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列为第8个学习任务群,《论语》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但要带领高中生亲近《论语》却面临文言、文化双重难关。媒体融合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创设了条件:利用网络调查掌握学情,辅助教师因材施教;利用媒体融合资源导学助学,助力学生解读经典;利用媒体平台分享展示,助推学生传播儒家经典,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国学经典;媒体融合;《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必要性及难点
(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发
在全球文化碰撞、对话的背景下,各国语文课程都肩负着文化理解、传承、发展和创造的使命。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感悟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列為第8个学习任务群,占有2学分,36课时,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源头性读本,《论语》是高中阶段绕不过的一部经典,人教版高中教材把《论语》列为必修一推荐书目,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录了其中不少篇目;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选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录《<论语>十章》。因此,《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开展,可为高中阶段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提供借鉴。
(三)高中阶段推行《论语》整本书阅读的难点
高中阶段推行《论语》整本书阅读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文言关。《论语》距今年代久远,文字音形义的变迁,使学生在文言字面理解上就存在较大困难,过不了文言关,就谈不上登堂入室理解内涵。二是文化关。随着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受世界文化冲击,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有隔膜,要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必然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
二、媒体融合资源为解决《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难点创设有利条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在“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一章中提到:在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可以从知识本位走向融合了知识的情境创设;从教室空间走向网络背景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实施。为此,教师也应“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发生的新变化。”媒体融合是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趋势,它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辅助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并在网络平台以更立体、丰富、个性化的方式表达。
三、媒体融合资源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问卷掌握学情,辅助教师因材施教
准确掌握学情,是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借助问卷星等网络问卷调查技术,在《论语》学习前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学习基础、优势所在,为阅读教学确立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检测,助力教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进度。学习结束,通过网络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得失,为教师提供教学借鉴。网络问卷相比于纸质问卷的优势在于可更加便捷地获得统计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利用媒体融合资源导学助学,助力学生解读《论语》
借助合适的媒体资源,可降低理解难度,让经典普及成为可能。通过观看《孔子》《有书快看<孔子传>》等网络视频,让学生对孔子生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借《汉字的故事》《想象力汉字》《话说汉字》等视频,从汉字起源入手,让学生轻松掌握文言知识,解决文言难关;通过观看《聆听大家》《百家讲坛》等节目,听名家解读《论语》,构建儒家思想体系化认识,培养批判思维;通过《<论语>在今天的意义》、BBC纪录片《孔子》,了解孔子及《论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三)利用媒体平台分享展示,助推学生传播儒家经典。
要让学生将经典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注重思考、表达、践行。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朗诵、辩论、表演、写作、手绘作品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传播中提高思维品质、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论语》、用《论语》的热情。
四、媒体融合资源在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立足国学经典文本阅读
开设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阅读原著、走进经典,在此基础上正确、全面了解经典文化,故文本阅读是内核,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是手段,媒体资源的选择要少而精,以辅助教学为目的,忌本末倒置。
(二)立足学生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海量资源,学会辩证取舍,结合自身经历、社会现实,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引领生命成长,切忌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也是新课标关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科技发展,文化为核。在媒体融合视域下,鼓励学生运用媒体融合资源,突破对经典著作的隔阂、疏远,让圣人走下神坛,变得可亲可近;让经典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自觉传承,这是当下国学经典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王宁,巢宗褀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乔治·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走向联通[M].詹青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江苏:意林出版社,2015.
[5]方阵岸、新媒体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6.
[6]王海霞.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7]李赫然.基于读屏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8]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论语》为例[D].延安大学,2019.
关键词 国学经典;媒体融合;《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必要性及难点
(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发
在全球文化碰撞、对话的背景下,各国语文课程都肩负着文化理解、传承、发展和创造的使命。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感悟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列為第8个学习任务群,占有2学分,36课时,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源头性读本,《论语》是高中阶段绕不过的一部经典,人教版高中教材把《论语》列为必修一推荐书目,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录了其中不少篇目;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选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录《<论语>十章》。因此,《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开展,可为高中阶段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提供借鉴。
(三)高中阶段推行《论语》整本书阅读的难点
高中阶段推行《论语》整本书阅读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文言关。《论语》距今年代久远,文字音形义的变迁,使学生在文言字面理解上就存在较大困难,过不了文言关,就谈不上登堂入室理解内涵。二是文化关。随着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受世界文化冲击,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有隔膜,要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必然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
二、媒体融合资源为解决《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难点创设有利条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在“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一章中提到:在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可以从知识本位走向融合了知识的情境创设;从教室空间走向网络背景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实施。为此,教师也应“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发生的新变化。”媒体融合是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趋势,它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辅助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并在网络平台以更立体、丰富、个性化的方式表达。
三、媒体融合资源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问卷掌握学情,辅助教师因材施教
准确掌握学情,是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借助问卷星等网络问卷调查技术,在《论语》学习前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学习基础、优势所在,为阅读教学确立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检测,助力教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进度。学习结束,通过网络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得失,为教师提供教学借鉴。网络问卷相比于纸质问卷的优势在于可更加便捷地获得统计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利用媒体融合资源导学助学,助力学生解读《论语》
借助合适的媒体资源,可降低理解难度,让经典普及成为可能。通过观看《孔子》《有书快看<孔子传>》等网络视频,让学生对孔子生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借《汉字的故事》《想象力汉字》《话说汉字》等视频,从汉字起源入手,让学生轻松掌握文言知识,解决文言难关;通过观看《聆听大家》《百家讲坛》等节目,听名家解读《论语》,构建儒家思想体系化认识,培养批判思维;通过《<论语>在今天的意义》、BBC纪录片《孔子》,了解孔子及《论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三)利用媒体平台分享展示,助推学生传播儒家经典。
要让学生将经典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注重思考、表达、践行。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朗诵、辩论、表演、写作、手绘作品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传播中提高思维品质、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论语》、用《论语》的热情。
四、媒体融合资源在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立足国学经典文本阅读
开设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阅读原著、走进经典,在此基础上正确、全面了解经典文化,故文本阅读是内核,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是手段,媒体资源的选择要少而精,以辅助教学为目的,忌本末倒置。
(二)立足学生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海量资源,学会辩证取舍,结合自身经历、社会现实,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引领生命成长,切忌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也是新课标关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科技发展,文化为核。在媒体融合视域下,鼓励学生运用媒体融合资源,突破对经典著作的隔阂、疏远,让圣人走下神坛,变得可亲可近;让经典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自觉传承,这是当下国学经典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王宁,巢宗褀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乔治·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走向联通[M].詹青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江苏:意林出版社,2015.
[5]方阵岸、新媒体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6.
[6]王海霞.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7]李赫然.基于读屏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8]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论语》为例[D].延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