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适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鲜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时,有些学生会问:“原鸡的祖先是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一个双?”“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而祖父却没有秃顶?”……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此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或者先将问题带回家思考,下堂课再来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才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
  所以,当我在有意无意间发现了“创造型苗子”后,我的做法是:有的让他当生物课代表,有的吸引到生物兴趣小组,有的让他跟我一起做准备实验;有的让他从家中按要求带一些实验材料;有的课堂上多提问;有的课后指导他们多看一些生物科技书籍;有的让他们参加生物小论文、小制作等创造性活动 …… 这样一来,不但调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促进了其他学生,尤其是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创新意识都非常强烈,参加的各种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非常突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内容时,可提出设问:“同学们知道,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必然会答:“在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将不再是一个恒定数值,由此引出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要比直接向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在此期间,还培养了学生的 逆向思维能力。
  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辅射型思维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开拓和创新作用,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常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学去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习题结果唯一性、标准性的练习,尽可能多地出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储存,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如在讲完条件反射后,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往往是:什么叫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唯一所希望的是得到与“标准”一样的答案,较少关心其学习思考的过程。其结果是抄书本上现成的相关内容,学生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反之,练习题如果换成: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空间立即被扩大,在解题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课堂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们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抓住创新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抓住了培养未来人才的牛鼻子,就一定会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解题前只有先弄读题审题,根据问题的关键词来提取隐含条件,抓住关键词这一问题的题眼后,就可以提高对题率和减少因粗心造成的丢分。  关键词:关键词 意义 理解  对物理习题中“关键词”的把握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那么如何挖掘习题中的“关键词”、理解它的含义、挖掘它的隐含信息,将其转化为显含条件、并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处理问题呢?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于每一个字的读音、字义及古今字义以
期刊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探究活动,以发展和增进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本着“有效”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操作策略,提高了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有效性。  一、 明确探究教学目的,解决探究教学的方向问题。  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首先是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对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转变对自然界的原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切入点,大面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是社会进步、人本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学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可忽视。从教多年,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功效自不必说,但诸多做法和体会令人欣慰,只言片语,一吐为快。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爱是教育的灵魂,“学困生
期刊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
期刊
一、充分备课与学生预习相结合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备课要充分、教学设计要详细、要科学合理。  在授每一节新课都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不是叫学生简单地将课本看一遍,而是提供预习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布置离子反
期刊
中考总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采用以下几种对策。  一、 回归课本,落实基础  中考试题中,不仅基础题源于课本,能力题也是源于课本的。中考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都是课本中的,考试时只不过是将这些内容置于新情景中,能力题考查的只是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中考说明是命题的依据,明确了考查知识的范围及各知识点考试的要求,并且通过题型示例表明了今年中考
期刊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被正式列入课程计划。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中。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诚如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谈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重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兴趣教学的必要性和化学兴趣培养的实施原则,并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