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那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中国社会在近三十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发生裂变,社会处于变革中的转型时期。底层叙事文学作品就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崛起的。无独有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的民主化运动同样孕育了其民众文学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韩都涌现了大批关注底层人民,叙写其苦难生活的文学作品。本文聚焦于文学角度,对中韩在社会转型时期描写底层人民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底层文学 韩国民众文学 叙述对比
  中国底层文学和韩国群众文学的大量涌现都是在社会剧烈变革的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冲突中,很多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底层群众,以自己的良知和强烈的责任感,用文学描摹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突出他们的生存问题。这一时期中韩不仅都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还都在文坛上引起了关于文学性的话题争论。虽然民众文学和底层文学产生于社会制度背景迥异的两个国家,出现在相隔几十年的不同时期,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变革时期,对底层人民的关注是一致的。
  一、概念比较
  (一)中国“底层”和韩国“民众”的定义
  如何理解“民众文学”的定义取决于如何理解民众这一词汇,“民众”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在上个世纪“民众文学”这一概念产生时,韩国学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学术论点,其中朴玄采的论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众以工人阶级为基本成员,农民、小工商者、城市平民以及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后来有学者将“民众”的概念延伸到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更广泛的范围。
  而“底层”一词其空间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自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里说的“底层”和劳苦大众、劳动人民以及阶级分析中的无产阶级有一定的联系。国内的分层研究中,《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指出,底层包括基本不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三类资源的人。
  从定义的范围来看,中国的“底层”和韩国的“民众”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指非占有社会大部分资源的人,但是韩国“民众”的概念涵盖了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以及中产阶级等更广泛的范围。
  (二)社会历史背景比较
  众所周知,韩国是亚洲地区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上个世纪后半期韩国社会进行了长期的民主化运动的抗争,韩国民主化社会制度可以说是建立在半个世纪的民主的血泪史之上的。民众文学的发展就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民主运动最激烈的时期。正如我们在韩国“民众”定义里所论述的,“民众”的概念范围不断延伸,其实是民主运动进程中为了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而进行的策略。可以说,韩国文坛上民众文学的崛起是伴随其民主化运动的进程的。
  与韩国文坛出现的“民众文学”建立在社会制度变化的基础上不同,中国“底层文学”的兴起更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渐转为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迅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富豪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在底层叙事的评论中,往往会看到很多知识分子讨论的重点并不在于“底层问题是什么”,而在于“怎样表现底层问题”。很多有责任感的作家直面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通过描绘小说人物,表现了中国底层百姓面临的一些问题。
  二、价值观比较
  从2004年起,以曹征路的《那儿》和陈应松的《马嘶岭学案》等文学作品为标志,众多的底层文学作品中,作家以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通过文学性地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悲剧,深刻地揭示出底层生活的困境,同时也批判了底层人民身上的愚昧性和劣根性。作家通过文学将底层农民生存的贫困、痛苦和迷惘展现出来,传达出作家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启蒙意识以及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而韩国民众文学主要是在20世纪后期南北韩分裂,独裁专制限制民众自由,分散造成了无数离散家庭的民众的伤害,文坛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民众文学凸显底层民众的困境,反对朴正熙的强压政策,呼吁民主自由。说明其传播和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需求,成为了知识分子表达政治思想的一种途径。民众文学在实践性运动中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其除了关注弱势群体之外,亦是民主斗争在文坛的一种体现。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中国底层文学还是韩国民众文学,都在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困难、贫富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两个概念都是从它们各自的国情和特定的历史环境出发,都有其特殊的文学意义,在历史的长河里悄然流淌。
  参考文献:
  [1]秦洁.关于“底层”的相关概念及其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报,2010(12).
  [2]阮南.新世纪“底层文学”中农民题材小说的启蒙叙事[J].湘南学院学报,2013(02).
  [3]崔元直,等.韩国民众文学访谈录 [J].天涯,2015(04).
  [4]苑英奕.中国“底层叙事”与韩国“民众文学”的概念比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2).
  (作者简介:杜翠芳,女,硕士研究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韩国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的发展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推陈出新,设计出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平面设计与版式编排。当前,不少设计作品均用到了版式编排,并通过一定规律的引发工资模式等视觉流程,发展成人类视觉思维内重要的一部分。想要推动平面设计的版式编排朝向和谐化、艺术化及提升受众与从业人员审美情趣的方向良好发展,这就要求视觉流程设计应进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量高度共享的时代,档案信息公开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信息公开的关键。本文从人员安全、操作安全、档案信息内容安全以及信息设备安全等方面对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公开;信息安全  一、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不同于一般信息,它记录着党和国家事务活动的历史过程。档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国家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而这一社会转型又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行的,各国间的联系日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建安诗歌梗概而多气的感情特征,包括其形成背景、原因及在作品上的表现。文中笔者主要将建安时期三曹以及七子的诗文作品作为例证,并运用前人名家的一些相关论述来进行论证。  关键词:游的精神 建安风骨 感情特征  一、游的精神和居的规划的对立矛盾  在台湾著名学者龚鹏程的《游的精神文化史论》中,作者描述了华夏民族自商周以来的游的文化传统,从周朝时期城邦内国人交游干政,到后来制度被破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只有真正让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
2017年11月15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杜英杰,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工程质量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尤其是控制关键环节才能实现总的工程质量目标。  关键词:质量监控 项目管理 人机料环法  一、质量监控的巨大作用  我们都清楚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
摘 要:人们的生活环境复杂多变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的生活虽然相对比较单纯,但他们面对冲突和必须做出选择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如考试失败,学习困难,同学关系紧张老师批评指责,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等。而且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较低,阅历尚浅,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时会遇到更多困难,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例子都表明,挫折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认真对待和处理好学
11月22至23日,华东地区老年大学协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办好老年大学,办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活动阵地等开展交流研讨。华东地区协作组成员单位代表、安徽省市级老年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安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