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这一政策导向下,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人才,探寻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音乐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在以往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中共十八大会议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等教育亦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产业发展与教育相融合,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产教结合办学机制,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远离社会音乐生活和文化产业,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在继承传统高等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音乐领域与新型音乐产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音乐类管理与应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音乐教育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黄淮学院是驻马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走出了一条“应用型”的特色发展之路。音乐专业教育如何实施产教融合,如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怎样与文化产业发展接轨,我们在思考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只有围绕学生的就业能力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具备社会上就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音乐表演系在遵循学校“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构建了“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专业课程体系,对应社会上演出类、编创类和服务类三个音乐专业就业岗位群,并根据每个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我们设置了“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和“实习实训”四个课程模块,其中“弹唱跳”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形体训练》等课程,对应文艺演出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编导写”课程模块是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自创自编自导的能力,包括《舞蹈编导》、《文艺晚会编导》、《歌曲作法》等课程,对应创编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而“声光电”课程模块则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舞台灯光音响》、《钢琴维修与调律》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相关的操作能力,适应服务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在“实习实训”模块,围绕就业能力开展系列实习实训活动,其中包括音乐会、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排练、演出等活动,以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实习实训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有具体的检查和监控措施,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当红花,又能当绿叶,在台上、台下、台后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使入学和就业达到“进口旺、出口畅”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讲台+舞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开设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设有实习实训基地24处,合作发展联盟单位14家,涵盖了教育、企业、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既检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并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同时成立院系企业“黄淮音乐制作中心”和“天中文化演艺集团”,面向社会承担企业庆典演出、歌曲创作与制作等项目,通过宣传树形象,通过市场求发展。加大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的合作,将实践平台融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打造了钢琴维修与调律车间,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斯坦威河南总经销郑州星艺琴行有限公司签约,作为他们的钢琴调律师培训基地。并紧盯市场需求,依托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地方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特色,积极开发与社会发展接轨的新课程。既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繁荣了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同时还担负了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体现了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电子音乐产业逐渐兴起,相关电子音乐设备、软件生产企业也应运而生。然而,这些企业面向社会招聘时却很难找到既懂得音乐知识又能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人才。针对这一现状,并为了更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成立了先歌影音学院,与深圳先歌国际影音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科声光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选取部分学生实施“订单教育”,即学校与相关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所确定的工作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第四年到公司顶岗实习,深化专业高端课程学习。专业师资由相关公司选派,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生产企业就业,或者负责相关产品的销售、使用培训及维修,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产学结合的特点,并破解了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构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也要以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音乐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我们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齐聚力量,“我们的学生将站在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的前沿,充满创新创业的激情,在社会每一个领域的进步和繁荣中创造价值、做出贡献。”[1]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驻马店共识[EB].http://info.huanghuai. edu.cn/gb/zmdforum,2014-04-27.
作者简介:李婷,女,(1984.5—)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教师,讲师,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作曲理论教学工作。
【关键词】音乐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在以往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中共十八大会议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等教育亦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产业发展与教育相融合,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产教结合办学机制,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远离社会音乐生活和文化产业,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在继承传统高等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音乐领域与新型音乐产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音乐类管理与应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音乐教育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黄淮学院是驻马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走出了一条“应用型”的特色发展之路。音乐专业教育如何实施产教融合,如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怎样与文化产业发展接轨,我们在思考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只有围绕学生的就业能力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具备社会上就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音乐表演系在遵循学校“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构建了“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专业课程体系,对应社会上演出类、编创类和服务类三个音乐专业就业岗位群,并根据每个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我们设置了“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和“实习实训”四个课程模块,其中“弹唱跳”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形体训练》等课程,对应文艺演出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编导写”课程模块是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自创自编自导的能力,包括《舞蹈编导》、《文艺晚会编导》、《歌曲作法》等课程,对应创编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而“声光电”课程模块则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舞台灯光音响》、《钢琴维修与调律》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相关的操作能力,适应服务类就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在“实习实训”模块,围绕就业能力开展系列实习实训活动,其中包括音乐会、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排练、演出等活动,以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实习实训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有具体的检查和监控措施,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当红花,又能当绿叶,在台上、台下、台后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使入学和就业达到“进口旺、出口畅”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讲台+舞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开设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设有实习实训基地24处,合作发展联盟单位14家,涵盖了教育、企业、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既检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并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同时成立院系企业“黄淮音乐制作中心”和“天中文化演艺集团”,面向社会承担企业庆典演出、歌曲创作与制作等项目,通过宣传树形象,通过市场求发展。加大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的合作,将实践平台融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打造了钢琴维修与调律车间,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斯坦威河南总经销郑州星艺琴行有限公司签约,作为他们的钢琴调律师培训基地。并紧盯市场需求,依托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地方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特色,积极开发与社会发展接轨的新课程。既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繁荣了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同时还担负了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体现了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电子音乐产业逐渐兴起,相关电子音乐设备、软件生产企业也应运而生。然而,这些企业面向社会招聘时却很难找到既懂得音乐知识又能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人才。针对这一现状,并为了更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成立了先歌影音学院,与深圳先歌国际影音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科声光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选取部分学生实施“订单教育”,即学校与相关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所确定的工作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第四年到公司顶岗实习,深化专业高端课程学习。专业师资由相关公司选派,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生产企业就业,或者负责相关产品的销售、使用培训及维修,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产学结合的特点,并破解了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构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也要以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音乐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我们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齐聚力量,“我们的学生将站在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的前沿,充满创新创业的激情,在社会每一个领域的进步和繁荣中创造价值、做出贡献。”[1]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驻马店共识[EB].http://info.huanghuai. edu.cn/gb/zmdforum,2014-04-27.
作者简介:李婷,女,(1984.5—)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教师,讲师,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作曲理论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