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需要我们悄悄地琢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研究教材文本是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文本解读需要我们从课标的角度、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等多种维度去践行。本文以《理想的风筝》一文为例,就如何站在作者的角度,谈谈研读文本的体会。
  
  一、 诵读文本,走近作者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熟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文写了什么?二是课文如何写的?
  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停留于字面的理解,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答,必须静下心来,“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重点句段要熟读成诵,与作者进行心灵互动,情感融汇。例如《理想的风筝》课文中“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zhuàn),便转(zhuǎn)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zhuǎn)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zhuǎn)多少次。而他每转(zhuàn)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两段话中的多音字“转”,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成年累月坚守讲台的刘老师的形象,读来怦然心跳,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依稀感到作者心中的激烈跳动。我们琢磨文本,不仅要默读深思,还要高声朗诵,低声吟哦,穿透文字表层,沿波讨源,可体察作者情感脉搏律动的源头,探究作者深层的敬佩之情、感恩之情、无以回报的思念之情。
  
  二、 品读原文,深化认知
  
  文章选入教材,编者会进行再打磨,使之规范、准确,更符合学生阅读。所以,研究辨析课文与原文的差异,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理想的风筝》的原文题目叫《我们爱老师》。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课文《理想的风筝》删掉了原文中刘老师“课讲得极好”,以及刘老师“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高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等情节。这样的发现,促进我对编者意图的探究:编者为什么要删呢?对教学还有什么启示呢?通过仔细琢磨,发现删减后的课文比原文更加凝练,教学的目标更加明晰。在教学中可以扣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升华情志。孩子们紧扣课题“理想的风筝”回顾全篇,从“永远”“陪伴”“翱翔”的意涵中深刻感受到放飞“理想的风筝”,就是刘老师放飞顽强的毅力和放飞热爱生活的热情,放飞刘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是在学生心穹放飞理想的种子,希望他的学生和风筝一样高飞,更是作者毕生的追求,成功的动力。
  
  三、 读懂作家,博览作品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只读教材是不够的,还要读作者。正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理想的风筝》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苏叔阳。苏叔阳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熬过了灵魂的践踏,经历了抗癌的磨难。在苏叔阳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刘老师的影子。刘老师的精神、教诲是苏叔阳在人生道路上登攀的不竭动力。生活、实践、历练加深了他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效法,成了他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情动而辞发”,刘老师的“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追风筝”三个事例写得真挚感人,层层递进,作者有他的情感源头。这也正是教师教出激情,教出特色;学生学出感情,学出兴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学中,我补充了两段资料,一段节选自苏叔阳1981年的作品《春天的梦》中间的一段,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以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
  这样学生迅速就能发现苏叔阳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顽强、不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看到刘老师的影子。
  第二段资料来源于苏叔阳受心理学会的邀请谈抗癌体会的报道。
  1993年患癌症以来,苏叔阳先后多次手术,他年届70岁,仍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这样,学生从苏叔阳身上,再一次看到刘老师的影子,刘老师就是苏叔阳放飞的一只理想的风筝。
  
  四、 延伸阅读,积极迁移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为我们展示了一组老师的形象。《莫泊桑拜师》中善教善导的福楼拜,《孔子游春》中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子。课后,我还指导学生阅读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让学生走近大师笔下一位位不朽的老师,激活自己的心灵。
  然后,学习《理想的风筝》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采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写法,并结合《习作7》的要求,写一写在小学六年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心中的挚爱,作为送给母校的一份毕业礼物。
  静悄悄地琢磨,让我们静悄悄地走进文本;文本融于心,汇于情,我们的课堂,也就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导入揭题,引发矛盾冲突。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与它亲如手足,(板书:爱)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下令杀它,这是怎样曲折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彭德怀下令杀骡子的句子。  交流:三个命令  二、 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1.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
期刊
《争论的故事》一文课后有一则练习“读一读文中的对话,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表演”这个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效果呢?通过对自主练习时一组学生的近距离观测,对全班交流过程中“表演”的审视,通过课后与教师的访谈,我发现这次课堂“表演”的效率并不高。为什么呢?细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不知
期刊
阅读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学中利用好阅读期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教学中如何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    一、 设疑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切学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学习始于“问题”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处于“急于想问”“急于想知”的状态之中,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发阅读期待。  1. 读题
期刊
辩课,就是在执教者备课、上课或者说课之后,由听课的专家或教师现场质疑“发难”,执教者即时应对,双方展开辩论交锋。辩课能使双方及时充分开展交流和互动,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让执教者认知并改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让听课者明白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促进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拟就辩课活动的开展作如下探讨:  一、 辩课的类型  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那么,这个阅读总量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加以落实,同时又能达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要求呢?我们教研室在广泛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起,尝试开展了“小学阅读考级”活动,通过以考促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全县各校课外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    一、 制定考级方案,落实考级要求    1. 建立考级网络。全县小学课外阅读
期刊
[片段一]  师:在作者的记忆里,对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谁能用这样的句式“在我的记忆里,______”,借用课文中的内容说一句话?  生:在我的记忆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在我的记忆里,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生:在我的记忆里,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生: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生:在我的记忆里,下雨的日
期刊
本期的凤凰视点,我们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作为关键词讨论,即在明晰三者的概念内涵、习得的途径、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和运用,又旨在让教者更加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理念转变,从而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扩大阅读量,掌握终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 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    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是充分理
期刊
春光若流水,翰墨比芳蘭。2010年4月1日,在“全国写字(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实验学校”靖江市城东小学隆重举行了“写字教学观摩研讨会”。  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首席顾问、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七彩语文》杂志总编辑朱家珑先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七彩语文写字》主编李亮先生,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孙景华副理事长、
期刊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绘本这种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已经逐步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老师欣喜地发现了这种为孩子十分喜爱的儿童文学读物,开始将它引入小学生习作,言其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兴趣,解决了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然而,绘本作文的意义应该远不仅于此。  加拿大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伟
期刊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识字过程充满童趣。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乐趣    编儿歌猜字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常常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这样做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也高。如“吞”字,上天下口合起来就是“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