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份,一度在市场上表现颓势的“贺新禧”小全张突然出现飙升走势,令不少投资者和邮商大感意外,难道这枚发行后即深幅打折的小全张真的成鱼翻身了?
“贺新禧”小全张咸鱼翻身
“贺新禧”小全张于2006年11月发行,是随2007年幸运封一起出售,因幸运封属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范畴,而这个板块在近年中的市场表现一直低迷,发行后打折已成家常便饭,何况此封的发行价高达30元,因此不少集藏者对此封嗤之以鼻,形成了发行初乏人问津的场面。幸运封在发行后即快速陷入跌破售价的难堪,当天的市场价就跌至22元,1个月后则出现了13.5元的低价,折扣率高达55%。作为幸运封的一部分,“贺新禧”小全张自然也难逃厄运,价格跟随下挫,最低的市场价仅8.5元。但4月份以来,“贺新禧”小全张的表现一枝独秀,市价由13元快速攀升到26元,短时间内即呈翻番之势。难怪让不少前期对该小全张弃之如敝屣的邮商会目瞪口呆,大呼跌眼镜,让投资良机从眼皮底下轻易溜走。
为什么“贺新禧”小全张会出现成鱼翻身的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国家邮政局的发行广告中窥得其中奥妙。在国家邮政局的新邮公报中,对“贺新禧”小全张有如下注明:“国家邮政局利用《年年有余》和《贺新禧》邮票,另印制邮票小全张1枚(整张规格:110毫米×176毫米),专用于2007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幸运封品种。”由此可见,“贺新禧”小全张是随2007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中的幸运封品种捆绑发行的,但其本身却是明明白白的小全张。
定位偏差造就投资空间
由于邮市投资者对于各板块的好恶泾渭分明,而发行量的多寡往往决定其价格的市场定位,因此每个板块的发行量都存在地量概念。譬如近年来小版张的地量通常在100万版之下,小型张和小全张的地量应该在700万枚附近,而纪念邮资片的地量应该小于200万枚。一旦新发行的品种小于自身所属板块的地量,则市价往往是表现出高人一筹的情况。如2005年发行了一些150万枚以下的纪念邮资封片,市场将之定位在缩量封片范畴,迄今市场价格就明显要高出发行可大于200万枚邮资封片的1倍。
不过,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机遇,而一些品种因面世时发行部门定位混乱,导致了价值低估。“贺新禧”小全张就是如此情况,许多市场人士见此张随幸运封发行,想当然地将其归入贺年封片行列,自然发行初价值低估也就顺理成章。但事实上该张归属于小型(全)张行列,400万枚左右的发行量在小型(全)张板块中绝对是在地量之下,而且少了许多,因此酿成了目前价值再发现结果。
多角度把握市场机会
由此可见,市场人士对于一些邮品的投资存在着认识误区,也因此丧失了低位介入的良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把握一种邮品的市场商机,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炒作,同时还要有丰富的“邮识”和市场敏锐感。“贺新禧”小全张面世后由衰而盛的走势,给大量集藏者和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毕竟邮市上的投资机会不少,就看你如何去发掘和把握了。
就目前的邮市投资理念分析,不少人依然按10年前的陈规陋习作为投资依据,而没有发现市场上一些潜力巨大的投资机会。像同属纪念邮资封片范畴的纪念邮资封和纪念邮资片,市场上就喜欢后者而遗弃前者。但是在这10年中,纪念邮资封的发行种数不仅少于纪念邮资片,且在通信领域的消耗量也远大于纪念邮资片,尤其是1998年之后发行的纪念邮资封,市场存量仅为同期纪念邮资片的20%左右,但纪念邮资封的市价总体却仍只有纪念邮资片的一半,形成了认识上的差异。笔者认为,由于纪念邮资封的这些优势,今后的潜力绝对不容小觑,仅仅是需要时间让市场投资者观念转变而已。
此外,对于近年来发行的小版张和小版票的定位,市场上也存在着误区,绝大多数邮市投资者看重小版张,而忽视小版票,但实际上小版张的消耗非常少,而小版票的消耗却很大,如果仅仅看发行量是不对的,毕竟存世量才是市场存量的真实反映,这里面同样也牵涉到一个“邮识”的问题,而且蕴含着投资理念上意识的升华。
“贺新禧”小全张咸鱼翻身
“贺新禧”小全张于2006年11月发行,是随2007年幸运封一起出售,因幸运封属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范畴,而这个板块在近年中的市场表现一直低迷,发行后打折已成家常便饭,何况此封的发行价高达30元,因此不少集藏者对此封嗤之以鼻,形成了发行初乏人问津的场面。幸运封在发行后即快速陷入跌破售价的难堪,当天的市场价就跌至22元,1个月后则出现了13.5元的低价,折扣率高达55%。作为幸运封的一部分,“贺新禧”小全张自然也难逃厄运,价格跟随下挫,最低的市场价仅8.5元。但4月份以来,“贺新禧”小全张的表现一枝独秀,市价由13元快速攀升到26元,短时间内即呈翻番之势。难怪让不少前期对该小全张弃之如敝屣的邮商会目瞪口呆,大呼跌眼镜,让投资良机从眼皮底下轻易溜走。
为什么“贺新禧”小全张会出现成鱼翻身的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国家邮政局的发行广告中窥得其中奥妙。在国家邮政局的新邮公报中,对“贺新禧”小全张有如下注明:“国家邮政局利用《年年有余》和《贺新禧》邮票,另印制邮票小全张1枚(整张规格:110毫米×176毫米),专用于2007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幸运封品种。”由此可见,“贺新禧”小全张是随2007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中的幸运封品种捆绑发行的,但其本身却是明明白白的小全张。
定位偏差造就投资空间
由于邮市投资者对于各板块的好恶泾渭分明,而发行量的多寡往往决定其价格的市场定位,因此每个板块的发行量都存在地量概念。譬如近年来小版张的地量通常在100万版之下,小型张和小全张的地量应该在700万枚附近,而纪念邮资片的地量应该小于200万枚。一旦新发行的品种小于自身所属板块的地量,则市价往往是表现出高人一筹的情况。如2005年发行了一些150万枚以下的纪念邮资封片,市场将之定位在缩量封片范畴,迄今市场价格就明显要高出发行可大于200万枚邮资封片的1倍。
不过,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机遇,而一些品种因面世时发行部门定位混乱,导致了价值低估。“贺新禧”小全张就是如此情况,许多市场人士见此张随幸运封发行,想当然地将其归入贺年封片行列,自然发行初价值低估也就顺理成章。但事实上该张归属于小型(全)张行列,400万枚左右的发行量在小型(全)张板块中绝对是在地量之下,而且少了许多,因此酿成了目前价值再发现结果。
多角度把握市场机会
由此可见,市场人士对于一些邮品的投资存在着认识误区,也因此丧失了低位介入的良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把握一种邮品的市场商机,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炒作,同时还要有丰富的“邮识”和市场敏锐感。“贺新禧”小全张面世后由衰而盛的走势,给大量集藏者和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毕竟邮市上的投资机会不少,就看你如何去发掘和把握了。
就目前的邮市投资理念分析,不少人依然按10年前的陈规陋习作为投资依据,而没有发现市场上一些潜力巨大的投资机会。像同属纪念邮资封片范畴的纪念邮资封和纪念邮资片,市场上就喜欢后者而遗弃前者。但是在这10年中,纪念邮资封的发行种数不仅少于纪念邮资片,且在通信领域的消耗量也远大于纪念邮资片,尤其是1998年之后发行的纪念邮资封,市场存量仅为同期纪念邮资片的20%左右,但纪念邮资封的市价总体却仍只有纪念邮资片的一半,形成了认识上的差异。笔者认为,由于纪念邮资封的这些优势,今后的潜力绝对不容小觑,仅仅是需要时间让市场投资者观念转变而已。
此外,对于近年来发行的小版张和小版票的定位,市场上也存在着误区,绝大多数邮市投资者看重小版张,而忽视小版票,但实际上小版张的消耗非常少,而小版票的消耗却很大,如果仅仅看发行量是不对的,毕竟存世量才是市场存量的真实反映,这里面同样也牵涉到一个“邮识”的问题,而且蕴含着投资理念上意识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