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就是备课,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起點也是备课,它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活动,由此可见备课对于教学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重视备课,了解并掌握备课的基本要领,切实提高备课的能力,从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备课这项活动往往容易被忽略,或者是备课的质量不高。所以本文将主要对小学语文的备课技巧进行简析,总结出适合的备课方法,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现状;流程;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16-01
一、小学语文备课现状分析
1、备课缺乏师生互动
教师授知和学生受知的共同参与的合力是一个教学活动展开的动力,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备课前预习课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调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次课前掌握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更多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备好课堂教学课提供依据。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这种师生互动,影响素质教学质量。
2、教师单纯将自己视为传话筒
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新课标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的罗盘,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面对这些新理念,新表述,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不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
二、小学语文备课流程分析
1、书案写作
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2、教案写作
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3、注重反思与经验总结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三、小学语文备课技巧分析
1、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
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在一开始就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是引导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趁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使学生读得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传授学生知识
教材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3、改变课堂结构,强调师生互动
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4、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1)解析题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反映出来。分析题目的含义,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深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父亲教诲使我的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如果抓住“不止一条”这一词来分析,那么就会感悟到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历经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而会又多出一条。
(2)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5、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1)教学目标是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的灵魂所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课程标准》是由各个相关学科的教育专家制订出来的一套参考标准,它是我们对学生达到某种学习程度的标准,作为某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是必须的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可以人为拨高它的难度。不能随意的删减或是更改它的要求。
(2)因材施教,建立分层次教学的思想。首先,学生的水平和理想状态总是有区别的,而且学生也是在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学生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现在随机分班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很大,所以在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虽然是最权威的,但是《课程标准》毕竟是死的,是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当然应该参考《课程标准》,但绝不应该不顾实际情况,将《课程标准》当作权威来要求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趣味点,善于捕捉教材语言的魅力点,善于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善于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精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智力水平也是在发展的,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智力水平发展上去后,很多问题自然会解决的。
6、备课要讲究创新,不能死板硬套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结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精心备课,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会感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是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任美青.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考试周刊,2014-01-25.
[2] 季舒.小学语文名师备课过程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06-07.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现状;流程;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16-01
一、小学语文备课现状分析
1、备课缺乏师生互动
教师授知和学生受知的共同参与的合力是一个教学活动展开的动力,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备课前预习课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调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次课前掌握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更多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备好课堂教学课提供依据。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这种师生互动,影响素质教学质量。
2、教师单纯将自己视为传话筒
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新课标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的罗盘,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面对这些新理念,新表述,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不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
二、小学语文备课流程分析
1、书案写作
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2、教案写作
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3、注重反思与经验总结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三、小学语文备课技巧分析
1、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
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在一开始就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是引导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趁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使学生读得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传授学生知识
教材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3、改变课堂结构,强调师生互动
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4、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1)解析题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反映出来。分析题目的含义,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深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父亲教诲使我的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如果抓住“不止一条”这一词来分析,那么就会感悟到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历经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而会又多出一条。
(2)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5、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1)教学目标是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的灵魂所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课程标准》是由各个相关学科的教育专家制订出来的一套参考标准,它是我们对学生达到某种学习程度的标准,作为某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是必须的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可以人为拨高它的难度。不能随意的删减或是更改它的要求。
(2)因材施教,建立分层次教学的思想。首先,学生的水平和理想状态总是有区别的,而且学生也是在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学生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现在随机分班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很大,所以在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虽然是最权威的,但是《课程标准》毕竟是死的,是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当然应该参考《课程标准》,但绝不应该不顾实际情况,将《课程标准》当作权威来要求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趣味点,善于捕捉教材语言的魅力点,善于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善于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精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智力水平也是在发展的,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智力水平发展上去后,很多问题自然会解决的。
6、备课要讲究创新,不能死板硬套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结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精心备课,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会感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是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任美青.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考试周刊,2014-01-25.
[2] 季舒.小学语文名师备课过程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