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4年11月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投资1273万元,建设488个站点。然而2005年3月某项目县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县45岁以下教师能收集、整理、下载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达不到10%,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达不到5%,远教资源走进课堂教学应用率几乎是空白。由此可见,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发挥的关键。因而,探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路子成为当务之急。湘西自治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及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3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
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是充分发挥县(区)教育系统中电教、教研部门的业务优势和行政管理优势,重点培养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任务驱动式、问题剖析式及典型引路式3种类型。
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组织、指导及评价作用,帮助教师就近、节省、训用合一地开展教育技术培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而且是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的管理与指导者,集培养、教学双角色于一体。因而,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参与、支持及重视程度,所以,成功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一般要做到三个优先:一是位子优先,学校要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校本研修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子,确保人员、时间、场地优先安排;二是经费优先,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预算中,要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研修工作经费优先考虑,预算到位,确保运行;三是机制优先,在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的管理机制要做到“三专四定五查两挂钩”:三专就是专人管理、专职辅导、专项考核;四定就是研修工作分阶段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五查就是研修前查远教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培训教师的备课情况,研修时要查参训人员出勤情况,研修后查参训人员的笔记情况和参训人员学习应用情况;两挂钩就是培养考核结果与教学绩效奖励挂钩、培养考核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挂钩,确保管理到位。如某校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首先把学校全体教师分成一梯队(40岁以下)、二梯队(40~45岁)、三梯队(45岁以上)3个梯队。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实际,分别确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以word学习为例)一梯队要求全面掌握,二梯队要求学会文字录入(有要求)、会编辑美化文档、会插入对象、会制作和美化表格,三梯队仅要求会文字录入(无要求)、会简单编辑等。最后根据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各梯队做到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做到因人施教,在考核评价时各梯队的内容、难度、时间围绕目标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这种分层教学不但使教师明白自己的位置和目标,而且因培养难度、考核难度适合其年龄特点,所以教师们参训意识积极普遍较高、无畏难情绪,收效很好。
三、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已成为目前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另一种新模式。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可分为课题研究式、网(页)站制作式、资源加工式等3类基本类型。
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研究性的专题任务为要求,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内存规律,能主动研究、主动实践、主动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成为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主人。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对培养教师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路子,提高农村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3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地解决困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方面的存在的高证低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弱技问题,能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6月对某项目县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3种模式的培养后,该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能将下载的远教资源通过两次整合,能独立制作完成试卷的编排和打印,70%的教师能制作简易的教学课件,95%的教师能从互联网上浏览下载教学资源,能独立操作多媒体设备上现代教育技术观摩课;该县5所农村学校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单位,9所学校承担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全县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蔚然成风。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平台和基础,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的关键,是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杨予平)
一、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
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是充分发挥县(区)教育系统中电教、教研部门的业务优势和行政管理优势,重点培养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以县(区)为主的区域集中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任务驱动式、问题剖析式及典型引路式3种类型。

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组织、指导及评价作用,帮助教师就近、节省、训用合一地开展教育技术培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而且是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的管理与指导者,集培养、教学双角色于一体。因而,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参与、支持及重视程度,所以,成功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一般要做到三个优先:一是位子优先,学校要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校本研修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子,确保人员、时间、场地优先安排;二是经费优先,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预算中,要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研修工作经费优先考虑,预算到位,确保运行;三是机制优先,在实施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培养模式的管理机制要做到“三专四定五查两挂钩”:三专就是专人管理、专职辅导、专项考核;四定就是研修工作分阶段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五查就是研修前查远教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培训教师的备课情况,研修时要查参训人员出勤情况,研修后查参训人员的笔记情况和参训人员学习应用情况;两挂钩就是培养考核结果与教学绩效奖励挂钩、培养考核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挂钩,确保管理到位。如某校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首先把学校全体教师分成一梯队(40岁以下)、二梯队(40~45岁)、三梯队(45岁以上)3个梯队。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实际,分别确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以word学习为例)一梯队要求全面掌握,二梯队要求学会文字录入(有要求)、会编辑美化文档、会插入对象、会制作和美化表格,三梯队仅要求会文字录入(无要求)、会简单编辑等。最后根据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各梯队做到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做到因人施教,在考核评价时各梯队的内容、难度、时间围绕目标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这种分层教学不但使教师明白自己的位置和目标,而且因培养难度、考核难度适合其年龄特点,所以教师们参训意识积极普遍较高、无畏难情绪,收效很好。
三、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已成为目前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另一种新模式。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可分为课题研究式、网(页)站制作式、资源加工式等3类基本类型。

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研究性的专题任务为要求,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内存规律,能主动研究、主动实践、主动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成为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主人。以研为主的专题研究培养模式对培养教师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路子,提高农村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3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地解决困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方面的存在的高证低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弱技问题,能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6月对某项目县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3种模式的培养后,该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能将下载的远教资源通过两次整合,能独立制作完成试卷的编排和打印,70%的教师能制作简易的教学课件,95%的教师能从互联网上浏览下载教学资源,能独立操作多媒体设备上现代教育技术观摩课;该县5所农村学校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单位,9所学校承担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全县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蔚然成风。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平台和基础,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的关键,是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杨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