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个湖北”进行时
“中气十足”的湖北,正迎来“黄金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年前,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号角,提出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新目标。
“战略支点”、“五个湖北”,已成为中部崛起和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在多个栏目推出《“五个湖北”进行时》主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河谷组群”战略的推进,为“汉江金三角”的崛起打开了突破口。而“汉江金三角”的抱团发展,也被认为是湖北汉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先锋。
尚坤没有想到,新工作单位与原工作单位虽只一字之差,但上班的感觉发生了很大变化。
尚坤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招商局副局长,今年4月起她又多了一项任务,参与组建该市的一家新单位——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当地人通常简称为“招商办”。
“招商办”只有8名员工,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承担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任务分解、策划包装、考核督办、信息收集和发布等8项职能。在“招商办”,每周都要汇总包括在谈项目信息表、评审通过信息表、签约项目信息表、注册项目信息表、在建项目信息表等在内的10张表,这些表的信息每月会上报给市里的主要领导。
在尚坤看来,“招商办”是老河口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窗口,也是见证老河口市跨越式发展的窗口。
实际上,它还是湖北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窗口,撬动湖北经济新增长极的窗口。
“全员招商”
值得一提的是,老河口市“招商办”虽说与招商局关系密切,但两家单位并不在一起办公,“招商办”设在该市一家创业园内。
“把‘招商办’设在创业园内,就是为了更方便地开展招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每天早上,尚坤都要穿过市区,来到位于城南的经济开发区,在“力达创业园”综合办公楼的一楼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过,在很多外地人看来,对于一个只有50多万人的县级市,为什么老河口市在已有招商局的前提下,还要新组建一个“招商办”?
尚坤对此的理解是“制度更加优化”。以前,该市招商局的工作主要分两大块,一是对外招商,二是行政事务。有时,行政事务太多,工作人员分身乏术,经常出现行政事务没做好、招商工作又不顺的情况。
从去年起,老河口市明显加大了招商工作的力度,对原有的招商体制进行了改革,先是成立10个招商分局,这10个分局专职招商,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今年4月又组建“招商办”,主要负责招商的行政事务,特别是要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督办和考核,专业人做专业事,用体制促成绩。
在老河口市,招商引资被提到很高的地位。走在城区街头,多个路口都可看到跟招商有关的宣传标语;与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也总能听到有关招商项目的最新进展。
招商引资被列为老河口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除市领导带头定期外出招商外,全市还有80余家政府职能部门及机构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
机制变化产生强烈的蝴蝶效应,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老河口:3月8日,总投资75亿元的中华梦幻谷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广东健力宝集团亚洲水文化生态智慧项目,同时在老河口签约落户;3月31日,投资60亿元的南部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50亿元的奥星产业园项目开工兴建;4月7日,总投资过50亿元的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4月23日,总投资150亿元的省能源集团路口火电项目落户。
今年前4个月,老河口市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9个,总投资449.4亿元,其中过50亿元项目4个;新注册项目9个,投资总额76.8亿元;新开工及在建项目95个,投资总额479亿元。
县市联手造新城
老河口市的招商热情是被一个名为“河谷组群”的战略所点燃的。
这里的“河”指的是老河口市,“谷”即谷城县,两地均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西部,主城区直线距离不过10余公里,穿城而过的汉江将两地分隔在东西两岸。两地因同处(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均是两地的支柱产业。另外,两地循环经济、农业等也都颇负盛名。
长期以来,老河口、谷城作为两个单独的行政区,受交通不便、行政区划分隔等影响,两地资本、人才、资源、科技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仅局限于行政区内部。两个县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市域比重较低,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经济区的经济和行政区的经济经常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导致行政区划成为阻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堵看不见的墙。”襄阳市决策者认为,为了破除这种弊端,城市组群、城市圈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1年末,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老河口市、谷城县组群发展,把河谷新城建设成襄阳大都市的副中心。
2012年8月,履新不久的襄阳市委副书记朱厚伦兼任老河口市市委书记。这一创新之举,开湖北“厅官”治“市”之先河,也为“河谷组群”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同时,朱厚伦还兼任“河谷组群”发展领导小组组长。
随后出台的《河谷组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表明,老河口城区将“南进”,建南部新城和产业新区,谷城城区将“北拓”,建城北新区、子胥新城,融合形成河谷新城。
“河谷组群”确定了“三步走”的规划:到2016年,城市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市县域经济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河谷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市县域经济比重达到1/3;到2030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从区域合作角度来看,“河谷组群”战略还开创了另一个先河:县级市之间有规划的正式一体化区域合作,在湖北省尚属首次。 “‘河谷组群’战略的全面推进,对老河口、谷城两地来说,是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有着巨大的品牌和资源效应。”朱厚伦在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表示:“‘河谷组群’战略是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低水平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粗放发展向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项目先行
一座新城,靠什么支撑?
“争取重大项目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朱厚伦认为,发展不足是当前襄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实际,要建设河谷新城,就是要大力抓园区、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引资。
“河谷组群”战略决策者认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促进一个地方发展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新城新区建设,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项目支撑。
抓项目和招商,已成为当前老河口市和谷城县两地的第一要务。
今年4月,老河口市宣布正式启动推进“河谷组群”建设的“1331”工程。第一个“1”即抢抓一个河谷组群发展历史机遇;第一个“3”即实施大城市、大园区、大产业三大战略;第二个“3”即抓好南部新城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第二个“1”即奋力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
老河口市在招商机制上力求创新,不仅在全国设了10个招商分局,还采取“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述职”的汇报制度以及分阵营竞赛的激励办法。
分阵营竞赛是朱厚伦的创意。招商工作做得好的设为红色方阵,做得一般的为蓝色,做得差的为黄色。在每个季度的述职会上,黄色方阵坐在最前面,直接面对市委书记。意思是说你为什么做得差,敢不敢面对“一把手”述职?
谷城县也在加快新城建设。不久前,总投资16亿元的华润(谷城)风电项目在谷城正式签约。这是该县继引进韩国SK集团后,入驻的又一世界500强企业。
谷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长虹介绍,谷城编制修订了7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城北新区、21平方公里子胥新城、15平方公里石花小城市等规划。其中,谷城将产业新区规划在北河以北,建成后将形成“一区六园”格局,力争在“河谷组群”建设中担当重任。
产业融合
当前,无论是老河口市的“南进”,还是谷城城区的“北拓”,都已在尘土飞扬的荒地上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
走马正在建设中的“河谷组群”腹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或修路,或建房,或整地,或建厂。远远望去,规划中的河谷新城就像一个大工地。
跨行政区域的合作,交通先行。当前,打通两地交通瓶颈的316国道改线、302省道升级、303省道绕城公路、襄谷路改建、老宜高速建设等工程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中。按规划,两地间还将新建一座跨汉江的河谷大桥,让交通更便捷。
一座新城,不仅要寻求地理区划的融合,更要打破行业、地域、户籍界限,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共下一盘棋”。
老河口、谷城产业发展各有特点,既有同质化竞争,又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比如,汽车产业是两地共同的支柱产业,老河口目前拥有“东风”、“神剑”、“楚光”、“瑞江”、“神宇”等5个整车生产公告品牌和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但缺少零部件总成,而谷城县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是湖北75个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之一,两地联手可以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再如,老河口农副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力较强。而谷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两地联手,既可将农产品加工做成一个大产业,又能带动农民增收。
另外,两地均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能力水平相当,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双方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发展。
“一小时桥梁”
按规划,“河谷组群”的目标是要打造成襄阳大都市的副中心。实际上,它还是助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枚重要棋子。
当前,湖北省的区域发展重点是全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一主”指的是武汉市,“两副”分别为襄阳市和宜昌市。围绕“一主两副”战略,湖北将重点建设三个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宜(昌)荆(门)荆(州)城市圈,襄(阳)十(堰)随(州)城市带。
打开湖北省地图可以看到,襄阳与十堰虽然同属于一个城市群,但两地相隔近200公里,车程约2小时。相对较远的距离使得两地经济社会联系的辐射带动能力变弱。
根据区域经济学规律,一个理想的经济圈的辐射半径有多长,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其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而是交通。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一小时经济圈形成的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襄十随城市带要想抱团发展,在他们之间亟须找到可以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的“支撑点”。
位于两地之间老河口市和谷城县则恰好是一座理想的“一小时桥梁”:从襄阳市区到这两个县市与十堰市区到这两个县市的车程均可控制在1小时之内,在交通地理上具备支撑城市带发展的先决条件。
“河谷组群”战略的推进,将从经济地理角度为襄十随城市带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汉江金三角”
尽管当前“河谷组群”还处于建设期,还不能为襄阳和十堰两座城市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但已经有学者为襄十随城市带的发展设计出新的增长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曾对该城市带作过深入调研。该院副院长秦尊文教授提出,位于襄阳的老河口市、谷城县和位于十堰的丹江口市,这三地依汉江毗邻而立,水相通,地相接,习相近,人相亲,可建设成为“丹河谷组群”,以此来撬动襄十随城市群发展。
这三地均分布在汉江两岸,地缘接近,民间的往来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丹江口城区至老河口城区不过30分钟的车程,丹江口至谷城城区也最多40分钟。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呈三角形分布,该组群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汉江金三角”。
“丹河谷组群”也被认为是湖北汉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先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襄阳市长别必雄就在会上呼吁,国家在关注长江干流经济带发展的同时,也应支持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实现汉江支流与长江干流的经济对接,形成新的增长极。
从省级战略看,在鄂西北地区凝聚支撑跨越发展要素的城市是襄阳,处于前哨地位、发挥先锋作用的,则是未来的“丹河谷组群”。
推进“河谷组群”发展,是要使“河谷新城”代表襄阳与十堰、南阳、安康、商洛三省四地形成合作竞进的区域发展格局,把“丹河谷组群”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先城市、中西接合部合作共赢示范区。(支点杂志2013年7月刊)
“中气十足”的湖北,正迎来“黄金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年前,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号角,提出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新目标。
“战略支点”、“五个湖北”,已成为中部崛起和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在多个栏目推出《“五个湖北”进行时》主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河谷组群”战略的推进,为“汉江金三角”的崛起打开了突破口。而“汉江金三角”的抱团发展,也被认为是湖北汉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先锋。
尚坤没有想到,新工作单位与原工作单位虽只一字之差,但上班的感觉发生了很大变化。
尚坤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招商局副局长,今年4月起她又多了一项任务,参与组建该市的一家新单位——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当地人通常简称为“招商办”。
“招商办”只有8名员工,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承担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任务分解、策划包装、考核督办、信息收集和发布等8项职能。在“招商办”,每周都要汇总包括在谈项目信息表、评审通过信息表、签约项目信息表、注册项目信息表、在建项目信息表等在内的10张表,这些表的信息每月会上报给市里的主要领导。
在尚坤看来,“招商办”是老河口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窗口,也是见证老河口市跨越式发展的窗口。
实际上,它还是湖北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窗口,撬动湖北经济新增长极的窗口。
“全员招商”
值得一提的是,老河口市“招商办”虽说与招商局关系密切,但两家单位并不在一起办公,“招商办”设在该市一家创业园内。
“把‘招商办’设在创业园内,就是为了更方便地开展招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每天早上,尚坤都要穿过市区,来到位于城南的经济开发区,在“力达创业园”综合办公楼的一楼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过,在很多外地人看来,对于一个只有50多万人的县级市,为什么老河口市在已有招商局的前提下,还要新组建一个“招商办”?
尚坤对此的理解是“制度更加优化”。以前,该市招商局的工作主要分两大块,一是对外招商,二是行政事务。有时,行政事务太多,工作人员分身乏术,经常出现行政事务没做好、招商工作又不顺的情况。
从去年起,老河口市明显加大了招商工作的力度,对原有的招商体制进行了改革,先是成立10个招商分局,这10个分局专职招商,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今年4月又组建“招商办”,主要负责招商的行政事务,特别是要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督办和考核,专业人做专业事,用体制促成绩。
在老河口市,招商引资被提到很高的地位。走在城区街头,多个路口都可看到跟招商有关的宣传标语;与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也总能听到有关招商项目的最新进展。
招商引资被列为老河口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除市领导带头定期外出招商外,全市还有80余家政府职能部门及机构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
机制变化产生强烈的蝴蝶效应,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老河口:3月8日,总投资75亿元的中华梦幻谷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广东健力宝集团亚洲水文化生态智慧项目,同时在老河口签约落户;3月31日,投资60亿元的南部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50亿元的奥星产业园项目开工兴建;4月7日,总投资过50亿元的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4月23日,总投资150亿元的省能源集团路口火电项目落户。
今年前4个月,老河口市新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29个,总投资449.4亿元,其中过50亿元项目4个;新注册项目9个,投资总额76.8亿元;新开工及在建项目95个,投资总额479亿元。
县市联手造新城
老河口市的招商热情是被一个名为“河谷组群”的战略所点燃的。
这里的“河”指的是老河口市,“谷”即谷城县,两地均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西部,主城区直线距离不过10余公里,穿城而过的汉江将两地分隔在东西两岸。两地因同处(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均是两地的支柱产业。另外,两地循环经济、农业等也都颇负盛名。
长期以来,老河口、谷城作为两个单独的行政区,受交通不便、行政区划分隔等影响,两地资本、人才、资源、科技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仅局限于行政区内部。两个县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市域比重较低,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经济区的经济和行政区的经济经常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导致行政区划成为阻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堵看不见的墙。”襄阳市决策者认为,为了破除这种弊端,城市组群、城市圈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1年末,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老河口市、谷城县组群发展,把河谷新城建设成襄阳大都市的副中心。
2012年8月,履新不久的襄阳市委副书记朱厚伦兼任老河口市市委书记。这一创新之举,开湖北“厅官”治“市”之先河,也为“河谷组群”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同时,朱厚伦还兼任“河谷组群”发展领导小组组长。
随后出台的《河谷组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表明,老河口城区将“南进”,建南部新城和产业新区,谷城城区将“北拓”,建城北新区、子胥新城,融合形成河谷新城。
“河谷组群”确定了“三步走”的规划:到2016年,城市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市县域经济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河谷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市县域经济比重达到1/3;到2030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从区域合作角度来看,“河谷组群”战略还开创了另一个先河:县级市之间有规划的正式一体化区域合作,在湖北省尚属首次。 “‘河谷组群’战略的全面推进,对老河口、谷城两地来说,是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有着巨大的品牌和资源效应。”朱厚伦在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表示:“‘河谷组群’战略是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低水平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粗放发展向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项目先行
一座新城,靠什么支撑?
“争取重大项目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朱厚伦认为,发展不足是当前襄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实际,要建设河谷新城,就是要大力抓园区、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引资。
“河谷组群”战略决策者认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促进一个地方发展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新城新区建设,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项目支撑。
抓项目和招商,已成为当前老河口市和谷城县两地的第一要务。
今年4月,老河口市宣布正式启动推进“河谷组群”建设的“1331”工程。第一个“1”即抢抓一个河谷组群发展历史机遇;第一个“3”即实施大城市、大园区、大产业三大战略;第二个“3”即抓好南部新城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第二个“1”即奋力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
老河口市在招商机制上力求创新,不仅在全国设了10个招商分局,还采取“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述职”的汇报制度以及分阵营竞赛的激励办法。
分阵营竞赛是朱厚伦的创意。招商工作做得好的设为红色方阵,做得一般的为蓝色,做得差的为黄色。在每个季度的述职会上,黄色方阵坐在最前面,直接面对市委书记。意思是说你为什么做得差,敢不敢面对“一把手”述职?
谷城县也在加快新城建设。不久前,总投资16亿元的华润(谷城)风电项目在谷城正式签约。这是该县继引进韩国SK集团后,入驻的又一世界500强企业。
谷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长虹介绍,谷城编制修订了7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城北新区、21平方公里子胥新城、15平方公里石花小城市等规划。其中,谷城将产业新区规划在北河以北,建成后将形成“一区六园”格局,力争在“河谷组群”建设中担当重任。
产业融合
当前,无论是老河口市的“南进”,还是谷城城区的“北拓”,都已在尘土飞扬的荒地上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
走马正在建设中的“河谷组群”腹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或修路,或建房,或整地,或建厂。远远望去,规划中的河谷新城就像一个大工地。
跨行政区域的合作,交通先行。当前,打通两地交通瓶颈的316国道改线、302省道升级、303省道绕城公路、襄谷路改建、老宜高速建设等工程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中。按规划,两地间还将新建一座跨汉江的河谷大桥,让交通更便捷。
一座新城,不仅要寻求地理区划的融合,更要打破行业、地域、户籍界限,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共下一盘棋”。
老河口、谷城产业发展各有特点,既有同质化竞争,又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比如,汽车产业是两地共同的支柱产业,老河口目前拥有“东风”、“神剑”、“楚光”、“瑞江”、“神宇”等5个整车生产公告品牌和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但缺少零部件总成,而谷城县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是湖北75个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之一,两地联手可以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再如,老河口农副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力较强。而谷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两地联手,既可将农产品加工做成一个大产业,又能带动农民增收。
另外,两地均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能力水平相当,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双方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发展。
“一小时桥梁”
按规划,“河谷组群”的目标是要打造成襄阳大都市的副中心。实际上,它还是助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枚重要棋子。
当前,湖北省的区域发展重点是全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一主”指的是武汉市,“两副”分别为襄阳市和宜昌市。围绕“一主两副”战略,湖北将重点建设三个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宜(昌)荆(门)荆(州)城市圈,襄(阳)十(堰)随(州)城市带。
打开湖北省地图可以看到,襄阳与十堰虽然同属于一个城市群,但两地相隔近200公里,车程约2小时。相对较远的距离使得两地经济社会联系的辐射带动能力变弱。
根据区域经济学规律,一个理想的经济圈的辐射半径有多长,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其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而是交通。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一小时经济圈形成的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襄十随城市带要想抱团发展,在他们之间亟须找到可以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的“支撑点”。
位于两地之间老河口市和谷城县则恰好是一座理想的“一小时桥梁”:从襄阳市区到这两个县市与十堰市区到这两个县市的车程均可控制在1小时之内,在交通地理上具备支撑城市带发展的先决条件。
“河谷组群”战略的推进,将从经济地理角度为襄十随城市带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汉江金三角”
尽管当前“河谷组群”还处于建设期,还不能为襄阳和十堰两座城市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但已经有学者为襄十随城市带的发展设计出新的增长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曾对该城市带作过深入调研。该院副院长秦尊文教授提出,位于襄阳的老河口市、谷城县和位于十堰的丹江口市,这三地依汉江毗邻而立,水相通,地相接,习相近,人相亲,可建设成为“丹河谷组群”,以此来撬动襄十随城市群发展。
这三地均分布在汉江两岸,地缘接近,民间的往来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丹江口城区至老河口城区不过30分钟的车程,丹江口至谷城城区也最多40分钟。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呈三角形分布,该组群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汉江金三角”。
“丹河谷组群”也被认为是湖北汉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先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襄阳市长别必雄就在会上呼吁,国家在关注长江干流经济带发展的同时,也应支持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实现汉江支流与长江干流的经济对接,形成新的增长极。
从省级战略看,在鄂西北地区凝聚支撑跨越发展要素的城市是襄阳,处于前哨地位、发挥先锋作用的,则是未来的“丹河谷组群”。
推进“河谷组群”发展,是要使“河谷新城”代表襄阳与十堰、南阳、安康、商洛三省四地形成合作竞进的区域发展格局,把“丹河谷组群”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先城市、中西接合部合作共赢示范区。(支点杂志201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