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时间的隧道,已经跨越过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九年,悄然隐没。时光流逝,如长江大河,滚滚东去。逝者已矣,时不我待。
2000年之门,轰然洞开,东方神龙腾飞于九天。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禧年,终于君临天下!
2000年《精武》第一期,开门便向读者诸君赫然奉献上久负盛名的——《陈式太极拳专辑》。
本刊此举,既为展现古朴太极拳的技击神髓;亦欲纠正人们对太极拳的偏见——只具健身养生之功,不见擂台称雄之术。
当然,太极拳“滑坡”到折其“一翅”,并非其本身之过,而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社会长期处于和平年代,少了疆场争战,遂使其技击功能退化;再则,“导向”偏于延年益寿的宣传,从而使人们对于太极拳概念的根本转化;三则,是太极拳家自身的局限性,保守到不轻传技击之术的地步,可能认为社会安定,技击无用,传了反招惹事非。但是,只要我们反思一下,西方拳击、搏击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市场价值极高,其拳王、高手的身价几达亿万美元。这足以说明武术中的技击观赏性、刺激性实在是价值不菲。洋人对其重视,不无道理,因为技击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试问,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如果不具备这种本能,怎么去和猛兽格斗,人类又怎么会延续至今?
西方对于“打”的认识,远比我们深刻,其职业拳击赛、搏击大赛,比比皆是。他们不因为现代社会发明了汽车、飞机而废止跑步、竞走,奥运会仍把这两个项目列为重头戏;更不因为枪、炮等热武器的发明,而轻视拳脚的格斗功能,反而频频来到东方学习中国的武术,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等徒手搏击术。
笔者认为,不具备技击功能的太极拳(亦包括其它拳法),应当称为太极操。这就像没有衣袖和裤腿的服装,概称之为背心、裤衩一样。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武术之邦。太极拳术,异彩纷呈,枝繁叶茂,陈、杨、武、吴、孙、赵堡……诸式太极拳斗艳争芳,风格迥异,各领风骚。但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归根结底,各派各式的太极拳法,都与陈式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式太极拳乃诸式太极拳之母!
因为陈式太极拳孕育了杨式、武式太极拳;而杨式、武式又孕育了吴式、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流传到今天,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且声名远播海外。这种气象万千的局面,则完全归功于陈氏家族的第十四代祖——陈长兴,是他教出了一个外姓弟子——杨露禅。从此,太极拳方自河南温县的一个穷山僻壤——陈家沟,走了出来;从此,太极拳才展现出自己那迷人的风采!
可以说,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为传播、推广、普及、发扬光大太极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英名,将永载中国武术史册!
但是,太极拳乃何人所创?
这个问题,一直是近代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至今争论不休。可是,争论的双方,谁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说服对方。
大概是武术自古就口传身授,少有文字记载,而正史又不录,加之战火兵燹的毁灭,使本来有限的书籍拳谱,更是湮没无闻。
笔者愚见,寻根问祖,正本清源 ,无疑会使拳种的继承脉络清晰,而且利于本门派的发展。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故纸堆里皓首穷经,徒耗时光而喋喋不休的钻牛角尖,争论创始者是谁,实乃下策。
实质上,太极拳的当务之急,乃是挖掘、整理、继承、发扬其技击神髓。例如,极负盛名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等脍炙人口的神乎其技,怎样使之再现。当年,杨露禅号称“无敌”,杨班侯神威震京华,该不是神话传说。不然,太极拳不会为人所津津乐道,并且出现人人欲学太极拳的局面。
怎样改变“太极十年不出门”的状况?如果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从此入手,多下功夫,太极拳登上散打擂台的时日不会很遥远。
君不见,现在的太极推手,即便是全国大赛,又有多少人观看?这种比赛,比之摔跤、柔道尚不如,难怪老一辈太极拳家们摇首叹息。太极拳处于如此局面,是我们该把主要精力、功夫用于实处的时候了,从而使太极功夫更上层楼,方是天下太极拳人之福!
过去,武断太极拳为某人所创一说,盛行一时,影响颇广。其实,这一页“历史”,早就应当翻过去,以免以讹传讹,流弊无穷。这种主观上的臆造,仅凭片言只语即断言之,实是弄浑了一池春水,是宗派思想作祟的结果。
只要我们看一看近代武术史上的太极拳发展,不难发现,杨露禅学自陈氏之后,在传播过程中,又有所创新,遂名之曰:杨氏太极拳。说他是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恐怕无人反对。其后的武禹襄创“武氏”,吴鉴泉创“吴氏”,孙禄堂创“孙氏”,都是如此,没有引起“创始人”是谁的争端。倘若我们说陈式太极拳乃陈王廷(亦或陈卜)所创,会不会有争议呢?
不冠以姓氏,而说太极拳为某一人所创,难免有纷争。
武术中的任何拳法、拳种,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的,太极拳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翻开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陈氏太极拳谱所载,则与该书中“三十二式长拳”名称何其相似乃尔!这充分说明,不管陈氏家族的哪一个人创出了陈氏太极拳,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循着前辈们的足迹,是在他们草创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的。
哲人曾言:“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武术史非但不是“小姑娘”,而且是手执铜板的关东大汉,你想给“他”“美容”,岂非自找苦吃!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太极拳史上的张三丰、陈王廷、王宗岳、蒋发,都是传承此道的大家,或改革者。他们对太极拳的传递、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太极拳能够有今日之规模,在武术诸拳种中独领风骚,则与他们的锐意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太极拳的完善,不仅是自然之功的赐予,而且也是人类的不断雕琢,更是太极拳史上许许多多聪明才智之士的呕心沥血之结晶。
武术中其它拳种、拳法的进化,莫非也是依此规律?则不得而知。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在2000年到来之际,仅以此文代新春祝辞。并祝《精武》读者诸君在这千年之交的伊始,万事顺遂,春天快乐,有一个好心情;同时,亦祝天下的武者,武运亨通!
2000年的春天已翩翩而来,武术的春光也会普照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屏息凝神地诚祝——武术,早日走进世界最大舞台——奥运会,一展雄风!
当此千年之交,《精武》第一期以“开门太极”来推开2000年元月之门,幸何如之!笔者躬逢其时,欣然记之:
乾坤混沌有阴阳,八卦五行此中藏。
陈式太极天下传,孕育杨武吴孙拳。
□
时间的隧道,已经跨越过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九年,悄然隐没。时光流逝,如长江大河,滚滚东去。逝者已矣,时不我待。
2000年之门,轰然洞开,东方神龙腾飞于九天。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禧年,终于君临天下!
2000年《精武》第一期,开门便向读者诸君赫然奉献上久负盛名的——《陈式太极拳专辑》。
本刊此举,既为展现古朴太极拳的技击神髓;亦欲纠正人们对太极拳的偏见——只具健身养生之功,不见擂台称雄之术。
当然,太极拳“滑坡”到折其“一翅”,并非其本身之过,而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社会长期处于和平年代,少了疆场争战,遂使其技击功能退化;再则,“导向”偏于延年益寿的宣传,从而使人们对于太极拳概念的根本转化;三则,是太极拳家自身的局限性,保守到不轻传技击之术的地步,可能认为社会安定,技击无用,传了反招惹事非。但是,只要我们反思一下,西方拳击、搏击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市场价值极高,其拳王、高手的身价几达亿万美元。这足以说明武术中的技击观赏性、刺激性实在是价值不菲。洋人对其重视,不无道理,因为技击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试问,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如果不具备这种本能,怎么去和猛兽格斗,人类又怎么会延续至今?
西方对于“打”的认识,远比我们深刻,其职业拳击赛、搏击大赛,比比皆是。他们不因为现代社会发明了汽车、飞机而废止跑步、竞走,奥运会仍把这两个项目列为重头戏;更不因为枪、炮等热武器的发明,而轻视拳脚的格斗功能,反而频频来到东方学习中国的武术,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等徒手搏击术。
笔者认为,不具备技击功能的太极拳(亦包括其它拳法),应当称为太极操。这就像没有衣袖和裤腿的服装,概称之为背心、裤衩一样。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武术之邦。太极拳术,异彩纷呈,枝繁叶茂,陈、杨、武、吴、孙、赵堡……诸式太极拳斗艳争芳,风格迥异,各领风骚。但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归根结底,各派各式的太极拳法,都与陈式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式太极拳乃诸式太极拳之母!
因为陈式太极拳孕育了杨式、武式太极拳;而杨式、武式又孕育了吴式、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流传到今天,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且声名远播海外。这种气象万千的局面,则完全归功于陈氏家族的第十四代祖——陈长兴,是他教出了一个外姓弟子——杨露禅。从此,太极拳方自河南温县的一个穷山僻壤——陈家沟,走了出来;从此,太极拳才展现出自己那迷人的风采!
可以说,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为传播、推广、普及、发扬光大太极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英名,将永载中国武术史册!
但是,太极拳乃何人所创?
这个问题,一直是近代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至今争论不休。可是,争论的双方,谁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说服对方。
大概是武术自古就口传身授,少有文字记载,而正史又不录,加之战火兵燹的毁灭,使本来有限的书籍拳谱,更是湮没无闻。
笔者愚见,寻根问祖,正本清源 ,无疑会使拳种的继承脉络清晰,而且利于本门派的发展。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故纸堆里皓首穷经,徒耗时光而喋喋不休的钻牛角尖,争论创始者是谁,实乃下策。
实质上,太极拳的当务之急,乃是挖掘、整理、继承、发扬其技击神髓。例如,极负盛名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等脍炙人口的神乎其技,怎样使之再现。当年,杨露禅号称“无敌”,杨班侯神威震京华,该不是神话传说。不然,太极拳不会为人所津津乐道,并且出现人人欲学太极拳的局面。
怎样改变“太极十年不出门”的状况?如果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从此入手,多下功夫,太极拳登上散打擂台的时日不会很遥远。
君不见,现在的太极推手,即便是全国大赛,又有多少人观看?这种比赛,比之摔跤、柔道尚不如,难怪老一辈太极拳家们摇首叹息。太极拳处于如此局面,是我们该把主要精力、功夫用于实处的时候了,从而使太极功夫更上层楼,方是天下太极拳人之福!
过去,武断太极拳为某人所创一说,盛行一时,影响颇广。其实,这一页“历史”,早就应当翻过去,以免以讹传讹,流弊无穷。这种主观上的臆造,仅凭片言只语即断言之,实是弄浑了一池春水,是宗派思想作祟的结果。
只要我们看一看近代武术史上的太极拳发展,不难发现,杨露禅学自陈氏之后,在传播过程中,又有所创新,遂名之曰:杨氏太极拳。说他是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恐怕无人反对。其后的武禹襄创“武氏”,吴鉴泉创“吴氏”,孙禄堂创“孙氏”,都是如此,没有引起“创始人”是谁的争端。倘若我们说陈式太极拳乃陈王廷(亦或陈卜)所创,会不会有争议呢?
不冠以姓氏,而说太极拳为某一人所创,难免有纷争。
武术中的任何拳法、拳种,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的,太极拳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翻开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陈氏太极拳谱所载,则与该书中“三十二式长拳”名称何其相似乃尔!这充分说明,不管陈氏家族的哪一个人创出了陈氏太极拳,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循着前辈们的足迹,是在他们草创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的。
哲人曾言:“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武术史非但不是“小姑娘”,而且是手执铜板的关东大汉,你想给“他”“美容”,岂非自找苦吃!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太极拳史上的张三丰、陈王廷、王宗岳、蒋发,都是传承此道的大家,或改革者。他们对太极拳的传递、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太极拳能够有今日之规模,在武术诸拳种中独领风骚,则与他们的锐意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太极拳的完善,不仅是自然之功的赐予,而且也是人类的不断雕琢,更是太极拳史上许许多多聪明才智之士的呕心沥血之结晶。
武术中其它拳种、拳法的进化,莫非也是依此规律?则不得而知。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在2000年到来之际,仅以此文代新春祝辞。并祝《精武》读者诸君在这千年之交的伊始,万事顺遂,春天快乐,有一个好心情;同时,亦祝天下的武者,武运亨通!
2000年的春天已翩翩而来,武术的春光也会普照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屏息凝神地诚祝——武术,早日走进世界最大舞台——奥运会,一展雄风!
当此千年之交,《精武》第一期以“开门太极”来推开2000年元月之门,幸何如之!笔者躬逢其时,欣然记之:
乾坤混沌有阴阳,八卦五行此中藏。
陈式太极天下传,孕育杨武吴孙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