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人类和地理环境在协调发展方面的观念和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
[中图分類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9101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其正确的地理观念,人地协调观便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观念。
一、人地协调观的基本解读
所谓的人地协调观,指的是看待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此观念,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人类发展和环境问题,从而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人,其人地协调观的养成有助于其更好地落实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措施,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现实意义突出。
二、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看,要进行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通过单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措施。
1.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一项有效措施是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渗透人地协调的思想。比如在高中地理“环境人口容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个问题:①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②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③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出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教学中,以这三个问题为基本导向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然后在内容学习完成后通过提问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对内容的了解状况,针对内容做总结性分析,这样,学生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思考会加深,而在思考深入的同时,“人地协调”的观念也会得到灌输。简言之,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考进行深化,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地协调思想的渗透。
2.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将人地矛盾进行突出展示。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对于数字和图画的体验是比较直观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某城市或者地区的单位面积人口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利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呈现,这样,学生对于人地之间的矛盾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概念上的人地矛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利用数字和图像的展示,学生的理解就会加深。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对于人地矛盾有了具体的认识,再配合分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人地协调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就能得到很好的渗透。
3.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加强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问题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学生便会开展有关问题的探索。比如在高中自然地理“大气运动”的讲述中,会涉及气旋和反气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中会涉及台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台风的具体危害”“人类活动对台风的影响”等,这样,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和大气运动的思考会加深。在思考深化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影响,由此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地协调观就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逐步建立。
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念以及思维方法,这样,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价值才会呈现出来。地理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地理事物的态度,而人地协调观就是体现这种态度的基本观念,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冯广飞.浅谈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
[2]张孟华.地理高考与生态教育的契合——谈地理高考题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J].环境教育,2017(7).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
[中图分類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9101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其正确的地理观念,人地协调观便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观念。
一、人地协调观的基本解读
所谓的人地协调观,指的是看待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此观念,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人类发展和环境问题,从而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人,其人地协调观的养成有助于其更好地落实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措施,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现实意义突出。
二、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看,要进行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通过单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措施。
1.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一项有效措施是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渗透人地协调的思想。比如在高中地理“环境人口容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个问题:①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②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③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出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教学中,以这三个问题为基本导向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然后在内容学习完成后通过提问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对内容的了解状况,针对内容做总结性分析,这样,学生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思考会加深,而在思考深入的同时,“人地协调”的观念也会得到灌输。简言之,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考进行深化,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地协调思想的渗透。
2.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将人地矛盾进行突出展示。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对于数字和图画的体验是比较直观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某城市或者地区的单位面积人口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利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呈现,这样,学生对于人地之间的矛盾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概念上的人地矛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利用数字和图像的展示,学生的理解就会加深。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对于人地矛盾有了具体的认识,再配合分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人地协调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就能得到很好的渗透。
3.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加强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问题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学生便会开展有关问题的探索。比如在高中自然地理“大气运动”的讲述中,会涉及气旋和反气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中会涉及台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台风的具体危害”“人类活动对台风的影响”等,这样,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和大气运动的思考会加深。在思考深化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影响,由此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地协调观就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逐步建立。
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念以及思维方法,这样,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价值才会呈现出来。地理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地理事物的态度,而人地协调观就是体现这种态度的基本观念,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冯广飞.浅谈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
[2]张孟华.地理高考与生态教育的契合——谈地理高考题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J].环境教育,2017(7).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