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叉口是整个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交通安全的主要瓶颈。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中,交叉口处的交通状况最为复杂、也最为繁琐,由于工作的过程中其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在工作中各种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而这些问题大部分存在于道理交叉口,因此在道路设计中,道理交叉口的设计便成为了重点内容。基于此,通过分析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交叉口空间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安全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平面交叉路口是整个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最差的部分,因此研究和改善城市交叉路口设计对于环节城市交通堵塞和现有的交通问题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做好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提高交通系统整体服务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相对于其他的工程设计而言,有着整体性能好、综合系数和投资效益快的优势,因此在改善目前现有的城市交通设计工作中有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表现出明显的几何构造。历史上,由于我国对于道路规划不够重视,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规则交叉口等很多问题。在建设新道路时,建设者不能准确充分地预测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从而导致通行能力大为降低,造成拥堵。
1.2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与交叉口本身同样重要,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控制:信号控制、停让控制、在交叉口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强,信号配时对交通的需要不能满足等。
1.3交通环境的影响问题。在实际中,不能忽视环境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例如: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乱的摊点,以及各种霓虹灯、广告牌,各种使人心烦意乱的音乐声、叫卖声,往往造成频发的交通事故。
1.4行人流线分离的问题。作为一种安全措施,行人流线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大量的交叉口没有进行导流化;或者在设计道路时配备了导流标志,但标线破损却没有修复;或交通标志不统一。导流方案不适应车流方向和交通量,扰乱交通秩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几率。
二、城市道路叉口空间的优化设计
2.1优化设计交叉口的思路
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的主流思想认为,交叉口范围越小越好。这样不仅可以使城市交通冲突区范围得到压缩,同时还能使相位之间的损失时间得以减少。常见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沿着路缘石划一条直线,将其作为人行过街横道的内侧边线,以此为基准,再向外侧偏移一个人行道宽度作为外侧边线,这就构成了行人过街横道,再加上进行功能划分的车道,交叉口的设计就完成了。
2.2交叉口空间设计的方向
2.2.1对城市道路交通网加以充分利用与直线路段相比,车流通过交叉口的时间相当于前者的一倍左右,这使得城市交通网中交叉口成为一个“瓶颈”。在交叉口,为提高车流的通行能力,在设计城市道路时期,要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对车流、人流、非机动车的交通运行轨迹进行明确,从而在交叉口使机动车、自行车、行人,无论是左转、右转,还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号引导交通流,就可以确保顺畅运行。此外,在设计自行车、人行道时,要做无障碍处理。如果道路标志设计合理、附属设施设计完善、就可以促使自行车、人流的通过速度加快,从而使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得到有效减轻。
2.2.2高交通的安全系数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段。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其转弯的半径和视距范围需要得到有效保证。在混合交通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自行车和行人,保证其安全非常重要。设计安全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结合交通流的渠化与交通信号控制,在时间上将空间上存在冲突的各股交通流分离开来。
2.2.3注重交通环境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设计交通的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体现环境与交通的协调。通过合理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环境,使交通流的连续性得以增强,在交叉口机动车的延误时间得以减少,进而减少噪声、废气、震动等的污染。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的具体设计
3.1通行能力匹配设计
按照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相匹配的原则,应在进口道增加车道数,以对通行时间的损失进行弥补。确定具体增加的车道数,要依据各进口道流入交通的实际需求情况。同时,出口车道数应与每个进口道的该流向车道数相匹配。
3.2具体设计要保证交通流空间运行秩序
3.2.1机动车通行空间设计通过在地面进行划线或以交通岛的形式,确定每一股车流的流线,从而使车流能够各行其道。渠化路线应该明确简单,设计时应遵循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导向交通岛间应保持适当宽度的导流车道,从而避免由于过宽的导流车道致使车辆并行、抢道。
3.2.2自行车与行人通行空间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是三块板构造,在交叉口,对混合交通流进行合理的渠化方法是,并行设置自行车与行人过街通行区域,与机动车相分离,在交叉口左转自行车可以避免随机动车直接斜穿,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对于断面较窄、等级较低的一块板道路,自行车和机动车流相互交织,严重的互相干扰。对此,可采用自行车提前待行的方法,设计双停车线,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前后分开,避免两者交织与、冲突,从而对交通流混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3.2.3通行效率设计右转车储车空间的设计。人行道的位置与交叉口的中心靠近,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横道前,当右转机动车受阻时,车辆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横道上,如此行人过街的通行空间不仅被占用了,而且直右混行车道中的直行车也受到了阻挡,还会给本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造成困难。鉴于此,可适当后移人行横道,在两条相交的人行横道之间留出一个可以停驻小汽车的间距,这样可以使右转机动车对行人和直行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大大降低。
3.2.4有效处理自行车的膨胀流在交叉口,当自行车排队时,呈现紧密间距很小的状态,而当自行车驶出停车线时,由于安全行驶的需要,均需加大其前后左右的间距,形成膨胀流。所以,在处理交叉口空间上,应对自行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宽度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在直行机动车与自行车通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从而消除他们互相之间的影响。
3.2.5交通安全的设计当存在较多的机动车道,致使人行过街横道过长时,行人在绿灯末期无法安全通过,为此,在道路中央进出口道之间,应开辟出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应不不小于2米,最小不得小于1.5米),作为安全待行区,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否则无法起安全待行的作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道路上有中央分隔带的,将分隔带辟为安全待行区,并在端部保留1米-2米的分隔带,以保护驻足的行人;道路无中央分隔带的,应对进出口车道宽进行压缩,设置成安全待行区;设计无障碍的自行车与人行道,以及布设各种管线的位置,不应使交通流运行通道上产生物理障碍;注意营造动静协调统一的交通环境。
四、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对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交叉口的合理几何设计是保证各进口车道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各道相互干扰不可或缺的因素。设计中应将各几何关系予以统筹考虑和计算,才能取得上佳设计。
参考文献:
[1]沈红跃,秦鸿博.浅析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的若干重要因素[J].科技致富向.2010(08).
[2]眭封云,蔡 畅.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N].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08).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安全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平面交叉路口是整个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最差的部分,因此研究和改善城市交叉路口设计对于环节城市交通堵塞和现有的交通问题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做好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提高交通系统整体服务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相对于其他的工程设计而言,有着整体性能好、综合系数和投资效益快的优势,因此在改善目前现有的城市交通设计工作中有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表现出明显的几何构造。历史上,由于我国对于道路规划不够重视,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规则交叉口等很多问题。在建设新道路时,建设者不能准确充分地预测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从而导致通行能力大为降低,造成拥堵。
1.2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与交叉口本身同样重要,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控制:信号控制、停让控制、在交叉口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强,信号配时对交通的需要不能满足等。
1.3交通环境的影响问题。在实际中,不能忽视环境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例如: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乱的摊点,以及各种霓虹灯、广告牌,各种使人心烦意乱的音乐声、叫卖声,往往造成频发的交通事故。
1.4行人流线分离的问题。作为一种安全措施,行人流线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大量的交叉口没有进行导流化;或者在设计道路时配备了导流标志,但标线破损却没有修复;或交通标志不统一。导流方案不适应车流方向和交通量,扰乱交通秩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几率。
二、城市道路叉口空间的优化设计
2.1优化设计交叉口的思路
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的主流思想认为,交叉口范围越小越好。这样不仅可以使城市交通冲突区范围得到压缩,同时还能使相位之间的损失时间得以减少。常见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沿着路缘石划一条直线,将其作为人行过街横道的内侧边线,以此为基准,再向外侧偏移一个人行道宽度作为外侧边线,这就构成了行人过街横道,再加上进行功能划分的车道,交叉口的设计就完成了。
2.2交叉口空间设计的方向
2.2.1对城市道路交通网加以充分利用与直线路段相比,车流通过交叉口的时间相当于前者的一倍左右,这使得城市交通网中交叉口成为一个“瓶颈”。在交叉口,为提高车流的通行能力,在设计城市道路时期,要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对车流、人流、非机动车的交通运行轨迹进行明确,从而在交叉口使机动车、自行车、行人,无论是左转、右转,还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号引导交通流,就可以确保顺畅运行。此外,在设计自行车、人行道时,要做无障碍处理。如果道路标志设计合理、附属设施设计完善、就可以促使自行车、人流的通过速度加快,从而使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得到有效减轻。
2.2.2高交通的安全系数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段。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其转弯的半径和视距范围需要得到有效保证。在混合交通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自行车和行人,保证其安全非常重要。设计安全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结合交通流的渠化与交通信号控制,在时间上将空间上存在冲突的各股交通流分离开来。
2.2.3注重交通环境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设计交通的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体现环境与交通的协调。通过合理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环境,使交通流的连续性得以增强,在交叉口机动车的延误时间得以减少,进而减少噪声、废气、震动等的污染。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的具体设计
3.1通行能力匹配设计
按照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相匹配的原则,应在进口道增加车道数,以对通行时间的损失进行弥补。确定具体增加的车道数,要依据各进口道流入交通的实际需求情况。同时,出口车道数应与每个进口道的该流向车道数相匹配。
3.2具体设计要保证交通流空间运行秩序
3.2.1机动车通行空间设计通过在地面进行划线或以交通岛的形式,确定每一股车流的流线,从而使车流能够各行其道。渠化路线应该明确简单,设计时应遵循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导向交通岛间应保持适当宽度的导流车道,从而避免由于过宽的导流车道致使车辆并行、抢道。
3.2.2自行车与行人通行空间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是三块板构造,在交叉口,对混合交通流进行合理的渠化方法是,并行设置自行车与行人过街通行区域,与机动车相分离,在交叉口左转自行车可以避免随机动车直接斜穿,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对于断面较窄、等级较低的一块板道路,自行车和机动车流相互交织,严重的互相干扰。对此,可采用自行车提前待行的方法,设计双停车线,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前后分开,避免两者交织与、冲突,从而对交通流混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3.2.3通行效率设计右转车储车空间的设计。人行道的位置与交叉口的中心靠近,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横道前,当右转机动车受阻时,车辆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横道上,如此行人过街的通行空间不仅被占用了,而且直右混行车道中的直行车也受到了阻挡,还会给本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造成困难。鉴于此,可适当后移人行横道,在两条相交的人行横道之间留出一个可以停驻小汽车的间距,这样可以使右转机动车对行人和直行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大大降低。
3.2.4有效处理自行车的膨胀流在交叉口,当自行车排队时,呈现紧密间距很小的状态,而当自行车驶出停车线时,由于安全行驶的需要,均需加大其前后左右的间距,形成膨胀流。所以,在处理交叉口空间上,应对自行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宽度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在直行机动车与自行车通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从而消除他们互相之间的影响。
3.2.5交通安全的设计当存在较多的机动车道,致使人行过街横道过长时,行人在绿灯末期无法安全通过,为此,在道路中央进出口道之间,应开辟出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应不不小于2米,最小不得小于1.5米),作为安全待行区,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否则无法起安全待行的作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道路上有中央分隔带的,将分隔带辟为安全待行区,并在端部保留1米-2米的分隔带,以保护驻足的行人;道路无中央分隔带的,应对进出口车道宽进行压缩,设置成安全待行区;设计无障碍的自行车与人行道,以及布设各种管线的位置,不应使交通流运行通道上产生物理障碍;注意营造动静协调统一的交通环境。
四、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对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交叉口的合理几何设计是保证各进口车道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各道相互干扰不可或缺的因素。设计中应将各几何关系予以统筹考虑和计算,才能取得上佳设计。
参考文献:
[1]沈红跃,秦鸿博.浅析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的若干重要因素[J].科技致富向.2010(08).
[2]眭封云,蔡 畅.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N].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