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人间芳菲至,从阡陌小路到重楼深巷,花树闪现。于天下士子而言,除了这满眼繁华,还有一件更为动人心弦的事—放榜。唐承隋制以科举入仕,每到正月,士子们齐聚京师,将平生所学尽付卷纸,随后便惶惶不安地等待着主考官及翰林学士们的公判。
这年的放榜之地在崇真观南楼,士子们早早来候。随着噼啪的炮仗声和惊起的缭绕烟尘,放榜的吉士娴熟有力地将榜文铺展张贴起来。士子们急不可耐地纷纷拥上,屏气敛息地对着榜单一一核对,有谁在低声念叨着榜文上的名字,少顷忽然爆发出一声哀号,人群紧接着喧哗热闹起来,有人要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庆幸此后家中九族光彩新,有人举止似要扶摇直上九万里,自然也有伤心寂寞的落榜人,筹划着继续借住酒家,留在长安,再攻读三年。
春色如此丰盛,竹苑深深,一蹁跹少女与友人游到了此处。碧空如洗,远山笼烟,额上是花影缤纷,芬芳弥漫,此景如画,少女随即吟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是啊,花一落,游人就像鱼儿见着了鱼饵一般,纷纷抬头观赏。当真是妙趣横生,友人对她的奇思盛赞不已。少女正是鱼幼微。
几人游兴正浓,忽听远处楼台上有喧嚣之声,来到近处,听着此间众人说些相互吹捧的酸话,再观墙壁上墨迹未干的诗句,鱼幼微这才明白,原来是高中的士子们在此题诗庆贺。
鱼幼微不禁嗤笑出声。她自是不把这些粗陋诗句看在眼里。虽为女子,她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六岁诵《诗经》,平日好书善诗,十二岁便闻名长安,惊才绝艳。然而纵是腹中诗书万卷,于她也不过是华丽装饰。
这是男子的仕途,男子的江湖,身为女子,从来只能默默守在帘后,百年苦乐由他人。倘若自己也能够凭借才华跻身那片广大的人生,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际遇……她不平,却又无力与宿命抗争,唯有排开众人,借得邻人之笔,潇潇洒洒地在壁间题下字字珠玑:“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山峰连绵,初春晴好,男儿们在考场尽抒胸中谋略。本是气势雄浑的前瞻,她却陡然转笔—可恨生为女儿身,裙钗掩住了才情,使得她无法在那庄严的科举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眼睁睁看着并羡慕那一个个蕴藏大好前程的名字。
在场士子无不瞠目结舌。古往今来,只知女子有三从四德,终日躲在闺中做针黹女红,纵然有了一位女皇帝,却也从不曾为女子的地位争取什么。而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所有人都认为天经地义的世道和规则提出如此大胆的质疑,何时才能让她们也有一举高中、衣锦还乡的资格呢?这种微弱的诉求真切惊人,却终究掀动不了泰山般牢固的伦常。
后来,由温庭筠牵线,她结识了李亿。她终究没能让自己获得与须眉争雄的机会,从妾室又沦落为弃妇,在咸宜观出家为女冠。她恨这世道对女人的不公,纵然不能更改全局,也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命运,于是她在观中诗文候教,如鱼得水地混迹于高官贵人之间。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她还是能想起那些不平之意,唱一唱“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哀叹来宽慰自己。
—以我倾国之姿,连宋玉都可得到,何必恨那负心的状元郎?以我国士之才,自能冠绝一时,何必去艳羡那榜中之名?
宽慰自己也罢,真的骄傲也罢,想来在年年岁岁的春光如锦里,在榜上才子烈火烹油一般的声势中,鱼幼微心中总会留有一份难言的缺憾吧。
就如同如今许多女子,一支朱笔满以为可以闯出个书里乾坤,改写一生庸碌只知相夫教子的命运。但机会往往和运气同步。或因一时挫折,或心理不够强大,或天资所限,在打马抢过独木桥时被挤下身来。从此那些花团锦簇四时明媚的未来之景,便被一场考试生生涂画成另一团样子,无论甘与不甘,都要走一条世俗之路。
然而至少,路途总是有的,且不止一条。
千年前的鱼幼微,即便在年华正好才思馥郁时,也只能在描眉点唇之余,提笔写几页伤春悲秋的文字,或者在深闺寂寞时怨一怨久候不至的意中人。她纵写得了大好河山,写得了踌躇满志,也只能在放榜人群中空看着春风得意的中举士子们,用着本可与男儿一较高下的才情作着无关痛痒不咸不淡的诗词。
春光如锦又如何?若不能有榜上题名的机会,便似早已注定了要依附于男人的一生。
这一生现世安稳也好,坎坷飘萍也罢,都由不得自己把握。以她满腹才华,原是有能力为自己著书立传安身立命的。如果有一个科考的机会,她会折得春来第一枝的吧,或许便不会从一个靠不住的男人辗转至另一个靠不住的男人怀里,也不必借着道姑之名才能放胆求诗文候教,而是可以光明正大觅得文字知音笔墨唱酬。她的一生会是另一番光景。
终究,命运没有假设。青史里的她背负恶名而去,少有人曾记得她张榜之日挥笔题诗空羡榜上名的才气和豪情。
这年的放榜之地在崇真观南楼,士子们早早来候。随着噼啪的炮仗声和惊起的缭绕烟尘,放榜的吉士娴熟有力地将榜文铺展张贴起来。士子们急不可耐地纷纷拥上,屏气敛息地对着榜单一一核对,有谁在低声念叨着榜文上的名字,少顷忽然爆发出一声哀号,人群紧接着喧哗热闹起来,有人要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庆幸此后家中九族光彩新,有人举止似要扶摇直上九万里,自然也有伤心寂寞的落榜人,筹划着继续借住酒家,留在长安,再攻读三年。
春色如此丰盛,竹苑深深,一蹁跹少女与友人游到了此处。碧空如洗,远山笼烟,额上是花影缤纷,芬芳弥漫,此景如画,少女随即吟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是啊,花一落,游人就像鱼儿见着了鱼饵一般,纷纷抬头观赏。当真是妙趣横生,友人对她的奇思盛赞不已。少女正是鱼幼微。
几人游兴正浓,忽听远处楼台上有喧嚣之声,来到近处,听着此间众人说些相互吹捧的酸话,再观墙壁上墨迹未干的诗句,鱼幼微这才明白,原来是高中的士子们在此题诗庆贺。
鱼幼微不禁嗤笑出声。她自是不把这些粗陋诗句看在眼里。虽为女子,她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六岁诵《诗经》,平日好书善诗,十二岁便闻名长安,惊才绝艳。然而纵是腹中诗书万卷,于她也不过是华丽装饰。
这是男子的仕途,男子的江湖,身为女子,从来只能默默守在帘后,百年苦乐由他人。倘若自己也能够凭借才华跻身那片广大的人生,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际遇……她不平,却又无力与宿命抗争,唯有排开众人,借得邻人之笔,潇潇洒洒地在壁间题下字字珠玑:“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山峰连绵,初春晴好,男儿们在考场尽抒胸中谋略。本是气势雄浑的前瞻,她却陡然转笔—可恨生为女儿身,裙钗掩住了才情,使得她无法在那庄严的科举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眼睁睁看着并羡慕那一个个蕴藏大好前程的名字。
在场士子无不瞠目结舌。古往今来,只知女子有三从四德,终日躲在闺中做针黹女红,纵然有了一位女皇帝,却也从不曾为女子的地位争取什么。而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所有人都认为天经地义的世道和规则提出如此大胆的质疑,何时才能让她们也有一举高中、衣锦还乡的资格呢?这种微弱的诉求真切惊人,却终究掀动不了泰山般牢固的伦常。
后来,由温庭筠牵线,她结识了李亿。她终究没能让自己获得与须眉争雄的机会,从妾室又沦落为弃妇,在咸宜观出家为女冠。她恨这世道对女人的不公,纵然不能更改全局,也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命运,于是她在观中诗文候教,如鱼得水地混迹于高官贵人之间。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她还是能想起那些不平之意,唱一唱“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哀叹来宽慰自己。
—以我倾国之姿,连宋玉都可得到,何必恨那负心的状元郎?以我国士之才,自能冠绝一时,何必去艳羡那榜中之名?
宽慰自己也罢,真的骄傲也罢,想来在年年岁岁的春光如锦里,在榜上才子烈火烹油一般的声势中,鱼幼微心中总会留有一份难言的缺憾吧。
就如同如今许多女子,一支朱笔满以为可以闯出个书里乾坤,改写一生庸碌只知相夫教子的命运。但机会往往和运气同步。或因一时挫折,或心理不够强大,或天资所限,在打马抢过独木桥时被挤下身来。从此那些花团锦簇四时明媚的未来之景,便被一场考试生生涂画成另一团样子,无论甘与不甘,都要走一条世俗之路。
然而至少,路途总是有的,且不止一条。
千年前的鱼幼微,即便在年华正好才思馥郁时,也只能在描眉点唇之余,提笔写几页伤春悲秋的文字,或者在深闺寂寞时怨一怨久候不至的意中人。她纵写得了大好河山,写得了踌躇满志,也只能在放榜人群中空看着春风得意的中举士子们,用着本可与男儿一较高下的才情作着无关痛痒不咸不淡的诗词。
春光如锦又如何?若不能有榜上题名的机会,便似早已注定了要依附于男人的一生。
这一生现世安稳也好,坎坷飘萍也罢,都由不得自己把握。以她满腹才华,原是有能力为自己著书立传安身立命的。如果有一个科考的机会,她会折得春来第一枝的吧,或许便不会从一个靠不住的男人辗转至另一个靠不住的男人怀里,也不必借着道姑之名才能放胆求诗文候教,而是可以光明正大觅得文字知音笔墨唱酬。她的一生会是另一番光景。
终究,命运没有假设。青史里的她背负恶名而去,少有人曾记得她张榜之日挥笔题诗空羡榜上名的才气和豪情。