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管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上还是提高应试成绩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而很多知名的学者作家,他们的成功也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但现在我们学生的现状如何呢?近年来学生中出现阅读量减少、阅读比重下降、阅读情趣与品位日趋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他们追求游戏、娱乐、动漫、体育等快餐文化,对于真正经典的、有益身心的读物反倒是茫然不知。这种状况实在堪忧,因为“阅读退化现象不仅危及青少年智力,品德与人文素质的发展,而且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和整个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退化”。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新教材中也特地列出“名著导读”这个环节,每次推荐三本中外名著,从中更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对课外阅读这块沃土的重视了。
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给予学生广大的阅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在文本提供的具体的语境中去不断的自我感悟和比较鉴别,慢慢他们就会养成对汉语言的整体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会不断由弱到强。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言词汇的意义和表达规律,语感的培养也就慢慢地水到渠成。
要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切实的措施与相应的办法。
一、以兴趣为基点,拓展广度和深度,突破“400万”大关
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世界和人生,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辨别能力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的热情。并可利用教材中的名篇名家的节选欣赏来推而广之,激发学生阅读完整的原著的兴趣。如,学了笛福的《荒岛余生》,就推荐《鲁滨孙漂流记》给他们阅读。同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而且多读有重大影响价值的书籍,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领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每一部书都是一个世界,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教益和人生启迪,对他们想像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很有帮助。让学生在阅读世界里自由的徜徉,在初中阶段努力达到并超过400万的目标,享受阅读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二、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见解,才能创造出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人,真正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俄国的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要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功用,教师的指导就少不了。既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目,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选择书目时,既要有面的铺开,又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突破。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实验教材配套的课外读本,每年读书活动提供的文章,都是极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可以每学期2—3部为宜,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在一定的时限内读完。其中还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都要阅读,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要力求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决定,什么样的书籍是要泛读和略读的,什么样的需要精读和细读。选择知识性的读物,做一般的了解,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读到佳作,要想品味优美的文字,真实动人的情感,那就得细读和精读了。除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还要做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感受,可以概括故事情节,可以摘录优美的句段,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也可以试着仿写或自创等等。
总之,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现状,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让我们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正确地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见解,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新课程教学设计》 王德俊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