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了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开放性、免费性、实时性、多样性等特点得以迅速地普及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网不在”成为大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进行网络通讯、购物、借贷、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新途径,互联网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助力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引导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笔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交医”)的实际出发,采取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拟定和发放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在2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男生99人占34.98%,女生184人占65.02%;本科生212人占74.91%,硕士研究生46人占16.25%,博士研究生25人,占8.83%。从所学的专业来看:临床医学124人占43.82%,基础医学15人占5.3%,口腔医学15人占5.3%,护理学48人占16.96%,医学检验41人占14.49%,营养学18人占6.36%,预防医学22人占7.77%。除了学习和睡眠之外,每天的闲暇时间:1小时以内占7.77%,1-3小时占51.59%,3-5小时占31.8%,5-7小时占6.71%,7小时以上占2.12%。从每天使用上网时间来看,1小时以内占6.71%,1-3小时占49.82%,3-5小时占27.56%,5-7小时占8.48%,7小时以上占7.42%。通过文献阅读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促进自我发展存在着新趋势和新特征:
1.大学生热衷于使用表情包。
经《调查问卷》了解到,在“您使用表情包的频率”上,经常使用占74.2%,一般占15.9%,偶尔占7.77%,从不占2.12%;在“您使用表情包的对象”上,朋友占71.73%,同学占74.91%,老师占21.2%,家人占40.28%,陌生人占15.19%。在“您使用表情包的主要类型”上,经典类如腾讯经典小美脸表情、兔斯基等占48.76%,明星类占9.19%,狂放类占21.2%,可爱卖萌类占54.77%,恶搞类占11.66%,自由配字表情图占46.29%。在“您对表情包的评价”上,让聊天更加轻松有趣占82.33%,更好地传递情绪和想法占60.07%,感觉没什么用占2.47%,部分使我感到不适占3.89%,不喜欢表情包占2.12%,其他占0.71%。在“您觉得表情包使用发展产生的影响”上,利大于弊,简化表达,便于交流占73.5%,弊大于利,对人们文字交流产生不必要的困扰占4.24%,没有太大影响占20.49%,其他占1.77%。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以其结构上的简约性和表达上的随意性之外,学生还将数字和表情符号广泛应用到网络流行语的创制之中,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语言,通过制作各种诙谐搞笑的表情包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2.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多。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
(1)从时空选择上,网络直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历史、频率、时间分布的调查发现,观看过网络直播的学生中,观看直播的历史达1年以上的有占32.49%,半年到1年占15.16%,半年以内占52.35%。大学生成为网络直播的“尝鲜”一族。在观看直播的频率上,大学生几乎每天都看占9.75%,每周4~6次占3.97%,每周2~3次占10.83%,每月2~3次占6.14%,每月1次左右占1.08%,偶爾看一次占68.23%。在平均观看直播的时长上,少于20分钟占65.7%,1~2小时占31.41%,3~4小时占2.17%,1天占0.72%。从学生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时间上,白天占17.33%,晚上18:00~21:00占48.74%,21:00~23:00占57.04%,夜晚观看网络直播的比例最高。
(2)从参与度来说,即时互动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占55.96%的大学生采用发弹幕、评论的方式参与互动,占51.99%的大学生订阅或关注主播,占12.27%的大学生分享直播,占5.42%的大学生通过打赏与主播进行互动,占2.53%的大学生用私信与主播直接互动。占5.78%的大学生观看直播后进一步参与线上线下互动。如关注主播其他社交媒体账号占60.29%,加入主播“粉丝”群占12.27%,与其他“粉丝”互动交流占6.86%,其他占29.6%。大学生观看直播的花费主要集中在给主播打赏占12.27%,购买游戏装备占7.58%,订阅主播推荐的内容占12.27%,主播推荐的实物商品占8.3%,会员服务占7.58%,其他占59.21%。
(3)从内容取向上看,主要体现在游戏化和泛娱乐的特点上。大学生最喜欢观看的网络直播是游戏及电竞赛事直播占48.38%,对其它直播内容的关注比较分散,主要包括二次元直播占7.58%,才艺展示直播占16.97%,生活直播占25.99%,明星直播占18.41%,在线教育直播和在线课堂占13.72%,新闻及产品发布会类直播占12.27%,其他占11.19%,购物直播处于末位占3.61%。
(4)从心理作用方面,娱乐、社交和求知是观看网络直播的动因。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解压占69.31%,打发时间占42.6%,单纯的喜欢直播的某个主播占21.66%,获得知识、学识、能力等占15.88%,其他如:即时互动、即时随性的弹幕有利于人际交流等等都在10%以下。
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大学生闲暇时间增多,观看网络直播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消遣方式,能够有效填补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空隙,这为网络直播奠定了受众群体,网络直播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适合了个人对功成名就的渴望。 3.大学生利用网络社群进行网络社交多。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接触网络社群的时间5年以上占44.52%,其次半年以下占26.15%,半年至一年占7.77%,一年至三年占8.13%,3年至5年占13.43%。大学生最关注的网络社群是微信朋友圈和群聊占74.2%,腾讯的QQ群占55.12%,微博上的微群占18.37%,关系型网络社群占12.01%,以垂直型论坛为代表的专业群体占8.48%。从大学生参与的网络社群的成员构成来看,同学占77.03%,生活中熟识的其他朋友占51.94%,家人占38.16%,陌生人占19.08%。大学生对网络社群的关注程度来说,每天都关注,并且有空就看占59.36%,其他占22.97%,每天关注一次占17.67%。大学生通过网络社群平台获取信息的占74.2%,创造、发布、分享内容占14.84%,其他占10.95%。
4.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多。
(1)大学生消费场域转向网络,用移动支付消费较多。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学生网购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是:方便省时占89.05%,价格便宜占69.61%,商品多样占68.55%,便于对比,容易选择占55.83%,这是“95后”的生活方式占18.02%,其他占1.06%。从每月网购的次数来看,1~3次占55.48%,4~6次占22.61%,7~9次占7.77%,10~12次占6.71%,13次以上占3.9%,从来没有占3.53%。大学生每月網购比实体店多的占60.42%,差不多占15.9%,网购比实体店少的占12.72%,全部网购占9.54%,全部实体店购物占1.41%。从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网购已成为足不出户网上消费的基本趋势,体现了网购便捷的优势。
(2)大学生通过网贷消费逐渐增多。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存在着超前消费和网贷消费现象。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通过传统电商借贷(淘宝、京东、苏宁等)了解到网络贷款平台次占68.2%,分期购物网站(趣店、任分期等)占19.43%,P2P贷款平台(投投贷、名校贷等)12.01%,其他占21.91%。大学生将网络借贷的资金用于购物消费占28.27%,应急周转占27.21%,其他占19.43%,学习使用占9.19%,创业占6.71%,旅游资金占6.01%,恋爱占1.77%,就业支出占1.41%。在偿还网络借贷的方式上,大学生认为分期付款占40.99%,自己打工挣钱占25.44%,缩减生活费占15.9%,不偿还占3.53%,希望父母代还占2.83%,用新贷偿还旧贷占1.41%,其他占9.89%。
(3)大学生消费法律知识欠缺,对网贷风险了解不足。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利率或手续费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占46.29%,不太了解占32.86%,比较了解占12.01%,了解占8.83%。而大学生对网络借贷风险的认识上,认为风险大,且学生不可控制占46.64%,有一定风险,但可以通过完善制度逐渐降低风险占45.94%,虽有一些负面影响案例,但不影响大学生正常使用占3.89%,其他占3.53%。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是否了解网络借贷逾期未还的后手方面,不了解占52.65%,一般占19.43%,了解占15.55%,比较了解占12.37%。因为网络贷款受骗或违约时,应由谁承担责任,有占53.71%认为由大学生自身,借贷机构承担责任占33.22%,政治承担占2.83%,学校和家长各占1.77%,其他占6.71%。这些说明,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消费维权和风险意识,对网络的相关费用、逾期后果及违约责任认识不足。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不足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大学管理方式相对宽松,基本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对有些大学生增添了“自由”空间,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出于一种逃避的心理,他们往往把精力和时间关注于网络直播之中。而网络直播内容存在低俗倾向,由于主播素质参差不齐,为获取“粉丝”关注度,从而获得经济效益,部分主播不惜违背行业规则和社会道德,直播一些大尺度的内容。网络直播乱象频发,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成为网络直播平台的隐患之一。网络直播助推“网红”频现,“网红”顺势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的偶像,大量“粉丝”围绕在“网红”周围,形成“网军”。有些大学生在未对网络直播做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踏入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平台进行注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2.个体需求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表情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表达情绪、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95后”大学生是在现实社交的交错重叠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是表情包狂热的追随者,积极的创造者和热情的消费者。但是“95后”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想象力、颠覆性、叛逆性、个性张扬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网络社交行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网络社交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和细化,开始出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圈群化、趣缘性趋势。他们通过“以图代字、以图代言”的网络表情包诠释生命的意义,勇于无拘束的话语抒发个人的迷惘,敢于用青春的叛逆表达对不满的反抗,带有宣泄、释放、满足、调侃、娱乐意义。同时,过度地宣泄和无节制的释放,往往陷入过分追求单纯的感官娱乐。从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到网络表情包的泛滥,从疯狂点赞到极力“吐槽",都体现了大学生与网络空间的深度互动。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无意识的自我感知在网络空间展开互动,不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必然会呈现出盲目、失序与混乱。
3.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的新现象,犹如一枚硬币总有正反面,在为大学生学习、消费、创业等合理需求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风险和隐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西方社会倡导的崇尚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也在我国传播和蔓延,“95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喜欢标新立异,消费欲望强烈,渴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消费已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沉醉于“花钱”的理想与“缺钱”的现实之中。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网络现状的了解不够,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落入陷阱。例如,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近些年针对大学生电信诈骗层出不穷,造成大学生财产蒙受损失。一些大学生为了还款失去理智、尊严,出现“裸贷”现象,甚至铤而走险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走投无路”而选择自杀,引发悲剧性后果。
三、教育引导策略
1.坚持价值导向,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我们要把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多开设网络公开课程,扩大知识获取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上学习更多的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交互式功能,实现与大学生的即时互动和交流引导,明确负责老师更好地发挥渗透、导向和教育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倾听声音、交流思想、释疑解惑,与大学生实现良性、有效的沟通互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力争使外在行为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成长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有利帮助。学校还要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构建新颖精彩的校园生活,社团活动、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临床实践等,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集体,享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乐趣,加强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2.坚持设立群组,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阵地。
大学生的网络要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常态,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的新优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优势和新功能。设立网络群组自主管理,培养骨干,形成教育的体系并建立互联网知识讲座,社会资源融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区分良莠,有主导性的及时关注并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其中的话语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受众分布会随着兴趣、爱好等传播,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凝聚群体的声音,实现价值认同的集体释放,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助力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引导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笔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交医”)的实际出发,采取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拟定和发放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在2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男生99人占34.98%,女生184人占65.02%;本科生212人占74.91%,硕士研究生46人占16.25%,博士研究生25人,占8.83%。从所学的专业来看:临床医学124人占43.82%,基础医学15人占5.3%,口腔医学15人占5.3%,护理学48人占16.96%,医学检验41人占14.49%,营养学18人占6.36%,预防医学22人占7.77%。除了学习和睡眠之外,每天的闲暇时间:1小时以内占7.77%,1-3小时占51.59%,3-5小时占31.8%,5-7小时占6.71%,7小时以上占2.12%。从每天使用上网时间来看,1小时以内占6.71%,1-3小时占49.82%,3-5小时占27.56%,5-7小时占8.48%,7小时以上占7.42%。通过文献阅读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促进自我发展存在着新趋势和新特征:
1.大学生热衷于使用表情包。
经《调查问卷》了解到,在“您使用表情包的频率”上,经常使用占74.2%,一般占15.9%,偶尔占7.77%,从不占2.12%;在“您使用表情包的对象”上,朋友占71.73%,同学占74.91%,老师占21.2%,家人占40.28%,陌生人占15.19%。在“您使用表情包的主要类型”上,经典类如腾讯经典小美脸表情、兔斯基等占48.76%,明星类占9.19%,狂放类占21.2%,可爱卖萌类占54.77%,恶搞类占11.66%,自由配字表情图占46.29%。在“您对表情包的评价”上,让聊天更加轻松有趣占82.33%,更好地传递情绪和想法占60.07%,感觉没什么用占2.47%,部分使我感到不适占3.89%,不喜欢表情包占2.12%,其他占0.71%。在“您觉得表情包使用发展产生的影响”上,利大于弊,简化表达,便于交流占73.5%,弊大于利,对人们文字交流产生不必要的困扰占4.24%,没有太大影响占20.49%,其他占1.77%。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以其结构上的简约性和表达上的随意性之外,学生还将数字和表情符号广泛应用到网络流行语的创制之中,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语言,通过制作各种诙谐搞笑的表情包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2.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多。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
(1)从时空选择上,网络直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历史、频率、时间分布的调查发现,观看过网络直播的学生中,观看直播的历史达1年以上的有占32.49%,半年到1年占15.16%,半年以内占52.35%。大学生成为网络直播的“尝鲜”一族。在观看直播的频率上,大学生几乎每天都看占9.75%,每周4~6次占3.97%,每周2~3次占10.83%,每月2~3次占6.14%,每月1次左右占1.08%,偶爾看一次占68.23%。在平均观看直播的时长上,少于20分钟占65.7%,1~2小时占31.41%,3~4小时占2.17%,1天占0.72%。从学生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时间上,白天占17.33%,晚上18:00~21:00占48.74%,21:00~23:00占57.04%,夜晚观看网络直播的比例最高。
(2)从参与度来说,即时互动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占55.96%的大学生采用发弹幕、评论的方式参与互动,占51.99%的大学生订阅或关注主播,占12.27%的大学生分享直播,占5.42%的大学生通过打赏与主播进行互动,占2.53%的大学生用私信与主播直接互动。占5.78%的大学生观看直播后进一步参与线上线下互动。如关注主播其他社交媒体账号占60.29%,加入主播“粉丝”群占12.27%,与其他“粉丝”互动交流占6.86%,其他占29.6%。大学生观看直播的花费主要集中在给主播打赏占12.27%,购买游戏装备占7.58%,订阅主播推荐的内容占12.27%,主播推荐的实物商品占8.3%,会员服务占7.58%,其他占59.21%。
(3)从内容取向上看,主要体现在游戏化和泛娱乐的特点上。大学生最喜欢观看的网络直播是游戏及电竞赛事直播占48.38%,对其它直播内容的关注比较分散,主要包括二次元直播占7.58%,才艺展示直播占16.97%,生活直播占25.99%,明星直播占18.41%,在线教育直播和在线课堂占13.72%,新闻及产品发布会类直播占12.27%,其他占11.19%,购物直播处于末位占3.61%。
(4)从心理作用方面,娱乐、社交和求知是观看网络直播的动因。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解压占69.31%,打发时间占42.6%,单纯的喜欢直播的某个主播占21.66%,获得知识、学识、能力等占15.88%,其他如:即时互动、即时随性的弹幕有利于人际交流等等都在10%以下。
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大学生闲暇时间增多,观看网络直播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消遣方式,能够有效填补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空隙,这为网络直播奠定了受众群体,网络直播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适合了个人对功成名就的渴望。 3.大学生利用网络社群进行网络社交多。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接触网络社群的时间5年以上占44.52%,其次半年以下占26.15%,半年至一年占7.77%,一年至三年占8.13%,3年至5年占13.43%。大学生最关注的网络社群是微信朋友圈和群聊占74.2%,腾讯的QQ群占55.12%,微博上的微群占18.37%,关系型网络社群占12.01%,以垂直型论坛为代表的专业群体占8.48%。从大学生参与的网络社群的成员构成来看,同学占77.03%,生活中熟识的其他朋友占51.94%,家人占38.16%,陌生人占19.08%。大学生对网络社群的关注程度来说,每天都关注,并且有空就看占59.36%,其他占22.97%,每天关注一次占17.67%。大学生通过网络社群平台获取信息的占74.2%,创造、发布、分享内容占14.84%,其他占10.95%。
4.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多。
(1)大学生消费场域转向网络,用移动支付消费较多。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学生网购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是:方便省时占89.05%,价格便宜占69.61%,商品多样占68.55%,便于对比,容易选择占55.83%,这是“95后”的生活方式占18.02%,其他占1.06%。从每月网购的次数来看,1~3次占55.48%,4~6次占22.61%,7~9次占7.77%,10~12次占6.71%,13次以上占3.9%,从来没有占3.53%。大学生每月網购比实体店多的占60.42%,差不多占15.9%,网购比实体店少的占12.72%,全部网购占9.54%,全部实体店购物占1.41%。从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网购已成为足不出户网上消费的基本趋势,体现了网购便捷的优势。
(2)大学生通过网贷消费逐渐增多。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存在着超前消费和网贷消费现象。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通过传统电商借贷(淘宝、京东、苏宁等)了解到网络贷款平台次占68.2%,分期购物网站(趣店、任分期等)占19.43%,P2P贷款平台(投投贷、名校贷等)12.01%,其他占21.91%。大学生将网络借贷的资金用于购物消费占28.27%,应急周转占27.21%,其他占19.43%,学习使用占9.19%,创业占6.71%,旅游资金占6.01%,恋爱占1.77%,就业支出占1.41%。在偿还网络借贷的方式上,大学生认为分期付款占40.99%,自己打工挣钱占25.44%,缩减生活费占15.9%,不偿还占3.53%,希望父母代还占2.83%,用新贷偿还旧贷占1.41%,其他占9.89%。
(3)大学生消费法律知识欠缺,对网贷风险了解不足。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利率或手续费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占46.29%,不太了解占32.86%,比较了解占12.01%,了解占8.83%。而大学生对网络借贷风险的认识上,认为风险大,且学生不可控制占46.64%,有一定风险,但可以通过完善制度逐渐降低风险占45.94%,虽有一些负面影响案例,但不影响大学生正常使用占3.89%,其他占3.53%。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是否了解网络借贷逾期未还的后手方面,不了解占52.65%,一般占19.43%,了解占15.55%,比较了解占12.37%。因为网络贷款受骗或违约时,应由谁承担责任,有占53.71%认为由大学生自身,借贷机构承担责任占33.22%,政治承担占2.83%,学校和家长各占1.77%,其他占6.71%。这些说明,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消费维权和风险意识,对网络的相关费用、逾期后果及违约责任认识不足。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不足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大学管理方式相对宽松,基本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对有些大学生增添了“自由”空间,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出于一种逃避的心理,他们往往把精力和时间关注于网络直播之中。而网络直播内容存在低俗倾向,由于主播素质参差不齐,为获取“粉丝”关注度,从而获得经济效益,部分主播不惜违背行业规则和社会道德,直播一些大尺度的内容。网络直播乱象频发,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成为网络直播平台的隐患之一。网络直播助推“网红”频现,“网红”顺势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的偶像,大量“粉丝”围绕在“网红”周围,形成“网军”。有些大学生在未对网络直播做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踏入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平台进行注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2.个体需求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表情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表达情绪、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95后”大学生是在现实社交的交错重叠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是表情包狂热的追随者,积极的创造者和热情的消费者。但是“95后”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想象力、颠覆性、叛逆性、个性张扬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网络社交行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网络社交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和细化,开始出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圈群化、趣缘性趋势。他们通过“以图代字、以图代言”的网络表情包诠释生命的意义,勇于无拘束的话语抒发个人的迷惘,敢于用青春的叛逆表达对不满的反抗,带有宣泄、释放、满足、调侃、娱乐意义。同时,过度地宣泄和无节制的释放,往往陷入过分追求单纯的感官娱乐。从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到网络表情包的泛滥,从疯狂点赞到极力“吐槽",都体现了大学生与网络空间的深度互动。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无意识的自我感知在网络空间展开互动,不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必然会呈现出盲目、失序与混乱。
3.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的新现象,犹如一枚硬币总有正反面,在为大学生学习、消费、创业等合理需求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风险和隐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西方社会倡导的崇尚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也在我国传播和蔓延,“95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喜欢标新立异,消费欲望强烈,渴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消费已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沉醉于“花钱”的理想与“缺钱”的现实之中。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网络现状的了解不够,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落入陷阱。例如,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近些年针对大学生电信诈骗层出不穷,造成大学生财产蒙受损失。一些大学生为了还款失去理智、尊严,出现“裸贷”现象,甚至铤而走险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走投无路”而选择自杀,引发悲剧性后果。
三、教育引导策略
1.坚持价值导向,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我们要把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多开设网络公开课程,扩大知识获取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上学习更多的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交互式功能,实现与大学生的即时互动和交流引导,明确负责老师更好地发挥渗透、导向和教育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倾听声音、交流思想、释疑解惑,与大学生实现良性、有效的沟通互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力争使外在行为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成长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有利帮助。学校还要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构建新颖精彩的校园生活,社团活动、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临床实践等,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集体,享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乐趣,加强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2.坚持设立群组,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阵地。
大学生的网络要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常态,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的新优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优势和新功能。设立网络群组自主管理,培养骨干,形成教育的体系并建立互联网知识讲座,社会资源融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区分良莠,有主导性的及时关注并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其中的话语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受众分布会随着兴趣、爱好等传播,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凝聚群体的声音,实现价值认同的集体释放,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