋友圈常被各种关于“作业吼”的图文刷屏。一组《小蝌蚪找妈妈》新编漫画,生动描绘了这样一幕:  “妈妈,妈妈,我们可找到你了!”一群小蝌蚪欢快地喊着,奔向青蛙妈妈。  “作业写完了吗?钢琴弹了吗?口语练了吗?”  青蛙妈妈的一连串问号,让小蝌蚪们瞬间四处游散。  “走吧,走吧,她不是我们的妈妈!”小蝌蚪们叹息道。  显而易见,这位妈妈已面目可憎,让孩子
期刊
4月23日上午,美麗的玄武湖畔春意浓浓,书声琅琅,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全民阅读办等主办的“春天的阅读,阅读的春天”大型主题阅读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本次阅读活动分“水韵江苏”“文韵江苏”“诗韵江苏”三个篇章,有诵读,有歌舞;还有现场的互动,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江苏蕴味。除了台上,现场还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三百多个家庭参与。  在活动现场,省全民阅读办公布了向读者推荐的2017年1
期刊
暑期,15岁的儿子要出门旅游。朋友提醒我,你一定要告诫他,出门在外要学会辨认好人与坏人,防止上当受骗。  我谢过朋友的善意提醒,可是“好”与“坏”,哪有什么明确的评判标准呢。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提醒他,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然而有时候,我又告诉他,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向身边人求助。儿子反问我:“那我到底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一时语塞。  近几年的每年暑期,儿子都要独立报团去旅游。这一路上,除了感
期刊
史子墨,4岁半。我注意她说话好久了,在她爸爸的QQ空间里——  今天,因为不听话哭闹被我们俩揍了一顿。后来很委屈地一个人躺在床上,我问她在干吗,她说:你让我再难过一会。后来,她又问妈妈:你打我是不是自己也很难过呀?  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宝宝差点爬到别人的位子上,一个奶奶看着她笑笑。宝宝问:她笑什么?宝妈:笑你不懂礼貌。宝宝:真的吗?宝妈:也可能是笑你可爱。宝宝:你每次说我不懂礼貌,我的火就蹭蹭往上
期刊
长了腿的茶水壶  一日,我在厨房整理橱柜,发现搁置在橱柜最下层的茶水壶不见了,这只茶水壶是前几天用坏了淘汰下来的。再找一找,发现茶水壶竟然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工作岗位”。咦?难道茶水壶会长腿走路了?  这时我想起,刚刚2岁的洋洋趴在橱柜下面鼓捣了半天,我当时在忙没太在意,一定是他把茶水壶放回原处的。拉过来一问,果然是小家伙干的。类似的“移花接木”后来又发生了好几回。  老太太每次出门都是带拐杖的,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